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水占供水總量近兩成 海島飲用水來自淡化達六成
本報訊 到2020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水淡化生產能力達14萬立方米/日左右,占全區日均供水總量的16%,對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對海島飲用水的貢獻率達60%以上。據悉,西海岸新區日前出臺方案,推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重點實施海水淡化四大工程、建設海水淡化裝備制造三大產業基地。
青島西海岸新區屬絕對缺水地區,且發展海水淡化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大力培育和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根據該方案,新區近期將以熱、電、水聯產為基礎,積極探索新能源海水淡化實現途徑,通過實施高耗水企業海水淡化替代淡水工程、海水淡化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海島獨立能源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海水淡化裝備制造業推進工程,提高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和應用水平,形成海水淡化和循環經濟產業鏈;以產業集聚為目標,膜材料與膜過程研發為重點,建設膜材料與膜過程研發和產業化基地、中小型海水淡化成套裝備制造基地、大型海水淡化裝備集成基地,培育發展10家以上重點骨干企業,完善海水淡化產業鏈。
同時,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加強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不斷提高海水淡化設備國產化率,實現10項以上海水淡化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6項以上海水淡化設備研發與改良;整合新區科技資源,構建以海水淡化為核心的“產學研”和科技融資服務平臺,組建一支億元規模的海水淡化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促進海水淡化產業技術快速發展和科研成果就地快速轉化。
到2020年,新區擬基本形成以海水淡化相關技術為核心,以設備制造、工程設計與安裝、技術服務以及淡化水產品提供為主的海水淡化產業鏈,并延伸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打造國家級海水淡化裝備制造產業化基地,爭取年產值達30億元,帶動相關行業產值90億元;突破一批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使海水淡化能耗和制水成本在現有基礎上降低20%以上,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到75%以上。
我市是全國較早開展海水淡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個,日產能13萬噸。其中,黃島區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個,日產能1.615萬噸。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王麗艷
通訊員 臧富貴 柳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