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城將在婁山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預留地內建設污泥堆肥工程,把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做成營養土,用來給樹施肥或改良土壤。昨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該項目環評已通過了專家評審。隨著我市老企業搬遷進度的不斷加快,市區團島、麥島和海泊河等污水處理廠,已由以前的工業和生活污水混合處理,轉為主要以生活污水為主,產生的污泥中污染物含量較低,因此可以實時再利用。
發布 污泥變營養土給樹施肥
來自市環保局的消息顯示,目前,隨著市內三區重污染企業陸續外遷,團島污水處理廠、麥島污水處理廠、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及婁山河污水處理廠轉為以處理生活污水為主,產生的污泥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含量較低,高溫好氧堆肥后的產物可用于園林綠化、土壤改良或填埋場覆土等。針對島城市政污泥再利用的實際情況,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擬在婁山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的預留地內建設300噸/天的污泥堆肥工程,處理污泥的同時可生產營養土103噸/天。該項目環評已通過專家評審。與會專家認為,在各項環保措施落實到位的前提下,污染物可達標排放,項目的實施可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污泥處置工藝為焚燒、生產沼氣、堆肥等,相對于傳統工藝,堆肥處理成本較低,而且可以實現資源化循環利用,增加土地有機質,杜絕二次污染現象的發生。
探訪 每天八成是生活污水
新改擴建后的海泊河污水處理廠,承擔著市北和原四方區的污水收集任務,目前,該污水處理廠每天的污水處理量,達到了13萬噸。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北廠時,廠區內仍有工人在施工。海泊河污水處理廠所屬威立雅水務運營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王強說,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實施了改擴建工程,目前設計日處理能力,達到了16萬噸。不過,目前處理廠所處理的污水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生活污水。 “很多大企業都搬走了,像是以前的印染廠等。 ”王強說,最高峰時,該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的污水中,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差不多能占到一半一半。最近幾年來,隨著老企業的不斷搬遷,企業收集的污水也越來越“干凈”了。 “工業污水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含量比較多,生活污水則相對少一些。 ”王強說,污水處理過程中沉淀后會產生污泥,目前每處理130萬噸污水,會產生大約130噸污泥。
專家 含氮磷鉀污泥營養高
海泊河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目前有多種處理方式,包括制磚、沼氣發電等。環保市北分局副局長王俊英說,如果污泥不資源化利用,污泥堆積如山,或者任意處置,一經下雨,污泥被水沖泡,任意橫流或者滲入地下,就會造成水質污染和周邊環境污染,生活水質變壞形成二次污染,就沒有達到污水處理的最終目的。另一方面,污泥含水量大,體積大,外運要一定的費用,堆積場地又需要費用,污染周邊環境,老百姓又怨聲載道。造成企業和群眾不必要的矛盾。如果生成有機肥,不但減少了污染改善了周邊環境,又能從中贏取利潤,一反一正效益倍增。隨著老企業的搬遷,污水處理廠所處理的污水以生活類污水為主,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有機質成分,具有制造有機肥料的條件。污泥無害化項目,不僅解決了污泥處理及二次污染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變廢為寶,形成了資源再生。
記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