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已受理“武義縣城鄉引供水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許可申請材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有關內容公告如下:
項目名稱:武義縣城鄉引供水工程項目
建設單位:武義縣城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壺山水廠
環評單位:金華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查閱地點:武義縣行政服務中心環保窗口
建設單位:武義縣城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壺山水廠
環評單位:金華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查閱地點:武義縣行政服務中心環保窗口
即日起,公眾可以在10個工作日內以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或其它方式,向我局咨詢相關信息,并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反映問題請留下聯系方式(姓名、地址、電話或信箱),以便我們及時答復和反饋。
聯系電話:0579-87673702
傳 真:0579-87673710
電子郵件:wyhbspk@163.com
聯系電話:0579-87673702
傳 真:0579-87673710
電子郵件:wyhbspk@163.com
武義縣城鄉引供水工程項目
環境影響報告書
(簡本)
金華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 錄
第1章 建設項目概況.... 1
1.1 建設項目的地點和相關背景.... 1
1.2 項目基本組成與投資.... 2
1.2.1 主要建設內容... 2
1.2.2 施工工期... 4
1.2.3 項目投資... 4
1.3 項目選址選線方案比選.... 4
1.3.1 取水工程方案合理性分析... 4
1.3.2 壺山水廠凈水工藝合理性分析... 5
1.3.3 凈水輸水管線工程合理性分析... 6
1.4 項目的建設、選址與規劃的符合性.... 6
1.4.1 建設項目的規劃符合性... 6
1.4.2 項目的建設與生態環境功能區劃的符合性... 6
1.4.3 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 7
第2章 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8
2.1 建設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現狀.... 8
2.1.1 水環境... 8
2.1.2 大氣環境... 8
2.1.3 聲環境... 8
2.2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 8
2.2.1 水環境... 9
2.2.2 大氣環境... 9
2.2.3 聲環境... 9
2.2.4 生態環境... 9
第3章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與效果.... 10
3.1 污染源強匯總.... 10
3.2 保護目標.... 10
3.3 環境影響及其預測評價.... 11
3.3.1 施工期... 11
3.3.2 運營期... 12
3.4 污染防治措施與效果.... 13
3.5 環評風險評價與應急預案.... 15
3.5.1 風險識別... 15
3.5.2 風險事故及影響... 15
3.5.3 風險防范措施... 15
3.6 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16
3.7 環境監測計劃及環境管理制度.... 16
3.7.1 環境監測計劃... 16
3.7.2 環境管理... 16
第4章 公眾參與.... 19
4.1 調查目的.... 19
4.2 調查方法與內容.... 19
4.3 結果分析.... 19
4.4 項目公示.... 23
4.5 公眾參與小結.... 23
第5章 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24
第6章 聯系方式.... 25
第1章 建設項目概況
1.1 建設項目的地點和相關背景
根據武義縣域總體規劃,武義縣域供水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區域供水相結合的方式。考慮到縣城城鎮布局、自然地勢和人口的分布特點,重點在縣域東北部城鄉包括縣城(壺山、熟溪、白洋三個街道)、桐琴、泉溪、履坦推行區域城鄉供水一體化。該區域目前主要有壺山水廠、清溪口水廠和王宅水廠等。壺山水廠是武義縣規模最大的一座自來水廠,現狀供水規模為5萬m3/d,水源為源口水庫。水廠的供水范圍包括壺山、熟溪、白洋三個街道以及履坦鎮。清溪口水廠設計規模2萬m3/d,水源為清溪口水庫,供水范圍為桐琴、泉溪兩鎮。王宅水廠設計規模0.5萬m3/d,水源為源口水庫,供水范圍主要為王宅、白姆2個鄉鎮。
隨著武義縣城鎮建設、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將穩定增長,城鎮用水量將較大幅度突破現狀處理設施的制水能力。2012年壺山水廠最大日供水量已突破5萬m3/d,壺山水廠已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而武義縣城僅此一家水廠,難以保證武義縣城及周邊鄉鎮的供水水量以及水質,因此急需對壺山水廠進行擴容。壺山水廠原水引水工程的現狀規模為5萬m3/d,輸水管路為單根DN800鋼筋混凝土管道,長約20km,管線沿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此,必須盡快實施武義縣城鄉引供水工程,擴大供水規模。
壺山水廠現狀沒有污泥處理設施,凈水廠產生的污泥通過管網直接排入熟溪。為消除污泥對水環境的不利影響,企業擬建設污泥處理設施,為后續擴容污泥處理創造條件。
本擬建項目取水水源為源口水庫,取水口位置位于源口水庫電站尾水河道、現狀取水頭部附近;供水對象為白洋、熟溪、壺山三個街道以及履坦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在武義壺山水廠現廠區內擴建規模為4.5萬m3/d水處理構筑物(部分利用現用構筑物)以及新建配套的污泥處理設施;新建源口水庫至壺山水廠的原水輸水管工程,設一根DN1200球墨鑄鐵管,引水管線總長20.5km;新建壺山水廠至城區配水管網,管線總長2.0km。
