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2010年度市場與競爭分析
(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總體市場與競爭環境分析
1.受益于四萬億元投資拉動,2010年勘察設計行業市場總體呈現繁榮態勢。
2010年,得益于近兩年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大幅增加,尤其是中央政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出了擴大內需,投資四萬億元加快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舉措,為國內勘察設計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高鐵建設以及各地的區域經濟發展,都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商機。這些建設投資,使勘察設計市場在2010年呈現空前繁榮局面。
2010年,勘察設計全行業營業收入達到9546.76億元,同比增長了39%,增長率與前一年相比提升了25個百分點,漲幅較大。
2.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增幅有所減弱,節能減排、民生工程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市場新亮點。
2010年,眾多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投資力度雖然仍保持增長趨勢,但隨著四萬億元投資的逐漸“落幕”,投資同比增幅有所下降。201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保持投資適度增長,重點用于完成在建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項目。加大信貸政策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強調“要發揮產業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這意味著未來政策重點將從總量增長轉向質量和效益提高及結構改善,支出結構也將更多地投向完善消費刺激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完善穩定外需政策等方面。由此看來,除民生類項目外,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未來最主要的政府投資領域之一。
國務院下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了節能和減排的總目標。“十二五”期間,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全國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較“十一五”末分別下降8%,全國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較“十一五”末下降10%。并且將從結構轉型、經濟杠桿、監管強化等方面,在“十二五”期間拉動節能環保產業4萬億元產值的形成。
3.行業區域市場熱點逐步從東部沿海向中西部轉移。
2010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東部地區完成投資109505億元,占城鎮投資的45.5%,增長22.8%,增速比全國平均城鎮投資低1.7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完成投資69312億元,占28.7%,增長26.9%,增速比全國平均城鎮高2.4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完成投資55924億元,占23.2%,增長26.2%,增速比城鎮高1.7個百分點。自2004年以來,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一直高于東部地區。
針對我國目前區域間發展不協調、中西部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到:“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引導投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這說明我國政府在未來投資的資金以及積極引導的外資,將投向更多支持中西部地區各方面的發展。同時,國務院于2010年4月發布了外資新政“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對符合條件的西部地區內外資企業繼續實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保持西部地區吸收外商投資好的發展勢頭;對東部地區外商投資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將加大政策開放和技術資金配套支持力度。
4.海外市場熱度繼續升溫,對外承包工程額不斷攀升。
2010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約130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約90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和16%。2011年上半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42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8%,新簽合同額6619億美元,同比增長20.5%。
2010年我國勘察設計行業境外營業收入達到了495億元,其中境外工程設計收入為61.6億元,境外工程技術管理服務收入為5.2億元,境外工程總承包收入為406.4億元,境外其他收入為10.4億元。
合同額不斷攀升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BOT(建設-營運-移交)、PPP(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等高端模式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發展的新特點之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產業重組和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但中國企業在海外也面臨著投資保護主義等外部壓力,同時一些非洲國家的動亂也凸顯了承包工程境外安全情況不容樂觀。
5.跨細分行業、細分區域市場的滲透趨勢進一步加強,企業跨區域經營在不斷加強。
“十一五”期間,區域發展的思路拋棄了過去過粗的東、中、西部劃分的辦法,采用區域發展規劃取而代之,以省(直轄市)為財政單位的區域界限將被打破,地方保護和壁壘減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為主旋律。各設計單位針對不同經濟區的定位有所側重地進入適合自身發展的區域市場,跨區域市場競爭加劇。這使得勘察設計行業市場化程度加劇,業內市場熱點轉移和分散,對企業市場開拓方式產生影響。
業內單位跨行業發展勢頭加劇。首先,伴隨綜合甲級資質的出現,行業間資質界限被打破,業內單位跨行業相互融合和滲透加強;其次,一些單位為了業務延伸的需要,積極開展跨細分行業的業務拓展,如規劃類設計單位借助資源優勢向建筑設計行業發展,建筑設計單位利用市場開放逐漸向規劃設計滲透,工業類設計院向勘察、建筑設計市場滲透等;最后,各細分行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在國家投資政策方面側重不同,各細分行業的市場容量、需求也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導致業內的一些單位為了持續發展而優化業務領域。
6.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行業內企業不斷分化,市場集中度呈現逐步上升趨勢。
我國勘察設計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企業數量眾多,且行業中排名靠前的企業所占市場份額較低,呈現出分散型行業的明顯特征。2006年至2010年我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CR50、CR100均小于40%。但總體而言,我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呈現了逐步上升的趨勢,CR50從2006年的24%增至2010年的25.67%,CR100從2006年的32.1%增至2010年的34%。這也正好印證了近年來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大企業集團的實力不斷發展壯大,以及行業內兼并重組、資源整合的發展現狀。
7.競爭的內容與方式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大型設計院向綜合化、全過程化方向發展,部分小型設計機構逐步院向特色化、精專化方向發展。
隨著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競爭的內容與方式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一些大型設計院憑借綜合競爭實力優勢不斷進行跨行業、跨區域和跨產業鏈的拓展與整合,打造綜合性、全過程的業務能力;另一方面,一些小型設計單位逐步轉向精細化經營,在某一方面做專,從而占領細分市場。(未完待續)
摘自: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