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農產品從土壤開始,有機循環技術應用
“古往今來人們喜歡把大地比作母親,如果沒有健康的母親怎么會有健康的嬰兒?我們要愛惜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環境。如果惡況再繼續發展下去,我們的子孫將無地可耕、無糧可食、無水可飲、無衣可穿。人類的未來將斷送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這享受著人類幾千年文明成果的現代人將成為子孫后代的罪人。”
萬物之源的土地現狀
近年來,中國的耕地由于幾十年來的掠奪式耕作,導致養分流失,耕地質量遭到嚴重破壞。據國內近200個土壤養分檢測點數據分析,全國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平均僅為1.8%,旱地僅為1%左右,與歐美國家的地力水平相差13倍。土壤可持續產出能力不斷降低,已經到了削弱國力、動搖國基、危及子孫的程度——祖國大地在流著辛酸而苦澀的眼淚!
2014年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全國630萬平方公里的土壤環境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
民生所系的創新改變和應對技術
中國18億畝農耕土地,在以往的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由于單一地大量使用化肥,結果使土壤品質惡化,直接導致糧食蔬菜的營養和品質下降,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改善土壤肥力結構、轉變農業生態現狀已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刻不容緩的基礎工作,而腐殖酸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等新型有機肥料的研究和產業化的發展,是改善土壤肥力結構、實現傳統農業向優質高效現代農業轉型的有效保證。
了解循環原料,解決垃圾污染處理,應對土地貧瘠
農業有機廢棄物的來源主要包括:一是農田和果園的殘留物,如秸桿、雜草、落葉、藤蔓等;二是牲畜和家禽糞便以及欄圈用的鋪墊物;三是農產品加工廢棄物;四是人糞尿以及生活、餐廚廢棄物。其產生量巨大,且成分非常復雜,它們富含植物所需養分和有機質,是優質的有機肥源。在全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壤肥力日益退化的今天,農業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利用不僅可以有效地減輕其對環境的壓力,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還必將有力推動我國持續農業的發展。
“中國農業向環境友好型的有機農業轉型已刻不容緩!這已是每一個有良心、有擔當的農業經營者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