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告》顯示,93家重點企業2012年度環境績效評價分值最高為92.36分,最低為18.43分,全部企業平均分為80.33。
為何要對企業環境行為打分?
發揮社會監督,促進企業履行環保責任
“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是一種將企業主要環境行為以直觀明了的形式向社會公開的社會監督手段。”青島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原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加快推進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工作的意見》以及《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青島市環保局提出要創新環境監管模式,構建多維環境監管體系,建立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制度與環境績效社會監督約束體系。
青島市重點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通過建立科學的百分制量化評價體系,以能夠反映企業環境績效的大量相關信息為基礎,對全市93家重點企業環境績效進行了量化評價,提出了企業環境績效排行榜,旨在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和參與權,使社會各界了解重點企業環境績效的基本狀況,同時督促企業積極響應環境政策,切實履行環境責任,不斷提高環境績效。
哪些企業上榜?
93家重點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占全市80%以上
在《報告》中,“重點企業環境績效綜合排行榜”可謂“大牌云集”,青島啤酒二廠、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等企業赫然在列。據悉,本次環境績效評價對象為省控重點企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剔除關停企業后,全市總計93家。
據悉,93家重點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占全市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80%以上,基本反映全市企業環境績效狀況。
從行業分類來看,評價企業涉及熱電、食品、污水處理、紡織印染、化工等11個行業。其中電力、熱力生產行業26家,食品加工行業20家,城鎮污水處理廠19家,紡織印染11家,化工10家,機械制造行業兩家,鋼鐵、燃氣制造、造紙、化肥、皮革等行業各1家。
從行政區域分布來看,93家企業覆蓋青島市所轄6區4市(原行政區劃7區5市),其中黃島區有20家企業,最少的市南區有兩家。
評分標準有哪些?
污染防治、環境管理行為、社會影響及企業環境行為社會滿意度4大類指標
據了解,環境績效滿分為100分,其中客觀數據評價指標占75%,主觀評判指標占25%。
其中,客觀指標由污染防治、環境管理行為、社會影響3大類共9項指標構成,將歸集的企業各項環境績效行為進行度量取值,著重反映企業2012年度環境績效實績。主觀評判指標指企業環境行為社會滿意度調查,通過對相關人群的調查,側重反映社會和公眾對企業環境行為的印象和認可度。
污染防治、環境管理行為、社會影響及企業環境行為社會滿意度4大類指標滿分分別為30、25、20及25。分數越高代表企業環境績效水平越高。
評價企業名單及基礎信息、評價指標采用的污染防治類、環境管理行為及社會影響各項客觀指標績效信息與數據均從環保管理部門獲取并通過其核查,各項環境績效信息秉承“可核實、可查證、權威性”的原則。環境行為滿意度調查內容由課題組設計、發放與統計。
低分企業失分在哪里?
普遍存在污染防治設施老化、環境管理機構不健全、環境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
此次93家重點企業環境績效排名,得分最高為92.36分,最低僅為18.43分,差距懸殊,相關企業排名靠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報告》分析,在此次重點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過程中,污染防治、環境管理行為、社會影響3項客觀數據評價指標,企業失分占績效總失分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別為:污染防治(31.0%)、環境管理行為(28.6%)與社會影響(11.2%)。主觀評判指標社會滿意度調查指標失分占總失分的29.2%。
“這一比例客觀反映出企業環境績效存在缺失的程度或差距。” 據青島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環境績效排名靠后的企業普遍存在污染防治設施老化、環境管理機構不健全、環境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實施清潔生產等問題;個別企業不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有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問題,存在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等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多次受到行政處罰。
環境績效排名靠前的企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無環境違法行為。企業自身環境管理機構健全,環境管理制度完善,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主動升級改造污染防治設施,能保持穩定達標排放,節能減排落實好,履行社會責任較好,受到各級環保部門表彰,在本行業內具有引導示范作用。
高分企業一勞永逸嗎?
實施滾動式動態評估,企業不再“一評定終身”
“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實施的是滾動式動態評估,無論先進還是落后企業,都不可能一勞永逸、‘一評定終身’。所以,企業還需要不斷努力。”青島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環境績效排名靠前的企業,要鞏固自身環境管理水平,政府部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時推廣其先進經驗做法,通過培樹典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對于落后企業,《報告》建議:一、規范企業內部管理,完善企業環境管理機構和制度,確保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二、加大環保投入力度,采用先進的污染防治工藝和設備,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三、持續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不斷提高生產工藝水平,減少資源能源浪費,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
環保部門將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嚴查環境違法行為,指導督促企業建立完善的自身環境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特別是要杜絕環境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