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方標
每到歲末年終,各大證券機構都會對這一年行業的表現進行盤點和回顧,以此來開展來年的產業投資分析。這些凝聚經驗的研析報告,無論對個人還是整個產業,都具有非常寶貴的參考性。開年之際,我們《環保產業》精心篩選了六大證券機構的年度分析,旨在從環保的各個領域,為大家呈現2014年的產業投資藍圖。
【2013環保產業表現可圈可點】
2013年環保板塊表現靚麗
至11月29日,節能環保指數漲幅56.72%,對應滬深300指數為-3.39%。對比子板塊表現可以看出:環保與新能源子板塊表現顯著優于節能板塊,環保與新能源漲幅分別為85.45%和65.57%,而節能為28.99%。環保政策不斷出臺及其業績逐步釋放是環保子板塊表現靚麗的主因。
2010年以來環保行業長期快速增長
回顧2010年以來環保板塊市場表現,到目前為止累計漲幅為26.0%,超額收益達到60.3%。究其原因,環保政策持續出臺是不斷推動板塊活躍的關鍵因素,特別是2010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定位、以及2013年霧霾催生《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于板塊估值提升效果最為顯著。
全球碳交易市場爆發式增長
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場出現了爆炸式增長。2007年碳交易量從2006年的16億噸躍升到27億噸,增幅68.75%;交易額則增長了81.8%。受經濟危機影響,全球碳交易市場從2008年開始盤整,增長放緩。2011年開始,期貨和期權在碳市場所占份額增加,衍生產品交易開始活躍,國際碳市場總市值和交易總量迎來新一輪增長。
13年環保板塊增長遠超大盤
受全國嚴重霧霾及水污染事件影響,板塊從年初開始啟動,市場情緒在政策預期推動下,整個板塊表現活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后相關治理措施和資金激勵政策相繼出臺,板塊走勢持續向上。至12月10日,環保板塊區漲幅為54.11%,在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列第三,表現遠超上證綜指及大部分板塊。
環保行業獲大幅超額收益
除了政策不斷加碼,過去一年以來,環境污染事件頻發,也推動了整個板塊的持續走強。回顧2013年環保板塊表現,截至12月6日,環保板塊累計上漲了30.76%,而同期上證綜指和滬深300分別小幅下跌,環保板塊獲得大幅超額收益。其中,大氣治理板塊企業表現尤為亮眼。多家上市企業增長超100%。
環保行業已到加速期
碧水藍天成為公眾/政府/企業共同追求,中國已進入環保時代。良好環境已成為各方的共同追求。政府:出臺針對環保的考核政策,將推動地方政府轉變政績觀,從過去的修路修橋,轉變為修環保設施等;企業:最新司法解釋細化了對環境污染犯罪的規定,將促使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公眾壓力: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也將給政府和企業施加更大壓力。
█過去一年,環保行業的高速增長社會各界有目共睹。可以看出,環保板塊的漲幅已持續多年大幅超越大盤綜合水平,逐漸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熱點。通過對比以上多家研究機構的論述可以發現,利好政策的出臺以及社會各界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是環保行業以及各子板塊快速成長的主要推動因素。
【2014環保產業投資機遇與風險】
機遇
1.系列重磅政策將陸續出臺:環境稅、《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
2.投入資金會增加: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環境治理資金需求將在原計劃的3.4萬億元基礎上進一步放大投入,有望達5.1萬億元,預計形成銷售額在6.1-6.6萬億元。
風險
1.宏觀經濟下滑超預期;
2.政策出臺及政策執行力度不及預期;
3.行業競爭加劇。
機遇
1.環境績效將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2.環保執法力度將加強;
3.環境稅征收:將促進更多采用市場化的價格機制;
4.細分領域行動計劃逐個落地:包括細顆粒物防控、保障飲用水和土壤修復;
5.并購將大規模出現。
風險
1.環保制度改革力度低于預期;
2.土地財政吃緊等因素或導致政府支付意愿或能力下降;
3.資金成本上升;
4.環保項目進度慢于預期;
機遇
1.交易活動逐漸活躍:隨著碳交易平臺的正式推出,以及被納入交易體系的企業已經獲得排放配額,碳交易活動的需求正式開啟。
2.碳交易總量計劃:國家試點方案到2015年全國交易總量達到1億噸,目前完成的規模不足200萬噸。
