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境保護法修訂案(草案)》第三次審議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環境保護法》的修訂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可能是一次改善我國環境問題的歷史機遇。近日,威立雅環境服務中國總經理周小華接受中國固廢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環保法三審的高度仍然不夠,應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從法律層面保障環保效果,促進環保行業發展。
環保產業猶如“圍城”
幾十年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高速推進,沉淀發酵出各種環境“毒瘤”:霧霾常態化、垃圾圍城、土壤污染等,我國環境欠賬問題正式邁入集中多發期。
周小華認為,隨著環境危機的顯露與爆發,政府的重視度空前,公眾的參與度提高,我國環保產業進入了十分關鍵的階段。
但他同時表示,環保產業目前猶如一個“圍城”,看似商機無限,資本爭先涌入;但由于種種機制體制限制,市場并未真正展開,企業在“城”內度日如年、如履薄冰。
環保法重在疏導
周小華表示,環保產業的“圍城”說,與國家政策方面的導向密切相關。產業缺乏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現行法律與規劃缺乏統一的長足目標,不具可持續性。
“環保法三審的討論很好,但目前仍然缺乏高度。”周小華對記者表示,環保法應該是與環境治理環保行業發展的根本大法,是促進行業成長的保護性法律。
環保法應重在疏導,而非目前的“圍堵”。周小華認為,如何將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產業問題進行疏通,才是環保法的關鍵。而目前我國各種細則規范,大多為禁止性的“圍堵”。環保法應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開放的姿態,積極尋求體制和機制上多元化的解決路徑,疏導現存問題,緩解環境危機,從而達到我們的環保目標。
政府職能待調整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營)是另一種能夠促進環保疏通的方式。”近日,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周小華表示,在公共服務市場化的進程中,也就是PPP模式下,政府的職能應該是把握大方向,制定遠端目標與游戲規則,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引導其自主發展,實現共同愿景。
而企業在PPP模式中,技術創新不可或缺,否則將會被逐漸淘汰。目前我國缺乏創新的動力,國家應從財稅政策方面,鼓勵企業進行自主技術創新,以達到更好的環境治理效果。
環保行業被公眾誤解
隨著公共環境意識的攀高,環保行業的輿論環境越來越扁平化。環保項目遭遇民眾抗爭成為常態,引人深思。
對此,周小華感概頗深,環保行業做出的貢獻很多時候并不被人理解。他舉例說,威立雅的阿蘇衛沼氣填埋發電項目,每天發電120兆瓦時,相當于每天減排600噸二氧化碳,減排效果等同于67個北京植物園。
威立雅在中國
“威立雅已經完全成為一個中國企業。”周小華幽默道,威立雅將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帶來中國,在中國生根發芽,經過多年深耕,威立雅憑借先進的技術為中國帶來多個第一:第一個沼氣發電項目,第一個生活垃圾填埋場,第一個有毒有害垃圾處置中心等等。
周小華透露,針對目前的中國市場,垃圾焚燒的解決垃圾圍城的應急功能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走到瓶頸,經濟有效的綜合處置應是未來中國固廢管理的方向,威立雅已將眼光放在整個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棄物的最有效資源回收利用的業務布局,目前已有項目在跟進,并將于近期公布。
作為全球環境服務的標桿企業,威立雅在中國固廢行業頗具影響力,已連續4年當選“固廢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近日,“2013年度固廢企業評選”啟動,威立雅能否延續輝煌? 在2013年12月13-14日召開的“2013(第七屆)固廢戰略論壇”上將見分曉,周小華也將在論壇上進行深度發言,分享經營之道與環保思考。
威立雅周小華:環境保護應高瞻遠矚
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