1.2 項目基本組成與投資
1.2.1 主要建設內容
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原水引水工程、壺山水廠擴建工程和凈水輸水管線工程。建設內容詳見表1。
表1 工程項目組成及建設內容一覽表
項目
|
建設內容
|
|
服務范圍
|
武義縣規劃城區及周邊鄉鎮,主要包括壺山街道、白洋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鎮等。
|
|
服務年限
|
遠期2020年。
|
|
服務人口
|
2020年27萬。
|
|
工程內容
|
原水引水工程、壺山水廠擴建工程和凈水輸水管線工程。
|
|
工程規模
|
原水引水工程
|
新建取水頭部(位于電站尾水河道,現狀取水頭部附近)、電站進水管道至取水頭部出水管的連通管;新建一條取水頭部至壺山水廠的原水輸水管;管線全長20.5km,其中DN1200-20.3km,DN800-0.2km。
|
壺山水廠擴建工程
|
新建4.5萬m3/d水處理構筑物以及新建配套的污泥處理設施。
|
|
凈水輸水管線工程
|
新增一根DN1000的壺山水廠至城區配水管網的凈水輸水管線,管線全長2.0kn。
|
|
項目總投資
|
20172萬元。
|
1、原水引水工程
(1)取水口
新建取水頭部(位于電站尾水河道,現狀取水頭部附近)、電站進水管道至取水頭部出水管的連通管。
(2)原水輸水管
新建一條取水頭部至壺山水廠的原水輸水管,管線全長20.5km,其中DN1200-20.3km,DN800-0.2km。
(3)管線走向
管線沿現狀村道、農田至黃龍工業區的瑩鄉路,沿螢鄉路向東向北至黃龍一路,沿規劃道路和壺山山腳,進入壺山水廠,沿途經白姆鄉、王宅鎮、壺山街道。
2、壺山水廠擴建工程
(1)工程規模
壺山水廠現狀供水規模為5萬m3/d,需新增供水能力4.35萬m3/d,因此確定本擴建項目新增供水規模4.5萬m3/d。本擴建項目完成后,壺山水廠全廠供水總規模達到9.5萬m3/d。
(2)處理工藝
壺山水廠凈水處理工藝具體見圖1。
圖1 壺山水廠處理工藝流程圖
(3)主要建設內容
擴建規模為4.5萬m3/d水處理構筑物以及新建配套的污泥處理設施,本擴建項目完成后,壺山水廠總供水規模為9.5萬m3/d。
① 本擴建項目新增部分
⑴新建處理規模為4.5萬m3/d水處理構筑物,主要包括反應沉淀清水池;
⑵新建配套規模為9.5萬m3/d的反沖洗泵房;
⑶新建配套的污泥處理設施,主要包括回用水池、污泥濃縮池、脫水機房。
② 本擴建項目涉及對現有工程改造部分
⑴將對現有的四閥濾池進行改造,新增設備,改成氣水反沖洗濾池;
⑵對現狀廢水池進行改造,改成排泥水調節池,同時更換機電設備。
本擴建項目新增主要構筑物見表2。
表2 本擴建項目新增主要建、構筑物一覽表
序號
|
名稱
|
規模
|
單位
|
數量
|
備注
|
1
|
反應沉淀清水池
|
4.5萬m3/d
|
座
|
1
|
新建
|
2
|
氣水反沖洗濾池
|
9.5萬m3/d
|
座
|
1
|
土建已完成,改造現有普通快濾池
|
3
|
反沖洗泵房
|
9.5萬m3/d
|
座
|
1
|
新建
|
4
|
回用水池
|
9.5萬m3/d
|
座
|
1
|
新建
|
5
|
排泥水調節池
|
9.5萬m3/d
|
座
|
1
|
由現狀廢水池改造
|
6
|
污泥濃縮池
|
9.5萬m3/d
|
座
|
2
|
新建
|
7
|
脫水機房
|
9.5萬m3/d
|
座
|
1
|
新建
|
8
|
加藥間
|
9.5萬m3/d
|
座
|
1
|
利用現用加藥間,更新現有設備并新增設備
|
9
|
變配電間
|
/
|
座
|
1
|
土建已完成,增加電氣設備
|
10
|
污泥脫水機房
|
200m2
|
座
|
1
|
新建
|
3、凈水輸水管線工程
新建一根DN1000的壺山水廠至城區配水管網的凈水輸水管線。管線從清水池向西,沿原水引水管線北側路徑向西,至內環西路,與城區供水管網相接,管線全廠2.0km,采用球墨鑄鐵管,柔性橡膠圈承插接口。
1.2.2 施工工期
2014年2月~2016年1月,施工期24個月。
1.2.3 項目投資
項目總投資20172萬元,其中環保投資620萬元,占總投資的3.07%。
1.3 項目選址選線方案比選
1.3.1 取水工程方案合理性分析
(1)方案內容
方案一:選擇庫區取水,在水庫右岸新建引水隧洞,從水庫庫區取水。
方案二:選擇發電尾水取水,在發電尾水下游河道、現狀原水取水口附近新建取水口,同時在電站進水鋼管上設旁通管,以保證電站檢修時供水工程的取水需求。
(2)方案比較
從工程量、工程投資、建設難度、運行成本、水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對上述兩個方案進行比較,具體見表3。
表3 取水工程方案比較表
序號
|
項目
|
方案一
(庫區取水)
|
方案二
(發電尾水取水)
|
備注
|
1
|
方案內容
|
庫區取水
|
發電尾水的下游河道取水
|
|
2
|
工程內容
|
新建庫區取水頭部(含便道500m)、引水隧洞970m、引水管道DN1200長110m
|
新建取水頭部、連通管道DN1200長215m、引水管道DN1200長460m
|
|
3
|
工程費用
|
1280萬元
|
390萬元
|
|
4
|
運行管理
|
取水頭部遠離水庫管理區,管理略有不便
|
取水頭部位于現狀管理區,管理方便
|
不含其它費用
|
5
|
施工難度
|
取水頭部和隧道施工,難度較大
|
取水頭部施工難度較低
|
庫區水下地形情況不詳,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
6
|
水資源綜合利用
|
不能兼顧發電,枯水期影響發電
|
兼顧發電,綜合效益好
|
|
7
|
施工期對現狀取水的影響
|
沒有影響
|
有一定的影響,需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降低影響
|
|
8
|
社會影響評價
|
建設范圍屬于庫區、山地等。隧洞出口處需占用土地
|
度假區范圍管位較緊張,需占用河道,其它管段可利用道路及邊側綠地敷設
|
(3)方案選擇
從表3可以看出,兩個方案各有優勢,方案一在取水水質方面有較大優勢,方案二在工程投資、運行管理方面有較大優勢。方案一的工程投資大大超過方案二,施工難度大、不確定因素多,且對電站運行的影響較大。方案二盡管在取水水質方面有一定的弊端,但主要是大雨季節的濁度指標較高,而濁度較高的原水,可以在凈水廠得以處理,不影響水廠出水水質,壺山水廠現狀運行實踐也表明,出水水質是有保障的。
經企業分析比較,最終采用方案二的取水方式,即發電尾水取水和發電機組進水管旁設旁通管(在發電機組檢修時,保證供水安全)相結合的取水方式。
1.3.2 壺山水廠凈水工藝合理性分析
壺山水廠現狀處理工藝為常規處理工藝,即混凝沉淀池+過濾+消毒,具體處理工藝見圖2。