風險
1.碳配額發放過量,交易需求不足;
2.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現有CDM項目需長時間消化;
3.交易制度不完善帶來的風險。
機遇
1.環保投資額將進一步增加:從“六五”到“十一五”我國環保年投資額實現了從 25億元到6640億元的大幅增長,環保投資年增長率波動劇烈,但從趨勢來看,增長率一直保持為正,環保投資逐年增加。
風險
1.政策力度低于市場預期
機遇
1.政策不斷落實、投資將增加;
2.企業融資并購、跨領域擴張;
3.環保服務化趨勢
風險
1.環保投資低于預期
2.行業業績增長不達預期
3.市場風格轉換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機遇
1.三大推動力:環保考核、打擊環境犯罪、公眾輿論;
2.新環保法等法規政策將拉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3.環保投資力度加大,但占GDP的比例仍然偏低,未來還有較大上升空間。
風險
1.地方政府可能缺少資金治理污染
2.企業可能缺少治理資金
3.對排污行為監管可能不到位,企業選擇偷排而非投資治理污染。
█各大研究機構對環保產業在未來一年的發展預期總體呈現樂觀。行業總體處于上升階段,過去一年的高增長將在未來延續甚至進一步加強。政策將依然是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未來各項環境規劃和監管法規的落實,將極大地促進環保投資額度增長。而環境稅和碳交易的落地則將加快環保事業的市場化進程。除此之外,未來很有可能出現的環保產業并購潮將使產業出現大規模的資源整合,不僅可使產業集中度提升,資源利用的效率也將隨之上升。
當然,與發展機遇并存的還有一定的風險因素,主要在于政策的力度和投資的額度低于預期以及競爭的加劇。
【重點關注領域及關注理由】
【大氣】脫硝特許經營: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納入約束性指標,并規定現有火力發電機組在14年7月1日達到排放限值。而至12年底,脫硝機組總容量為2.3億千瓦,占總容量的28%,相對較低,預計13-14年為脫硝機組建設高峰期。此外,為鼓勵火電領域脫硝建設,發改委將脫硝電價補償標準由每千瓦時0.8分提升至1分。
脫硝SCR催化劑:我國脫硝技術以SCR技術為主,占比達84%。該技術核心之一在于催化劑,占總成本約40%,使用壽命約2.4萬小時,即約3年需要更換一次。隨著脫硝建設進入建設高峰期以及已有裝機容量增長,SCR催化劑需求值得重點關注。
【水】中小城市污水運營:水處理產業鏈顯示中游與下游領域盈利水平較高,而‚十二五‛期間我國污水處理率將達85%,相比10年提升7.5個百分點,其中縣城、建制鎮方面提升顯著,即中小城市將是未來污水處理建設和運營的重點。
膜處理技術:首先,將水質監測指標由35項提升至106項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將于15年實施,14年我國自來水廠改造迎發展良機;其次,《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達220萬立方米/日以上,產業產值達300億元以上;同時科技部公布的《高性能膜材料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行業產值將由10年的300億元提升至15年的千億元規模,著力培養龍頭企業,力爭上市公司達到10家以上。
城市管網建設:“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約4300億元,其中管網新建、改造投資將超過50%。《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相繼出臺、城鎮排水與污水管網建設任務緊迫。
【固廢】垃圾焚燒及餐廚垃圾處理:2013年1~10月累計新增規劃及在建垃圾焚燒項目規模為58,800噸/日,同比增速為20.8%,未來訂單需求持續釋放確定性較高。此外,1~10月餐廚垃圾新項目規模達到7,032噸/日,而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落地的項目也將逐漸步入實施期。
【水】水質提標改造領域(膜技術):由于新型城鎮化對于城市供水安全要求提高、水環境質量急需改善遠以及再生水回用任務迫切(2011年全國城市平均再生水利用率僅為6.6%,此前相關規劃提出“十二五”末要達到20%),水質提標改造領域景氣度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仍將延續(目前市政污水處理領域膜技術滲透率也依然僅有4%~5%)。
【氣】電廠煙氣治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并逐步落實,火電除塵脫硫改造、脫硝新建、煙氣綜合治理與特許經營(環保電價補貼合計已達2.7分/千瓦時)趨勢進一步明確。從時間進度上看,2013~2014年訂單需求顯著釋放趨勢明確(特別是脫硝相關),從而對上市公司業績形成重要支撐。
