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活動中,專家、政府人士以及企業家們對污水概念廠提出了諸多建議,并對概念廠的前景寄予了厚望
5月4日,“五一”小長假過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主題為“匯報•交流•合力”的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沙龍活動在江蘇(宜興)環保產業研究院北京辦公室召開,會議室里座無虛席。經過短短幾個月,概念廠的模樣更加清晰,各項工作更加明確。曲久輝院士代表概念廠專家委員會強調:“概念廠不會只停留在概念階段,而是從概念到模式、從模式到設計、從設計到實體,按計劃向前推進。”
在規劃中,概念廠2014年計劃完成三項工作:選址、制作三套設計方案、舉辦系列中外交流活動。此外,2015年計劃完成對技術方案的初選,2016年完成整體設計,2017年建設,2018年進入運營。總體目標是,用5年時間建設一座或一批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概念廠。
清華大學德高望重的錢易院士首先表態:堅決擁護,大力支持,共同奮斗。但她提出,建設一座概念廠數量太少,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存在地理條件、城市狀況的差異較大,一座污水處理廠不可能完全體現概念廠的涵義,她建議,建設一批不同條件、不同模式的污水概念廠。“至少城市、農村要有,東部、西部要有。當務之急是建立農村模式,農村盲目學習城市的現象要及早剎車。”
專家們建議,概念廠不妨從解決目前環境治理中的問題入手。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巡視員、副司長劉志全提出“四個結合”:與污水處理廠的現狀結合、與有機廢物處理結合、與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結合、與物聯網及信息化等新技術結合。
例如,解決泥、水處理脫節的問題,中國水協排水委員會主任楊向平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國內污水處理廠為了控制成本普遍沒有建消化池,留下了污泥處理的難題,即使現在轉運處理,在運輸途中瀝瀝拉拉,也會造成二次污染。他建議:“建設污水概念廠是一次機會,把過去落下的課補上。”
打破廢水、廢物處理各自為戰的傳統模式,建立液固氣全系統一體化的處理思路是概念廠的一個探索方向。專家們一致認為,厭氧技術應得到重視。錢易院士強調,厭氧消化技術是國際水處理的潮流方向,已從污泥處理向污水處理延伸,其中關鍵是要解決厭氧的節能降耗問題。北京市政設計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建議,平行進行的三套技術方案中,應有一套采用厭氧消化工藝,甚至可考慮將廚余垃圾處理也一并納入技術系統。
綜合程度高、功能齊全的概念廠的成本是不是一定很高?如何保證投資和運營?楊向平坦承,以常理來說,概念廠一定是貴的,“不具備規模化,而且功能齊全,每個功能都需要有投入”。中國水網總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引入藍色經濟理論,藍色經濟模仿自然生態系統,將物質的循環視作串聯關系,上游的廢物可能作為下游的原料,實現資源的可持續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不僅僅局限于末端處理。因此他認為,“如果概念廠能夠運用藍色經濟理念,就不一定是最貴的。”
楊向平舉的例子恰好證明了這一理論的可行。湖北襄陽一家污泥處理公司借鑒化工技術和園林綠化思路,將廚余垃圾與污泥一同處理,提高了沼氣中的甲烷含量,并利用綠化植樹“吃掉”污泥,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他說:“通過這個案例我認為,污水處理不能悶在行業的小圈子里發展,需要社會資源的集成,特別是跨界技術與經驗的引進。”
污水概念廠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引領。劉志全指出,概念廠應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如作為政策試點、技術試點、概念試點或者模式創新試點,與政策體系更好地結合。
杭世珺提示概念廠不能重回低價低水平的老路。原來的污水處理廠為了節約成本,往往“該建初沉池的不建,該做兩個隔柵的只做一個”,偷工減料的后果是不斷地整改,以全壽命周期計算,成本并不低。“經濟指標應該更合理,而不是最低。”
這也許將作為概念廠選址的一個重要條件。
傅濤指出,概念廠的頂層規劃可以分成五個層面:技術設計、工程建設、項目組織、運營管理及社會協調,概念廠應針對不同層面做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他指出,概念廠將經過概念化、工程化、產業化等不同階段,“在產業化階段需要與產業政策相銜接,這部分工作現階段就應該著手進行了。”
其路漫漫,上下探索,概念廠將凝聚行業的集體智慧與愿望。其意義正如曲久輝院士反復強調的那樣——過程中產生的影響遠遠大于實體取得的經濟效益。對于“概念’的且行且完善,業內始終給予了高度關注與支持,并對它最終將取得的輝煌成就翹首以待。
專家觀點
-
錢易:不要將“污水處理成飲用水”作為概念廠的首要目標
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提高能源自給率、物質合理循環、環境友好是概念廠追求的四個目標。錢易院士指出,不要將“污水處理成飲用水”作為概念廠的首要目標,原因是高成本與高能耗。她建議,將概念廠對水的回用方式做出排序,根據水回用途徑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水質標準,處理標準不能“一刀切”。本著“優質水優用、劣質水劣用”的原則,做到水資源回用因地制宜,最佳回用途徑首選農田灌溉。
-
張辰:樹立全達標的污水處理廠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張辰認為,概念廠提出的能源化、資源化首先要滿足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標準中不僅包含受到重視的一級A、一級B的出水指標,并且包含被污水處理廠普遍忽略的污泥污染物控制標準、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以及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污水處理廠應牢固樹立全達標的理念,概念廠要在污水處理全達標的基礎上引領行業發展,并以生態能源的轉化為思路促進污水處理的能源平衡。
-
杭世珺:概念廠的“三個增加”
杭世珺建議概念廠在三個方面有所增加:一是在四個追求之外增加公眾監督,概念廠應以追求符合公眾利益為方向;二是增加每個階段的時間設置。目前規劃中一年完成一個階段時間較短,而概念廠在每個階段都有大量細致的工作,延長時間有利于工作進行;三是增加延續期,對運行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跟蹤與評估。
-
傅濤:將藍色經濟引入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概念廠是不是一定是貴的?傅濤引入藍色經濟的理念認為,如果很好地運用藍色經濟,概念廠就不一定是最貴的。藍色經濟是繼綠色經濟之后的又一全新理念,它提倡模仿自然生態系統,將物質的循環視作串聯關系,上游的廢物可能作為下游的原料,實現資源的可持續性和利用效率,而不僅僅局限于末端處理。傅濤同時指出,概念廠在概念化、工程化和產業化階段,要注意吸收不同專長的核心成員加入,而在現階段企業家只需關注。
-
楊向平:污水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
楊向平認為,污水處理不能悶在行業的小圈子里發展。他以湖北襄陽一家污泥處理公司為例,該公司采用“熱水解+厭氧消化”的工藝路線,并將餐廚垃圾與污泥一同處理,提高了沼氣的甲烷含量。同時,利用綠化樹木消化污泥,每棵樹苗兩年平均“吃掉”污泥200公斤。楊向平表示,做好污水處理不僅是行業的問題,而且是全社會的問題,應特別關注跨界技術與經驗的借鑒、引進。污水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資源的集成,是大環保的概念。
-
劉志全:實行許可證管理是未來的方向
劉志全指出,實行排污許可證管理將是重要的管理手段,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概念廠應順應這一趨勢,體現不同流域、地區治理的特點。他表示,除實行國家統一的水質標準外,各流域、區域將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水質要求,每一個污水處理廠都可能有自己的水質標準。管理科學化、水質標準精細化,更能促進中國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