厭氧消化作為一種符合生態原理的生物處理技術,將環境保護和能源回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它是多種厭氧微生物共同參與、分階段有序進行的復雜串聯代謝過程;其中產甲烷菌對環境最敏感、代謝速率最慢,產甲烷階段往往是厭氧消化系統的瓶頸;水解酸化與產甲烷兩階段不能較好地匹配,極易受到抑制。現有常規工藝運行監控指標(如pH值、堿度、揮發性脂肪酸濃度、沼氣產率以及沼氣成分等)對厭氧消化系統運行狀況的指示性相對遲緩、滯后,因而厭氧消化穩定性早期警示物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目前厭氧消化系統失穩預警指標主要基于中間代謝產物、關鍵代謝調控物以及厭氧系統內生物體的變化等三方面的研究,但還沒有一種公認的厭氧消化系統失穩預警指標。在系統分析現有厭氧系統失穩預警指標優缺點的基礎上,從理論上提出了基于“厭氧生物系統微生物菌落變化、基質代謝途徑調控以及中間代謝產物分析”的多方位預警響應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方法,并指出表征厭氧消化過程的生物體特性及關鍵微生物群落變化的指標,應是今后厭氧消化系統失穩預警指標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