【碳交易】清潔發展機制(CDM)下的碳交易服務:在國際碳市場總市值和交易總量迎來新一輪增長的背景下,當前國內還沒有完整的碳交易平臺。作為全球最大的DM項目供應方,中國已經享受到了碳排放交易帶來的實惠。隨著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的公布以及重點排放領域統計、監測和考核辦法的制定,碳排放權交易將成為推進我國環境政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環境監測】減排相關的監測領域:當前國內效仿歐洲體系,未來將根據企業排放數據、減排潛力和成本的因素綜合考量,制定更加合理的分配方案,催生對環保數據的需求,利好環境監測行業。
【水】水處理子行業:從2012年初至今,國內出臺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為數不多,并且大部分以規劃和工作方案為主,缺乏細化的內容。但由于國內水污染現狀的嚴重性不遜于大氣污染,前期水質監測市場投入較低,該領域未來市場空間廣闊。此外,水污染防治是我國環保事業重要部分,相關政策的出臺短期內可以預見。
【氣】大氣治理子行業:2014年,大氣治理子行業將是一個收獲的年度。臨近十二五末,脫硝任務會進入沖刺階段,訂單將紛紛簽單。同時,如大氣污染指標作為地方官員政績考核之一,將切實的有助于行業投資逐步落實。
【固廢】固廢處理子行業:垃圾焚燒發電的技術路線明確、核心設備大規模國產化,整個行業逐漸走向成熟。“十二五”末,焚燒處理能力要到30萬噸/日占比35%,新規劃明確要求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納入地方政府官員政績考核范疇。
【氣】火電脫硝: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2014年中旬將完成脫硝改造。但目前剩余尚未改造裝機容量總數較大,未來2年將是脫硝改造的高峰期。另外,隨著脫硫脫硝除塵的補貼電價落實,火電廠尾氣脫硫脫銷煙塵綜合治理將是未來趨勢,第三方運營將逐漸興起。
【水】污水處理:市政污水穩步增長,工業污水有望提速。市場方面,在我國的污水排放總量持續增加,工業廢水和市政污水處理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未來對于工業用水的處理將更注重于水質的改善,而對于市政污水的處理,不僅需要量的控制,還需要質的提升。政策方面,水質標準提標,政策頻發。資金方面:投資力度持續增加,扶植力度加大。
【固廢】垃圾焚燒:而焚燒的占比僅為15.9%,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未來政策面和資金面的落實將會加快步伐。根據市場測算,“十二五”期間垃圾焚燒發電的總投資額接近900億元,“十二五”剩下幾年中生活垃圾處理將迎來巨大投資機會。
【水】市政給水及凈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推遲至2015年執行,未來將需要大規模投資于飲用水的提標。“十二五”期間城鎮公共供水能力需要從2010年的2.90億立方米/日提高到3.45億立方米/日,并要對0.67億立方米/日的現有水廠進行改造。在此期間供水行業需要總投資4,100億元。
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要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海水淡化對解決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要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15%以上。“十二五”時期海水淡化產業發展需投資約210億元。
工業污水處理:我國排污標準過低,形成“達標污染”尷尬局面。未來工業污水排放標準將提升,工業污水處理的需求將有所擴大。
█作為環保產業權重最高的水污染防治行業,在未來一年還將是重要的投資方向。市政給排水和工業污水處理兩個領域還將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其推動力來自提標改造和持續增長的污水處理需求,特別是來自于中小城鎮的市政污水處理市場。此外,標準的提升還將有助于推動膜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對于大氣污染治理領域,各大研報最具共識的是,由于十二五規劃任務的迫切以及補貼政策的增強將極大的促使脫硝行業繁榮發展。
至于固廢領域,投資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市政垃圾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未來垃圾處理納入考核體系將有助于投資額度的增加,訂單需求將持續釋放。餐廚垃圾方面,該新興的細分領域近期關注度頗高,已有若干先行者積累了項目經驗,并作了模式和盈利機制的創新。隨著投資熱情的發酵和市場的發展,廣闊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釋放。