從運行情況看,該處理工藝對進水水質、水量的變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處理效果比較穩定,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處理效果,出水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壺山水廠現狀過濾采用普通快濾池,從目前運行情況看,運行基本正常,但存在反沖洗水量大,濾砂沖洗不干凈等問題。為了提高反沖洗效果、保證出水水質,同時考慮濾池改造的可行性,本擴建項目凈水工藝選擇上擬對現有普通快濾池進行改造,全廠濾池改為氣水反沖洗濾池,提高濾池運行周期以及減少反沖洗用水;其他工藝不變。
本擴建項目凈水工藝的選擇,一方面可以可以合理利用現有的設備,同時壺山水廠運行多年,管理經驗較豐富,無需對操作人員重新進行培訓,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反沖洗效果、保證出水水質。因此,壺山水廠凈水工藝是合理的。
1.3.3 凈水輸水管線工程合理性分析
壺山水廠至城區配水管網的凈水輸水管線現狀為1×DN900,本擴建項目擬新增一根DN1000的壺山水廠至城區配水管網的凈水輸水管線,管線從清水池向西,沿原水引水管線北側路徑向西,至內環西路,與城區供水管網相接。兩條輸水管線的建成,可有效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供水管網工程方案布置對當地規劃沒有影響,本工程供水管網工程方案總體合理。
1.4 項目的建設、選址與規劃的符合性
1.4.1 建設項目的規劃符合性
本項目的建設符合《武義縣縣域總體規劃【2006-2020】》和《武義縣域給排水工程專項規劃》(2011年11月送審稿)。
1.4.2 項目的建設與生態環境功能區劃的符合性
本項目凈水廠地處壺山街道壺山南坡,為中部平畈低丘農業開發生態環境功能小區(Ⅲ2-10723B05),屬限制準入區。取水口及原水管網途經三個生態環境功能小區,分別為禁止準入區——源口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功能小區(Ⅳ2-40723A03)、限制準入區——中部平畈低丘農業開發生態環境功能小區(Ⅲ2-10723B05)、優化準入區——武義縣中心城市綜合服務發展生態環境功能小區(Ⅲ2-10723D01)。
本項目從事自來水的生產和供給,是市政基礎設施,在營運期基本對周圍環境無影響,符合各環境功能小區的環保準入條件,因此本項目符合《武義縣生態環境功能區劃規劃》(武義縣人民政府,武義縣環境保護局,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2008年4月)。
1.4.3 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項目為自來水的生產和供應,屬于國家發改委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本)》(2013年修訂版)中的第一類“鼓勵類”第二十二條“城市基礎設施”中的第9款“城鎮供排水管網工程、供水水源及凈水廠工程”類產業;同時未列入《浙江省淘汰和禁止發展的落后生產能力目錄(2010年本)》中;因此符合當前國家的產業政策。
第2章 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2.1 建設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現狀
2.1.1 水環境
(1)熟溪
熟溪水質已經超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指標要求,主要超標因子為石油類和揮發酚。
(2)白鷺溪
白鷺溪水質不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的標準要求,主要超標因子為總磷、氨氮。
(3)武義江
武義江2010~2012年白洋渡至葉長埠斷面不能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指標,主要超標因子為總磷、氨氮、石油類、氟化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及農業面源污染,納污水體水質較差。
(4)源口水庫
根據監測結果表明,源口水庫水環境質量總體較好,所測指標除總氮外其他所測指標均符合應執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Ⅱ類水質標準。超標是由于水庫上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和農田徑流污染源所致。
2.1.2 大氣環境
根據監測結果可知,監測期間項目所在地周圍各監測點SO2、NO2、TSP小時均值濃度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Cl2的小時濃度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GBZ2.1-2007)表1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容許濃度;廠界監測點各因子均符合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濃度。
2.1.3 聲環境
根據監測結果可知,監測期間項目所在地周圍各監測點晝、夜間噪聲均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
2.2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
2.2.1 水環境
管線施工穿越河流上下游各延伸3km,具體穿越的河流為:麻陽港1次,白鷺溪1次。
2.2.2 大氣環境
大氣評價范圍為以壺山水廠為圓心,半徑為2.5km的圓形區域。
引輸水管線大氣評價范圍為管線中心兩側各200m的范圍
2.2.3 聲環境
管線中心線兩側200m帶狀區域和壺山水廠圍墻外200m區域。
2.2.4 生態環境
管線中心線兩側300m帶狀區域和壺山水廠圍墻外300m區域;管線施工穿越河流上下游各延伸3km。
第3章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與效果
3.1 污染源強匯總
本項目營運期主要污染物產生及排放量見表4。
表4 本項目營運期主要污染物產生及排放匯總表
污染源名稱
|
污染物種類
|
產生量
|
削減量
|
排放量
|
備注
|
|
廢水
|
沉淀池排泥水
|
廢水量(t/a)
|
164250
|
0
|
164250
|
經污泥濃縮池處理后通過當地管網進入武義縣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
