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沙地污水處理廠污泥項目規模120t/d(80%含水率),全部委托綠由公司處理及外運處置,項目總投資1300萬元;該項目采用就地處理的“泥水一體化”工藝進行脫水,處理至含水率55%,污泥量45t/d,再運至清遠市清城區源潭鎮采用燒結制建材磚法進行無害化處置。
經“泥水一體化”污泥處理技術脫水后的污泥量較傳統工藝減少一半,由于量少,因而運輸費用、倉儲費用均減少一半,項目運行費用為158元/噸(80%含水率污泥)。
技術標準體系已有雛形,付費機制尚待進一步完善
隨著政策面“重水輕泥”的長期偏向性問題的逐漸改善,政府出臺了系列政策去規范污泥行業發展,除了規劃性、監管性政策,主要集中于產品標準和技術路線兩方面。
行業規劃:根據十二五規劃,到 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新增污泥處理處置規模 518萬噸/年(干泥),相關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投資將達347億元。
產品標準:對污泥制磚、焚燒、園林綠化、土地改良等資源化產品的泥質做了詳細規定。
技術路線:對各技術路線的最佳可行工藝流程、工藝參數以及技術經濟適用性進行介紹,鼓勵將污泥經厭氧消化產沼氣或好氧發酵處理后嚴格按國家標準進行土壤改良、園林綠化等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