【2014年投資策略及重點關注企業】
投資策略:環保方面投入持續加大將帶來業績釋放,預計14年板塊估值或將回落,總體投資策略為關注細分領域獲取訂單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同時密切關注政策出臺方面的主題性投資機會。
重點企業:中電遠達、龍源技術、科達機電、龍凈環保、三聚環保、燃控科技、萬邦達、碧水源、津膜科技、納川股份、興蓉投資、首創股份、桑德環境、盛運股份、格林美。
投資策略:2014年環保板塊行業總體維持行業“強于大市”評級。應重點關注在政策、業績、并購三重因素推動下的趨勢性投資機會,綜合考慮業績成長確定性、制度改革及政策出臺關聯度、并購整合預期、以及現有估值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重點企業:重點推薦:瀚藍環境、盛運股份、碧水源、桑德環境、天壕節能。建議關注:中電遠達、東江環保、津膜科技、聚光科技及重慶水務。
投資策略:投資沿著碳交易服務、環境監測、和碳配額交易三條主線,看好業務領域和模式利于積累配額的公司。
重點企業:碳交易服務方面,重點關注中電遠達;環境監測領域,關注雪迪龍、先河環保;碳配額交易方面,推薦關注比亞迪、迪森股份以及東江環保和盛運股份。
碧水源:公司具有膜處理技術優勢,從區域龍頭迅速成長為全國王牌。近年來地方政府或大型國企合作建立合資公司,成功打入異地市場。與地方政府和企業保持長期穩定合作。利用合資模式,以技術和資金換市場,在全國快速的跑馬圈地,清晰的盈利模式引領MBR行業發展。
津膜科技:公司是國內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超、微濾膜及膜組件的生產商。擁有雄厚的研發能力和突出的可持續創新能力,盈利模式也逐漸轉向為客戶提供全產業鏈的膜法水資源化整體解決方案,開拓了穩定的未來市場。
萬邦達:煤化行業投資加速,合計新增投資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作為煤化工污水處理行業的領軍企業,公司收入有望持續高增長。
城投控股:垃圾焚燒項目投資大、技術門檻高,因此具有壟斷性質,城投控股是市場上少數的具有雄厚綜合實力的企業之一,具有較大的領先優勢。弘毅資本以18億入股公司第二大股東,為公司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瀚藍環境:在南海區域內提升系統化服務能力,南海區域外進行業務拓張。兩個發展方向將在未來有所斬獲。
先河環保:項目多采用運維一體模式,從而保證項目盈利的連貫性。公司轉型數據及運營服務商,收入將更趨穩定。對美國CES公司的收購影響深遠,未來將繼續加強并購優勢。
投資策略:2013年環保板塊經歷較大漲幅,目前行業整體估值處于較高水平,高估值需要依靠業績的高增長來消化。行業龍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受益于環保行業的快速增長,2014年仍將保持較快的業績增長,因而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此外,隨著大氣治理跟污水處理兩個產業政策及投資明朗化,建議關注產業鏈受益個股。
重點企業:龍頭企業,中電遠達、龍凈環保、國電清新、碧水源、桑德環境;產業鏈企業,雪迪龍、萬邦達。
碧水源:該公司是膜市場中的龍頭公司。污水廠提標和再生水廠的建設為公司提供了發展空間。公司具備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實現了業務的快速擴張。公司機制靈活,有望繼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
萬邦達:是煤化工領域水處理的龍頭公司。國家對煤化工政策轉暖。煤化工項目基本都位于富煤缺水的西北部地區,水處理成為其中的關鍵環節。
█可以看出,對于環保產業未來一年發展,資本界最為青睞的是熱點領域的龍頭企業。在行業主要由政策法規和社會關注作為主要推動力的背景之下,龍頭企業將憑借獲取訂單能力,資金實力、融資能力、技術實力等方面的優勢,擁有更大的發展機遇和業績保障。瀚藍環境、碧水源、津膜科技、桑德環境、萬邦達是水處理領域的重點企業。中電遠達、龍凈環保是大氣領域的投資重點。而桑德環境和東江環保則將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有較高增長。此外,環境監測行業的龍頭企業雪迪龍和先河環保也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特別報道】六家機構眼中的2014 2014-02-18 《環保產業》 中宜環科環保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