|
CODcr(t/a)
|
6.504
|
0
|
6.504
|
|||
NH3-N(t/a)
|
0.164
|
0
|
0.164
|
|||
SS(t/a)
|
54.367
|
43.494
|
10.873
|
|||
濾池反沖洗水
|
廢水量(t/a)
|
38435
|
38435
|
0
|
回用于沉淀池前端的進水井,不外排
|
|
生活
污水
|
廢水量(t/a)
|
153
|
153
|
0
|
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廠區綠化,不外排
|
|
CODcr(t/a)
|
0.043
|
0.043
|
0
|
|||
NH3-N(t/a)
|
0.004
|
0.004
|
0
|
|||
固廢
|
危險
固廢
|
原料包裝袋(只/a)
|
2240
|
2240
|
0
|
由原料提供單位回收利用
|
一般
固廢
|
污泥(t/a)
|
218
|
218
|
0
|
衛生填埋
|
|
生活垃圾(t/a)
|
3
|
3
|
0
|
衛生填埋
|
||
噪聲
|
LAeq
|
75~100dB(A)
|
晝60dB(A),
夜50dB(A)。
|
3.2 保護目標
施工期主要是管線敷設、壺山水廠的建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運營期主要是壺山水廠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經現場踏勘,施工期引水管線沿線環境敏感點及壺山水廠周邊敏感點具體見表5。
表5 各敏感點詳細情況一覽表
序號
|
敏感點
|
人口(人)
|
方位
|
距離(m)
|
保護要求
|
引水管線工程
|
|||||
1
|
源口水庫管理處
|
約10
|
穿過
|
--
|
A、S
|
2
|
白姆村
|
約200
|
穿過
|
--
|
A、S
|
3
|
中宅村
|
約300
|
穿過
|
--
|
A、S
|
4
|
下宅村
|
約300
|
穿過
|
--
|
A、S
|
5
|
伍家塢村
|
約250
|
N
|
800
|
A、S
|
6
|
后金村
|
約200
|
S
|
250
|
A、S
|
7
|
山碧張村
|
約200
|
S
|
100
|
A、S
|
8
|
杜畈村
|
約250
|
N
|
100
|
A、S
|
9
|
馬府下村
|
約280
|
穿過
|
--
|
A、S
|
10
|
仁村
|
約150
|
穿過
|
--
|
A、S
|
11
|
要巨村
|
約500
|
N
|
900
|
A、S
|
12
|
羅橋村
|
約200
|
穿過
|
--
|
A、S
|
13
|
東升村
|
約200
|
穿過
|
--
|
A、S
|
14
|
大路洪村
|
約300
|
穿過
|
--
|
A、S
|
15
|
紅星村
|
約300
|
S
|
160
|
A、S
|
16
|
四八店村
|
約350
|
S
|
500
|
A、S
|
17
|
桐村
|
約250
|
穿過
|
--
|
A、S
|
18
|
富強村
|
約300
|
穿過
|
--
|
A、S
|
壺山水廠擴建工程
|
|||||
1
|
壺山森林公園
|
/
|
N
|
相鄰
|
A、S
|
2
|
寺廟
|
/
|
N
|
61m
|
A、S
|
3
|
一幢居民點
|
約150
|
S
|
60m
|
A、S
|
4
|
剪刀廠宿舍
|
約250
|
S
|
70m
|
A、S
|
5
|
部分城區
|
約50000
|
S、E
|
1200
|
A、S
|
注:A——環境空氣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二級標準。
S——聲環境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
3.3 環境影響及其預測評價
3.3.1 施工期
(1)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施工期大氣污染物主要是揚塵和汽車尾氣,只要采取相應的抑塵等防治措施,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施工期大氣影響隨施工期的結束而結束。
(2)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施工期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施工作業中產生的生產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施工期影響時局部的、暫時的,在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加強管理,對周圍水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
(3)固體廢棄物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施工期的固體廢棄物要在施工區域定時定點收集,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集中處理,切不可自行隨意亂堆亂倒,各種施工渣土要充分利用,及時清運,棄土須外運處置。
(4)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施工期通過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將對外環境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5)生態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水廠建設在壺山水廠現狀廠區內,不新征土地;管線施工區域范圍內為農田和荒地,不牽涉拆遷和移民安置問題。
根據現場踏勘及有關資料的調查,壺山水廠及輸配水管網區域沒有珍稀動物及大型哺乳動物,無古木、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僅有一些常見鳥類少量存在,施工過程中開挖土方的嘈雜聲及機器轟鳴聲等各種聲響形成的噪聲,會使生活在較為安靜環境中的鳥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暫時的輕微干擾,但由于這些鳥類是廣布種,適應性強,因此工程對其影響很小。擬建管網區域的嚙齒類動物為常見廣布種,對于人類活動適應性強,在施工及管網運營過程中對其的影響很小。
管道敷設屬于低頻率、線狀性質的干擾,其影響表現為局部的、暫時的,施工結束后是可恢復的。由于本工程大部分征地都是臨時占地,永久占地面積較小,而且工程所占用土地帶來的林木損失量很小,因此對生態環境影響不大。
3.3.2 運營期
