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頒布今年生態省建設工作要點突出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
全省將建 45座水庫水上公園
《2014年度海南生態省建設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近期已經省政府同意,并印發給各市、縣政府和省直單位。在安排部署今年的生態建省工作中,重點突出了生態保護、節能減排、發展生態經濟以及建立長效機制。
明確全省49個自然保護區邊界
在加強生態保護方面,《要點》要求一是繼續推進綠化寶島行動,建設海口市的嶺北、沙坡和東方西湖濕地、昌江南雅、瓊中百花等45座水庫水上公園;完成海防林、天然林造林面積10萬畝;全年完成500公里公路植樹綠化53.3公頃;確保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達到62%;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復綠”工作,使礦山的地質環境達到穩定、生態恢復、景觀美化。
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重要海域的生態保護和管理。包括加強對熱帶雨林、紅樹林、珊瑚礁和海草場等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進一步明確全省49個自然保護區邊界范圍和功能分區,重點提升9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2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推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環境保護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強松濤水庫和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寧遠河、太陽河五大滄海河流和城市水生態環境的保護。
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配套建設
在城鄉生態環境建設方面,重點整治飲水安全問題。其中城鎮方面將組織開展城鎮集中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整治,拆除29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一級水源保護區內的違章建筑和排污口。重點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推進城鎮雨污分流工程建設。新開工建設污水配套管網183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萬噸/日,升級改造污水處理能力30萬噸/日。繼續推進19個市縣(區)污水配套管網工程收尾工作。建成海口污泥綜合利用示范中心項目。
農村方面,將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30處,解決3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以及完成179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包括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嚴格控制秸稈焚燒;推進檳榔加工點技術改選;加強農村沼氣工程建設,新增沼氣用戶4820戶、養殖小區沼氣工程76處、大型沼氣工程22處;組織實施海南省城鄉“膜法”飲水安康示范工程,選擇有條件的市縣(區)農村和學校,建設安裝直飲水臺80套、小型分散式凈水項目5宗,解決13萬群眾和師生的安全飲水問題。
實施東方昌江兩地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
《要點》還對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做出了詳細部署。一是重點加強大氣、水、重金屬和危險廢物等污染防治,采取措施包括嚴格控制燃煤總量,加強工業煙塵和粉塵污染治理;推進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完成全省所有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進一步規范城市(鎮)建筑施工管理,防治城市(鎮)建筑施工揚塵污染;積極推動城鎮垃圾處理及收運體系建設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東方、昌江兩地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危險廢物監管信息平臺,建成省危險廢物處置中心項目、三亞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和海口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對我省重點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二是加強節能降耗工作,加快落后用能裝置和設備的淘汰步伐;繼續監督做好新建建筑節能監管;加強機動車定期檢驗和機動車報廢注銷登記工作,依法嚴格查處報廢機動車上路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
三是組織開展生態環保、低碳技術研究開發及成果轉化應用,重點扶持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科技攻關。
推進博鰲尖峰嶺等生態旅游區建設
在環保工作和節能減排工作之外,還要有生態的造血功能,那就是在農業、旅游業方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要點》指出,推動生態經濟要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力爭全省建成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40家;積極推動西中南沙養殖業發展,爭取在深水網箱養殖,貝類底播、藻類養殖等方面取得突破;推進完成1160公頃老舊低產池塘的標準化改造;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新增無公害瓜菜基地面積3333公頃,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40萬公頃。
要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積極推進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海洋主題公園、地質公園和旅游景區創建生態旅游示范區和旅游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區;重點推進博鰲、尖峰嶺、五指山、霸王嶺、吊羅山、七仙嶺、銅鼓嶺等生態旅游區建設;推進三亞南山和陵水分界洲島等5A級旅游景區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爭取申報創建1-2個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積極推進各類工業園區創建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生態工業;大力發展環境友好的特色海洋產業。
探索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納入考核內容
此外,今年海南將積極推進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建設,新建934個文明生態村,使全省文明生態村占自然村的比例達到67%。為營造生態建省氛圍,海南還將組織各中小學開展以“青春綠化寶島”為主題的綠化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并積極推進生態博物館建設。
為保障以上行動計劃的落實,海南將建立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研究制定《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辦法》,探索將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作納入市縣主要領導任期和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實行沿海地區(優先發展區域)和中部地區(重點保護區域)市縣差別化考核制度。探索建立綠色崛起統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