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及農村地區的供水與污水處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水量小、缺乏專業運營人員、投資不足,因此噸水投資較高的集中處理方式并不適合。金科水務的“藍泰系列水處理機組”卻為這些地區的水處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近日,中國水網一行隨同金科水務高級項目經理粟中參觀了金科水務北京門頭溝潭柘寺鎮魯灘水廠,探訪“水處理工程設備化”的奧秘。
門頭溝潭柘寺鎮魯灘水廠是金科進入北京農村供水市場的第一個項目。該項目日處理規模720m3/d,金科水務為該項目提供全部設備的采購、供貨、安裝、調試及相關服務。
核心工藝:超濾+反滲透
金科水務該項目采用的是金科自主研發的金科藍泰超濾凈水機組,并與金科藍泰反滲透凈水機組處理工藝結合,主要解決該水廠的硝酸鹽氮超標問題。
門頭溝潭柘寺鎮魯灘水廠
整個金科藍泰凈水機組采用金科智能加藥系統根據進水水質,在水中投加氧化劑、絮凝劑、活性炭或其他藥劑,利用氧化、微絮凝、吸附等物理化學反應使水中的污染物轉化并形成微絮體,再利用超濾的充分截留作用,將污染物去除到很低的濃度。加入的組合藥劑同時可以起到保護膜的性能,保證超濾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加藥的精確控制則由金科智能加藥系統完成。
工程設備化 設備標準化
進入水廠,記者發現整個水廠設備占地非常小。對此,粟中介紹,金科水務水處理設備的一大特點就是,設備的每一個結構都是按照集裝箱尺寸做的,只要把進水管和出水管拆掉,整個設備就可以搬走。這完全不同于水處理的工程項目,而是將工程設備化,所有的設施都在設備本身,行動起來極其方便,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為了方便運輸,只要集裝箱車能到的地方,金科水務的設備就都能到達。
由于考慮到可能發生的極限情況,金科水務在設計工藝時也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追求設備的標準化。
除了具有智能加藥系統,金科水務獨有的“GTMOST膜系統”,不僅適用于各種類型膜(內壓式、外壓式、浸沒式);同時也適用多種運行方式(全流、錯流、反洗、正洗、空氣擦洗)。更為重要的是保證設備可通用多個廠家的膜,粟中強調,這避免了膜更換的局限性。
“傻瓜”化運行 操作方便
在考察過程中,記者發現在超濾凈水機的中央有一個嵌于機身的微型電腦,采用手觸屏設計,所有的工藝流程、處理水量等都清晰的展現在這里,操作起來極其簡單且方便。
此外,粟中向水網參觀人員介紹,金科大型凈水機組配備了先進的網絡數據傳輸系統,遠程連接到用戶公司總部或金科服務中心,在線實時監控診斷運行參數,根據進水條件及系統運行狀況遠程指導現場運行,并由專業人員到現場進行定期巡檢,從而解決了人員數量和技術要求高的困難。
前不久,“金科藍泰一體化水處理機組系列設備”參展了“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粟中表示,藍泰系列水處理機組”實現了水處理工程的設備化,是金科水務綜合考評未來水處理發展趨勢,而創新研發的水處理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