(1)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主要排放的污水為濾池反沖洗水,主要污染物為SS。本擴建項目完成后,通過以新帶老,壺山水廠全廠濾池反沖洗水全部回用,不外排;濾池反沖洗水經新建的污泥濃縮設備預處理后通過當地污水管網排入武義縣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進入武義江。經達標處理后排放的廢水對納污水體武義江的影響不大。同時,廢水進入武義縣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再排入熟溪,可以改善熟溪的水質。
(2)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項目壺山水廠運營期落實相應防治措施后,對廠界環境噪聲貢獻值較小,疊加本底后可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3)固廢影響評價結論
項目產生的固廢均考慮了收集措施(分類收集、及時清運等),處置方式以外委處理和綜合利用為主,在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的條件下,不會對外界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3.4 污染防治措施與效果
本項目的達標防治措施匯總見表6。
表6 項目達標防治措施匯總
內容
類型
|
排放源
|
防治措施
|
|
施
工
期
|
大
氣
污
染
物
|
揚塵
|
① 施工期間,所使用的具有粉塵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廢棄物,應當密閉處理。若在工地內堆置,則應采取覆蓋防塵布、覆蓋防塵網、配合定期噴灑粉塵抑制劑等措施,防止風蝕起塵。
② 運輸道路及施工場地應定時灑水,對運輸過程中灑落在地面上的泥土要及時清掃。裝卸場地在裝卸前先將車輛清洗干凈,減少車輪、底盤等攜帶泥土散落地面,禁止在大風天進行裝卸作業。
③ 及時清運施工廢棄物,暫時不能清運的應采取覆蓋等措施,運輸沙、石、水泥、土方等易產塵物質的車輛必須封蓋嚴密,嚴禁灑漏。
④ 規劃施工車輛的運行路線,盡量避開生活區和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避免交通堵塞及注意車輛維修保養,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⑤ 對于人口分布比較密集的管段,管路的兩側采用彩鋼板圍擋,作業場地將采取圍擋、圍護以減少揚塵擴散,圍擋、圍護對減少揚塵對環境的污染有明顯作用。
⑥ 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施工揚塵對周邊村莊、單位的影響,如合理控制施工時間,調整施工方式。在有風天氣,盡可能少施工或不施工。
|
汽車尾氣
|
|||
水
污
染
物
|
施工廢水
|
① 混凝土攪拌沖洗廢水可采用自然沉淀法,廢水經沉淀后,回用作混凝土拌和用水。
② 建排水溝和小型隔油池,將機械與車輛沖洗含油廢水經隔油處理后排放。
|
|
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
管道施工不建造營地,利用現有的居民點等設施,可分散租用當地民房等辦法,生活污水分散排入所居住地的民用設施中;壺山水廠施工生活污水經壺山水廠現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用于廠區綠化。
|
||
固
體
廢
棄
物
|
工程棄方
|
① 擬建項目部分管道沿附近農灌渠及河流敷設,因此,為防止管溝開挖堆土被沖刷引發水土流失以及影響附近農灌渠及河流水質,管道基礎開挖過程中產生的土方集中堆放在遠離附近農灌渠及河流的管線側,并采取臨時措施進行防護,推薦臨時土袋圍堰加塑料薄膜覆蓋的防護措施。擬在臨時堆土外側布設高0.5m、寬0.5m的臨時土袋圍堰,圍堰使用開挖土做填筑材料,管道埋設結束后拆除圍堰回填表層。
② 基坑開挖產生的土方盡可能回填回用,多余的土方必須外運至建設部門指定場所處置。
|
|
廢建筑垃圾
|
首先應考慮廢料的回收利用。對鋼筋、鋼板、竹木等可分類回收,交廢物收購站處理。對混凝土廢料以及含磚、石、砂的雜土應集中堆放,定時外運至建設部門制定場所處置
|
||
施工人員生活垃圾
|
由施工單位運至就近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
|
||
噪
聲
|
施工噪聲
|
① 根據現場調查,管道沿線200m范圍內的村莊較多,在施工過程中,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施工噪聲影響。但由于管道在局部地段的施工周期一般為幾天,因此其影響時間相對來說較短,因此,在施工期間避免夜間施工,應同時作好與當地村民的溝通,在靠近村莊區域時設置臨時隔聲屏,減少其噪聲影響
② 施工單位必須選用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施工機械和運輸工具,對強聲源設置控噪裝置;噪聲值較高的施工機械設置臨時隔聲屏。
③ 為防止施工運輸過程中交通噪聲區內野生動物以及沿途居民生活區的影響,應在區內車流量較大的路段設置標志牌或警示牌,并在路牌上標明禁止施工車輛白天大聲鳴笛,夜間禁止鳴笛;限制工區內車輛時速在15km以內。
④ 施工場地的施工車輛出入地點的設置應盡量遠離敏感目標,以減輕施工噪聲對周邊敏感目標的影響,施工車輛出入現場應低速、禁鳴。
⑤ 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除搶修、搶險及工藝要求等特殊情況必須連續作業外,禁止夜間進行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糾紛的施工作業,若是工程需要必須在晚上施工,要按規定提前上報當地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同意,并進行公告。
|
|
運營期
|
水
污
染
物
|
濾池反沖洗水
|
接入回用水池,由水泵提升送至反應沉淀池前端的進水井回用,
|
沉淀池排泥水
|
直接進入排泥水調節池,用提升泵送入污泥濃縮池,濃縮池出泥進入脫水機房脫水。污泥濃縮池上清液和脫水機房滲濾液通過當地污水管網排入武義縣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武義江。
|
||
生活污水
|
經化糞池預處理后用于廠區綠化,不外排
|
||
固
體
廢
棄
物
|
原料包裝袋
|
危險固廢,由原料提供企業回收利用
|
|
水處理污泥
|
一般固廢,衛生填埋
|
||
員工生活垃圾
|
一般固廢,衛生填埋
|
||
噪
聲
|
機械
設備
|
① 設備選型時盡量選用噪聲較小的設備;
