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委副書記、市長何華章召集市政府分管領導、環保、水務、經開區、明星電力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城區飲用水水質安全和自來水供應問題進行安排部署。要求相關方面必須全力以赴,確保城區飲用水安全,確保城區市民及時用上放心合格的自來水。
衛生疾控:水廠原水每小時監測1次
“把你們的記錄本拿出來看一下……必須按要求對各項指標進行監測,無論是水源水還是出廠水都要進行監測,進水廠的原水必須每小時都要監測1次。”7月11日,市衛生監督支隊衛生監督人員來到一水廠,對該水廠的飲用水水質衛生、汛期飲用水凈化消毒等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當天上午,由市衛生執法監督支隊、市疾控中心組成的聯合執法組對市城區3個供水單位的7家自來水廠進行了安全執法檢查。在檢查中,聯合執法人員要求供水單位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增加原水、出廠水自檢頻次,增加混凝劑、消毒劑等水處理藥物的儲存,并及時按規定報送檢測等相關信息。
據介紹,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在枯水期衛生監督部門每月都要對水廠的出廠水、水源水、末梢水進行取樣檢測。在豐水期檢測頻次更高,自來水廠每2小時必須監測1次水源水和出廠水。同時,對各水廠下發了衛生監督意見書,并成立技術指導小組,指導供水設施的全方位定期清洗消毒工作。
環保部門:每天巡查隨時清除漂浮物
昨日,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帶領工作人員,對渠河飲用水源約10公里河段進行全面巡查,暫未發生傾倒垃圾、洗衣、游泳等有損渠河飲用水源安全的行為。
“以前按要求每周巡查一次,現在我們每天都要巡查。” 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執法支隊五大隊大隊長梁曉輝說,涪江上游暴雨發生后,市環保部門不但加大了對渠河的巡查力度,防止沿途居民向渠河飲用水源傾倒垃圾,到渠河內游泳、洗衣等,同時,還啟動了相關預案,加大了對渠河飲用水源取水口的監測密度,并隨時按規定向上級匯報。
另外,環保部門要求明星電力公司、堰務所,加強對渠河河面漂浮物的打撈和攔截,“如果發現河面上有大的漂浮物,馬上打撈。”市環保局要求責任單位,要利用固定攔網和打撈船,對河面的漂浮物及時進行打撈,確保飲用水源原水安全。
水務局防洪辦:24小時監控水情
7月11日,從市水務局防洪辦獲悉,根據南北堰水位站監測,涪江上游洪峰于11日清晨7時經過市城區流域,流量為9280m3/s,最高水位為105.28m,并未超過106.26m的警戒值。據悉,目前我市各區縣除少數沿江農作物受損外,洪峰未對我市道路、橋梁、建筑以及人員造成損傷。截至11日19時,水位已下降到104.58m,流量為6340m3/s。
據悉,我市目前主要有南北堰水位站和射洪水文站監測涪江水域,市水務局防洪辦一直對我市水情保持24小時監控,并及時將水情變化通知到各區縣,再傳達到鄉鎮,最終通知到涪江沿岸與河心洲壩的各戶村(居)民家中,要求大家提前做好防洪準備。
市政、消防:為群眾送水上門
自10日8時起,由于城北加壓站無法從主管網獲取供水,經開區明月路至火車站、羅家灣方向全域停水。為此,記者昨(11)日中午趕到經開區微電子園A區了解情況。
在現場,記者看到,一臺寫有“開發區環衛”字樣的水車正在路中,給電子園的職工送水。為了多裝水,人們不僅提來了水桶,甚至把一些塑料筐內墊上膠布,也用來接水。看著白花花的水柱從粗大的水管不停流出,一些排在后面的居民不時會擔心水車里的水會不夠,送水人員笑道:“別急,水多的是!”
現場經開區市政局工作人員介紹,水車的水來源于濱江路的幾個消防栓,那里水源充足。目前,經開區共派出2輛10噸的水車和2輛20噸載重的水車,沿著明月路挨家挨戶送了一遍。“來來回回已經送了七八十車了,消防栓的水依然充足。”
記者從明星自來水公司證實,消防栓的水同樣來源于城市供水主管網,無異于居民家中的自來水。其充足的原因在于地勢低,與低樓層居民的供水情況類似。
另據了解,除經開區市政局送水外,市消防支隊嘉禾路中隊的消防官兵也加入到送水行列,不分晝夜地為群眾送水。7月10日晚至11日17時,該中隊消防官兵共為群眾送去了67噸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