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走廊人工濕地在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各地為了改善河流水質,都在建設人工濕地。有的已經建成發揮作用,有的正在建設過程中。筆者認為,為了確保人工濕地建成后順利運行和管理,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濕地水位要合理控制。濕地根據設計需要栽植濕生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合理控制水位能夠讓這些植物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枯水期、豐水期、汛期需要適當進行水位調節,根據暴雨、洪水、干旱、結冰期等各種情況采取不同的測試,不得出現進水端壅水和出水端淹沒現象。當人工濕地出現短流現象時,應截水進行水位調節。
汛期運行要確保泄洪。河道走廊人工濕地顧名思義是建在河道內,多數河道承擔著當地的防汛泄洪任務,在汛期運行中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大雨前要及時打開攔水閘,確保順利泄洪。
濕地植物要體現本土化。為了體現生物多樣性,在建設濕地時栽植多種植物,各種植物對降解水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選擇植物時應注意水土因素和南北氣候差別,盡量選擇本土化的植物,以防水土不服。
生物島珊要起伏自如。有的河道走廊人工濕地在水面上布設了生物島珊,生物島珊在正常情況下漂浮在水面上,在枯水期水位低的時候要降下去,遇到汛期水位上漲要浮上去。因此,必須確保生物島珊起伏自如。
濕地植物要實時管理。人工濕地開始栽種植物后應立即充水,為促進植物根系發育,初期應進行水位調節。植物系統建立后,應保證連續提供污水,保證水生植物的密度及良性生長。應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缺苗補種、雜草清除、控制病蟲害等管理,不宜使用除草劑、殺蟲劑等。冬季,應對濕地植物適時收割。
濕地道路要配套建設。多數河道兩側的護堤岸坡被當地農民種上了農作物,沒有道路可走。為了確保濕地在建設時機械通行、植物運輸栽植、運行后的巡查,應該配套建設濕地道路。
河道兩側要生態護坡。有的濕地為了美觀將河道兩側的河坡用花磚、石頭等砌起來,這與人工濕地的生態理念不相符。應該采用生態護坡方式,最好是植物護坡。發達根系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侯守懷 山東省茌平縣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