② 鼓風機接口處,采用軟性接頭和保溫及加強筋,改變鋼板振動頻率等以達到降噪效果;
③ 對反沖洗水泵、鼓風機等設備設置消聲器,消聲量為20dB(A)以上;鼓風機房及脫水機房窗戶采用安裝雙層玻璃等降噪措施;
④ 加強對各類機械設備及其降噪設備的定期檢查、維護和管理,設備出現故障要及時更換,以減少機械不正常運轉帶來的機械噪聲;
⑤ 切實做好綠化,壺山水廠廠界進行花、草、林、木相結合的立體綠化隔離帶,多種植高大郁密的灌木喬木,進一步隔聲降噪,減輕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
|
源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措施
|
① 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② 水源保護區內嚴禁礦山開采、挖沙作業,加強恢復治理廢礦山的土地毀損、植被破壞等自然景觀的恢復,切實做好水土流失綜合防治與退耕還林工作。
③ 保護區內禁止新建居民點、水產養殖場、休閑山莊、飲食店等威脅水生態環境安全的活動。
④ 嚴禁在水庫里投放餌(飼)料進行漁業養殖。
⑤ 嚴格控制保護區內人口,鼓勵和引導村民外遷至集鎮。
⑥ 對保護區內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推廣無害化衛生廁所。禁止向水體直接排放、傾倒或者在保護區堆放、儲存工業廢渣、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廢棄物。
⑦ 在源口水庫等處設置常規水質監測斷面,定期進行水質監測。
⑧ 加強保護區內內農民合理施用化肥教育,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多施用有機肥,既可以減少人畜糞便排放入庫,又能減少化肥中氮、磷地流失,水庫上游禁用含磷洗衣粉,抑制水庫水體富營養化水平地提高。對農藥的施用量要進行控制,避免對水庫水質造成污染。
⑨ 要加強庫區自然植被保護和生態建設,禁止濫砍濫伐,禁止毀燒開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保護自然植被和水源林,減少水土流失入庫。
⑩ 對保護區內村莊的生活污水建議集中處理凈化后再行排放。應有計劃的對庫區及河道加以襯砌及水土保持建設,有計劃的提高保護區植被的覆蓋率,減少泥砂入庫。
|
||
其它
|
風險事故
|
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
3.5 環評風險評價與應急預案
本項目飲用水源風險評價由武義縣相關部門編制專門評價,本評價環境風險評價只針對項目凈水廠壺山水廠
3.5.1 風險識別
本項目所涉及的主要危險物質為液氯,屬有毒物質,參照《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本項目液氯不構成重大危險源。
3.5.2 風險事故及影響
項目液氯鋼瓶爆裂幾率極小,一旦爆炸則會引發重大污染事故;在各種事故原因中,尤以閥門密封圈破損和物料管線腐蝕破裂易造成氯氣外泄,造成環境大氣污染,引起人員中毒,有發生爆炸的危險。
3.5.3 風險防范措施
加強在車間貯存、運輸、職業安全防護等方面的管理,并建立應急預案,有效防范風險。
3.6 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本項工程是城市基礎設施工程,該項工程的經濟效益不僅體現在本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上,更主要地體現在加快武義縣基礎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優質的自來水,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方面,將對當地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產生深遠的影響。
3.7 環境監測計劃及環境管理制度
3.7.1 環境監測計劃
1、施工期
在施工期,對環境造成影響的主要污染因子為噪聲、粉塵。因此,在施工期,應組織對水廠施工區和管線施工區進行噪聲和粉塵監測,以便跟蹤掌握噪聲和粉塵污染狀況,從而對施工噪聲、粉塵進行控制,保護聲和大氣環境,避免干擾居民正常生活。監測時間和頻率應根據相應規范要求確定。
2、運營期
(1)水質監測
① 監測項目
出廠水的監測項目為《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的指標,并根據區域污染源的變化情況自行增加或調整非常規項目。
水源地水質監測項目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項目。
② 監測頻次
每月監測一次,并填寫水質月報。
(2)水質衛生檢驗
由地方衛生防疫站負責,對水源水和出廠水進行衛生學監督檢測與評價。
(3)噪聲環境監測
對壺山水廠廠界四周布點,不定期進行晝夜兩個時段監測,監測項目為等效連續A聲級。
3.7.2 環境管理
1、施工期環境管理
(1)建設單位應與本項目施工單位協商,將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列入合同文本,要求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并實行獎懲制度;
(2)施工單位應執照工程合同的要求,并遵照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項環保法規組織施工,并切實落實本報告建議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和對策,真正做到科學文明施工;
(3)委托具有相應的資質的監理部門,設專職環境保護監理工程師監督施工單位落實施工期應采取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
(4)施工單位應在各施工場地配環境管理人員,負責各類污染源現場控制與管理,尤其對高噪聲、高振動施工設備應嚴格控制其施工時間,并采取一定防治措施;
(5)做好宣傳工作。由于技術條件和施工環境的限制,即使采取了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時帶來的環境污染仍是無法避免的,因此要向施工場地周圍受影響對象做好宣傳工作,以提高人們對不利環境影響的心理承受力,取得理解,克服暫時困難,配合施工單位順利完成施工任務;
(6)建設施工單位必須主動接受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主動配合環境保護專業部門共同搞好本項目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
