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劉喆報道 我國首個日處理600噸的污泥資源再生利用工程2015年2月在北京市順義區正式投入運營,3個月來已處理污泥4萬多噸。處理后的污泥實現了無臭味、無害化、穩定化,適合資源化再利用。
據記者了解,該處置工程由北京排水集團投資建設,采用的是北京綠源科創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微生物及配套超高溫生物干化技術(簡稱UTM)。處理場地的污泥被鏟車拌合后送入發酵槽,發酵槽溫度就會很快升高,發酵槽內溫度表顯示為80 100℃。經過UTM超高溫發酵處理后的污泥完全腐熟,最終變成了淺棕色松軟黃土,可以廣泛用于園林綠化、土壤修復及改良等領域。
該技術被認為是“對傳統好氧發酵工藝的顛覆性創新”,使污泥徹底無害化后進行土地利用變為現實。此外,該技術還具有投資少、處理成本低的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工業污泥、廢渣、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畜禽糞便、動物尸體、枯枝落葉等有機固廢的無害化處理。實踐工程已分布于北京、福建、江蘇、河南等地的污泥處理和養殖污染物處理項目。
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