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多項環保技術獲重大突破
時間:2014-12-22
來源:山西日報
近日,記者從陜西省環保廳獲悉,近年來陜西省包括蘭炭在內的多項環保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蘭炭生產過程中的剩余氨水污染問題是制約蘭炭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省環保廳組織科研人員研究解決方案,通過分析廢棄物產生的原因,采用將剩余氨水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方法,將剩余氨水爐內氣化與資源回收,實現了“以廢治廢”,回收熱能和廢水中有機物的目的,有效解決了這一產業生產過程中氨水污染、浪費水資源等環境問題。
以黃姜為原料提取藥用皂素,由于生產工藝落后,污染排放量大。省環保廳經過連續六年多時間的科技攻關,成功破解了陜西省黃姜皂素產業發展瓶頸,研究出一套黃姜清潔生產的新工藝,不僅治愈了黃姜產業的頑疾,也使黃姜皂素生產走上清潔生產標準,降低了生產成本,資源綜合利用的科學發展之路,從根本上扭轉漢、丹江流域皂素生產污染局面,使黃姜皂素產業成為陜南的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產業項目,從而消除了黃姜加工對漢、丹江水質造成污染的重大隱患。
為解決傳統脫硫方式脫硫后煙氣中仍含有大量的脫硫副產物(細粉塵、SO3酸霧、氣溶膠等細顆粒物)、煙氣中SO3酸霧對煙道和煙囪造成的嚴重腐蝕以及產生的“塵雨”和“小雪花”現象等問題,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與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完成了“燃煤鍋爐煙氣濕法脫硫后終端除塵技術”。該項技術實現了煙囪測點粉塵高標準排放;可以有效捕集酸霧液滴,防止下游設備及煙囪發生腐蝕;有效捕集濕法脫硫后煙氣中含有大量水霧、硫酸霧及微細氣溶膠,大大減小煙囪排煙的渾濁度,防止這些物質在氣溫低時形成“塵雨”或“小雪花”飄落在煙囪附近,形成“石膏雨”,對周圍環境及個人身體產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