(7)工程施工結束后,竣工驗收內容應包括地表植被的恢復,水土保持措施、綠化和破壞生態后的補償措施。
2、運營期環境管理
武義縣城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應建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環境管理機構,從上到下建立起環境目標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環境管理機構的基本職責為:
(1)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的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
(2)組織制定和修改本企業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并監督執行;
(3)制定環境監測工作計劃,領導協助做好環境監測工作;
(4)檢查監督環保設施的運行狀況,發生污染事故時,及時通報上一級主管單位的環保部門,并通知事故發生地區的環保部門,對事故的污染情況進行監測,并及時寫出事故污染報告;
(5)制定實施環保教育宣傳方案,增強工作人員的環境意識。
第4章 公眾參與
4.1 調查目的
本次公眾參與主要以報紙公示、發放調查表的形式進行。在公告、公眾調查表中列出了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擬采取的環保措施、預計污染物排放及達標情況,必要的時候環評人員也對公眾解釋相關問題。
為了真實客觀反映公眾意見和建議,根據本項目與周邊環境的關系,以代表性和隨機性相結合的原則發放調查表,以達到公正、不帶有調查者傾向和個人感情的目的。在調查表格的設計中,選擇了與公眾關系最密切及敏感的問題,為方便公眾,回答問題多用選擇打“√”的方式進行。
4.2 調查方法與內容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的規定,公眾參與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環境評價信息公告,第二階段為環境影響評價結果公告,第三階段為公眾調查。
建設單位分別于2013年01月18日和2013年05月20日在《今日武義》進行了2次登報公示;同時進行了公眾問卷調查。
公眾問卷調查主要采取走訪項目周邊企業單位、村委會及當地村莊并發放調查表的形式進行。調查對象主要為建設項目擬建地附近有關地區的團體和群眾。
主要是針對項目所在地現有污染情況的認識、存在問題及對周邊環境的滿意程度;了解民眾對本項目的認知和認同感,以及本項目的看法及環保要求。
4.3 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了52份個人調查表及24份團體調查表,收回了52份個人表和24份團體表,回收率為100%。
(1)內容統計分析見表7和表8。
表7 公眾調查對象統計(個人)
項 目
|
類 別
|
人數(人)
|
比例(%)
|
性別
|
男
|
40
|
76.92
|
女
|
12
|
23.08
|
|
年齡(歲)
|
<30
|
2
|
3.85
|
30~50
|
30
|
57.69
|
|
>50
|
20
|
38.46
|
|
職 業
|
干部
|
2
|
3.85
|
職員
|
7
|
13.46
|
|
工人
|
0
|
0
|
|
農民
|
34
|
65.38
|
|
其他
|
9
|
17.31
|
|
文化程度
|
小學
|
5
|
9.61
|
初中
|
26
|
50.00
|
|
高中
|
12
|
23.08
|
|
大學
|
9
|
17.31
|
表8 公眾調查對象統計表(團體)
性質
|
個私企業
|
集體單位
|
合計
|
數量
|
4
|
20
|
24
|
比例%
|
16.7
|
83.3
|
100
|
(2)本次個人調查的調查結果見表9。
表9 個人調查結果
調查內容
|
選擇項目
|
個人調查結果(人)
|
所占比例(%)
|
您對本項目的了解程度
|
很了解
|
3
|
5.77
|
有所了解
|
48
|
92.31
|
|
沒聽說
|
1
|
1.92
|
|
您對當地現有環境質量的看法
|
較好
|
12
|
23.08
|
還可以
|
40
|
76.92
|
|
不滿意
|
0
|
0
|
|
您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
|
支持
|
51
|
98.08
|
不支持
|
0
|
0
|
|
無所謂
|
1
|
1.92
|
|
您認為項目實施后對當地經濟發展是否有利
|
有利
|
48
|
92.31
|
無利
|
1
|
1.92
|
|
不清楚
|
3
|
5.77
|
|
您對建設單位環境信譽的滿意程度
|
較好
|
39
|
75.00
|
還可以
|
13
|
25.00
|
|
不滿意
|
0
|
0
|
|
您擔心項目投產后主要對哪些環境產生影響
|
大氣污染
|
0
|
0
|
水污染
|
0
|
0
|
|
噪聲污染
|
0
|
0
|
|
廢渣污染
|
0
|
0
|
|
農作物等生態污染
|
0
|
0
|
|
無污染
|
50
|
100
|
|
本項目投產后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
|
有影響
|
0
|
0
|
無影響
|
49
|
94.23
|
|
不清楚
|
3
|
5.77
|
|
對本項目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建議
|
加強污染防治
|
13
|
25.00
|
嚴格管理
|
37
|
71.15
|
|
無所謂
|
2
|
3.85
|
|
對本項目的建設有何建議,特別是環保方面
|
根據表9可知:
① 在對本項目的了解程度方面:5.77%的個人很了解,92.31%的個人有所了解,1.92%的個人沒聽說;即有98.08%的個人是了解本項目的。
② 在對當地現有環境質量的看法方面:23.08%的個人認為較好,76.92%的個人認為還可以;即100%的個人對項目所在的環境質量較為滿意。
③ 在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方面:98.08%的個人表示支持態度,1.92%的個人表示無所謂,沒有人表示不支持。
④ 在對建設單位環境信譽的滿意程度方面:75%的個人認為較好,25%的個人認為還可以,沒有人表示不滿意。
⑤ 在對項目實施后對當地經濟發展是否有利方面:91.31%的個人認為很有利,5.77%的個人認為不清楚,1.92%的個人認為有不利影響;即大部分個人認為該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經濟有促進作用。
