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大會“撞車”環境事件 巧合背后承載艱巨使命
2014年4月11日,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個日子,但是這一天,對于中國的環保產業來說,卻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因為這一天,行業發生了兩大事:一件是發生在中國的環保產業之鄉宜興,一批有影響力的環保企業代表相聚在全國環保設備配送中心中國宜興國際環保城,就如何促進企業間協作,進一步提升行業治理能力交流主張,共謀大計。而耐人尋味的是發生在當日的另一件事情,千里之外的甘肅省蘭州市,陷入了一場“水危機”中。市民用微信、短信、電話乃至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著一個同樣的信息:“蘭州的自來水苯超標,有毒!”震動全國。幾乎是同一時間,一個是環境治理企業間的攜手發展活動,一個是無情的環境問題又一次暴露在全民面前。兩個事件巧合“相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反應了當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環保產業所承載的艱巨使命。
中國環保裝備行業群英聚會
當日,包括閥門行業、陶瓷膜行業、攪拌機行業、水泵行業、管材管件行業、氣動隔膜泵行業、超濾膜行業、曝氣器行業、風機行業九個環保產業領域的代表性企業負責人共聚環保城,為行業的健康發展交流主張,共商大計,并共同達成了籌備發起行業品牌聯盟、資源共享、抱團出擊的戰略構想,為中國環保裝備行業未來的新型發展方式指明了方向。中國宜興國際環保城作為全國最大的產業公共服務基地,為本次會議提供了戰略支持。
與會代表作為在各自領域內有影響力的骨干企業負責人,對當前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環境的重大機遇都非常認可,但同時也為企業間的盲目競爭、過度消耗提出了擔憂。認為行業企業間在產品互補、品牌聯盟、技術合作、資源共享等眾多領域協同合作發展,才是行業提升治理能力,企業贏取市場的最終選擇。會談中,大家認為,企業間要實現親密合作,一個合適的平臺與紐帶非常重要。作為全國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基地的環保城,近年來對環保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非常顯著,能充分利用環保產業之鄉的優勢資源服務企業,能夠成為整合行業資源、協同企業合作的最佳平臺。大家表示,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環保城之間,應該建立一種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聯盟關系,為共同促進中國環保裝備業的進步,為子孫后代的碧水藍天貢獻力量。
此次會議規格之高,代表性之強,可以說是中國環保裝備行業的群英聚會。參會對象涵蓋了環保裝備行業主要領域重點企業,他們分別是北京好利閥業有限公司、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貝特環保通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利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東信塑膠有限公司、上海邊鋒泵業制造有限公司、山東招金膜天有限責任公司、宜興諾龐環保有限公司、百事德機械(江蘇)有限公司等。與會企業還與鵬鷂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艾特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知名環保企業參觀交流、親密互動。
一場千里之外的環境危機
就在4月11日,各大環保企業在環保城商討發展大計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蘭州市公布威立雅水務出廠自來水被檢測出苯含量達118mg/L,大幅超過飲用水10mg/L的標準,隨即通過停運北線自流溝、加投活性炭、鋪設鑄鐵管暫時解決。環境事件的又一次爆發,預示著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的急迫性。
此前2月份崇明發生自來水異味,2013年杭州自來水四度出現異味,2012年鎮江自來水異味,再往前是2007年無錫太湖藍藻事件,飲用水事故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2013年霧霾催生了力度空前的“大氣治理國10條”,而頻發的水事故一樣必將加快相關政策出臺。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也是環境污染最嚴重的30年,2006年政府頒布新版飲用水標準,水質指標由35項增到106項,增加項目主要在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原定2012年全國實施但由于資金匱乏延后至2015年,不久的未來,工業水、市政污水、飲用水提標改造將全面展開,對水處理環保裝備及企業的要求和需求都將進一步提高。
2013年以來,工業水、市鎮污水提標改造的步伐在加快,但鮮見飲用水改造,環境事件將催生政策,政策將拉動投資,而水處理裝備技術的提升是水務提標改造的重要路徑,不論是自來水升級至106項標準還是污水出水水質從一級A未來提升至地表水三/四級,水處理裝備技術都將獲得廣泛應用,水處理裝備技術企業的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