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網訊 (記者王濤攝影報道)阿勒泰市冬季相當漫長,一年中有六個月屬于冬季,氣溫最低可達到零下40攝氏度。最近兩年來,這座城市引進國內先進技術攻克了污水寒冬處理難問題,不僅實現了城市污水“零排放”,還將處理過的中水用于城市周邊荒山綠化,澆灌出了8000畝樹林,使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1月14日,記者在阿勒泰市污水凈化管理所看見,夾雜著油脂、渾濁泥沙以及塑料袋等雜物的污水,經過一系列處理工序之后,已經變得和自來水一樣清澈透明。在自動檢測室的一角,經過處理的中水,竟養起了觀賞魚。
“污水在我們這里經處理后能達到一級B標準,不僅可以直接用來灌溉,還能養魚。”該管理所污水處理廠廠長張祥說。
據張祥介紹,阿勒泰市城區所有的污水都輸送到這里進行處理,由于全市早在前幾年就將城區所有工業企業進行關停并轉,市區已沒有一家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接收的污水全部是生活污水,沒有重金屬污染問題。目前,阿勒泰市城區一年排放污水量為600多萬立方米,經過處理后全部用于城市荒山綠化,市區實現了污水零排放。
經過處理后的中水被輸送到22公里外的中水水庫,冬季,中水全部蓄在水庫里,春夏季節用于城市周邊將軍山、駱駝峰、南郊荒山綠化。這個中水庫是2012年建成的,也是全疆首座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庫容面積約519萬立方米。
阿勒泰市住建局局長李志興說,有了中水庫里的水源保障,阿勒泰市區東面的將軍山綠地面積很快從2009年700畝迅速增加為7000畝,另外,西面的駱駝峰和南郊還有1000畝荒山得到綠化。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7.6%,較2009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曾經是童山禿嶺的將軍山如今成了城市的公園,被譽為各族市民的“第一號民心工程”。
受將軍山綠化帶來的示范效應鼓舞,阿勒泰市制定了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準備將城市周邊的余下的3.2萬畝荒山全部綠化掉。中水水庫的水不夠用,該市正在克蘭河上游的烏拉斯臺建設一座水庫,用于城市周邊荒山綠化。
據李志興介紹,10多年前,阿勒泰市就建了污水處理廠,但由于技術不過關,最主要是冬季用于污水處理的微生物不能發酵,阿勒泰市城市污水處理不能正常運行。2008年,阿勒泰市曾因污水直接排入穿城而過的克蘭河中而上了國家環保部的“黑名單”。從2009年起,阿勒泰市邀請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主持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改擴建,經過4年努力攻克了微生物冬季作業問題,使污水處理問題得到圓滿解決。2012年9月,阿勒泰市排水改擴建及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投入使用,日處理能力1.5萬立方米。2013年,經再次擴建后,日處理能力達到4萬立方米,可滿足未來10年城市發展后的污水排放量處理。
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后,阿勒泰市的污水從此再未排放到克蘭河,克蘭河的水質得到了極大凈化。而且,中水庫建成后不僅是城市荒山綠化的重要水源地,還成為阿勒泰市一個重要的濕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水鳥在此棲息。2013年,阿勒泰市污水處理廠被國家環保部評為“全國優秀污水處理廠”,阿勒泰市順利榮獲“國家級園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