⑥ 在對擔心項目投產后主要對哪些環境產生影響方面:100%的個人認為無影響。
⑦ 在對項目投產后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影響方面:94.23%的個人認為無影響,5.77的個人認為不清楚。
⑧ 在對本項目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建議方面:25%的個人認為應加強污染防治,71.15%的個人認為應嚴格管理,3.85%的個人認為無所謂。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個人是了解該項目的,沒有個人反對本項目的建設,本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周圍環境的生產、生活影響較小。同時要求企業應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3)本次團體調查的調查結果見表10。
表10 團體調查結果
調查內容
|
選擇項目
|
單位調查結果(個)
|
所占比例(%)
|
對項目了解程度
|
很了解
|
1
|
4.17
|
了解
|
23
|
95.83
|
|
未聽說
|
0
|
0
|
|
對當地現有環境質量的看法
|
較好
|
7
|
19.17
|
還可以
|
17
|
70.83
|
|
不滿意
|
0
|
0
|
|
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
|
支持
|
24
|
100
|
不支持
|
0
|
0
|
|
無所謂
|
0
|
0
|
|
對項目選址的態度
|
支持
|
24
|
100
|
不支持
|
0
|
0
|
|
無所謂
|
0
|
0
|
|
對建設單位環境信譽的滿意程度
|
較好
|
19
|
79.17
|
還可以
|
5
|
20.83
|
|
不滿意
|
0
|
0
|
|
對本地區、本部門生產和辦公是否有影響
|
有影響
|
0
|
0
|
無影響
|
23
|
95.83
|
|
不清楚
|
1
|
4.17
|
|
是否有利于本地區經濟的發展
|
有利
|
23
|
95.83
|
不利
|
1
|
4.17
|
|
不清楚
|
0
|
0
|
|
對本項目的建設有何建議,特別是環保方面
|
根據表10可知:
① 在對本工程的了解程度方面:4.17%的團體很了解,95.83%的團體有所了解;即100%的團體是了解本項目的。
② 在對當地現有環境質量的看法方面:19.17%的團體認為較好,70.83%的團體認為還可以;即100%的團體對項目所在的環境質量較為滿意。
③ 在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方面:被調查團體所有都支持本項目建設。
④ 在對項目選址的態度方面:被調查團體所有都支持本項目的選址。
⑤ 在對建設單位環境信譽的滿意程度方面:79.17%的團體認為建設單位環境信譽較好,20.83%認為還可以,沒有不滿意。
⑥ 在對本地區、本部門生產和辦公是否有影響方面:95.83%的團體認為本項目運行對日常工作和生活無影響,4.17%的團體表示不清楚,沒有被調查團體認為有影響。
⑦ 在對是否有利于本地區經濟的發展方面:95.83%的團體認為有利,4.17%的團體認為不利,即大部分認為該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經濟有促進作用。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團體是了解該項目的,沒有的團體反對本項目的建設,本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周圍環境的生產、生活影響較小。
(5)調查結果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公眾參與,了解到當地團體和個人對該項目有一定的了解,絕大部分受訪團體和個人認為項目所在地周圍環境質量較好,建設單位環境信譽較好或還可以,本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希望建設單位應更好地傾聽公眾意見,切實解決項目建設和營運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污染。
4.4 項目公示
(1)武義縣城鄉引供水工程項目第一次公示
建設單位與我院簽訂合同后于2013年01月18日在《今日武義》上進行了登報公示。公示時間為10個工作日。
(2)武義縣城鄉引供水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本項目環評完成初稿后,建設單位于2013年05月20日將環評初步結論進行了公示。公示地點、采取方式與第一次公示相同。
兩次公示期間,建設單位、我院及武義縣環境保護局均未接到群眾的投訴或其他意見。
4.5 公眾參與小結
(1)本項目建設得到較多周圍群眾和團體單位的積極支持。
(2)被調查團體和個人認為目前當地環境狀況較好或還可以染;
(3)絕大部分的團體個和民眾認為本項目建設對當地經濟產生有利影響,認為本項目運行對工作和生活基本無影響;被調查民眾和被調查團體對本項目表示支持。
第5章 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綜合所述,武義縣城鄉引供水工程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符合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符合相應的工藝先進,社會、經濟效益明顯。本項目按要求建設有關環保設施后,基本符合污染物排放總量和環境質量功能的要求。在項目環保措施到位、正常運行的前提下,不會對區域環境質量造成明顯影響。因此,只要項目在建設中認真落實“三同時”,建成運行后又能切實加強環保管理,做好環境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從環境保護角度看,武義縣城鄉引供水工程項目是可行的。
第6章 聯系方式
(1)建設單位
單位名稱:武義縣城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聯系地址:武義縣熟溪北路66號;
郵編:321200;
聯系人:吳三平;
電話:13806775318;
E-mail:504138692@qq.com。
(2)評價單位
單位名稱:金華市環境科學研究院;
聯系地址:金華市李漁路1089號寶蓮大廈B座九樓;
郵編:321017;
聯系人:陳挺;
電話:0579-87673720;
傳真:0579-87673720;
E-mail:aerial_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