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甬臺溫生態文明建設行”于7月21日~7月24日開展,在四天三夜里,寧波、臺州、溫州環保志愿者和媒體記者探訪了臺州新橋鎮垃圾河的華麗轉身、溫州樂清公園型的污水處理廠、寧波寧海縣下畈村的垃圾分類建設美麗鄉村,三地展現出的“生活、生產、生態”都讓志愿者探訪團贊不絕口。
此次活動是由甬臺溫三地宣傳部、生態辦、治水辦、環保局共同舉辦,此活動已持續了五年,今年由臺州為主承辦。今年的主題是“五水共治促轉型”,通過探訪學習甬臺溫三地在五水共治中綜合整治、聯動打擊、科技投入、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經驗,推進三地乃至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晚報記者 傅芳芳
■楠溪江有“保護傘”
7月22日下午,“甬臺溫”生態考察團來到永嘉楠溪江,乘坐竹筏領略楠溪江的水清見底。“為什么旅游如此發達的楠溪江還能保持水質基本達到II類水標準呢?”“一條干流總長近140公里的溪流為何如此清澈,這是如何保護的?”考察團成員們紛紛驚訝于楠溪江的保護工作。
永嘉縣環保局規劃綜合科科長徐榮健將考察團一行引到巖頭鎮下日川村的農村污水工程處介紹,下日川村位于地處楠溪江獅子巖景區,是典型的旅游村落,其餐飲、生活所帶來的廢水污染極其嚴重,很早以前村民都是直排入江的,而如今該村的截污納管完成之后,下日川村建造了一套一體式膜處理污水處理系統。該系統中有一種叫做4S-MBR膜技術污水處理器,該處理器是聯合國維和部隊指定技術及污水處理設備,運用隔油+預熱處理+JWLS厭氧+膜技術處理工藝,每日污水處理能力可達到160噸,受益人數達2000人,可滿足該村日常所需。“處理后的污水會通過水泵被輸送到了山上的林地,用于灌溉。不會給毗鄰的楠溪江帶來污染。”徐榮健說。
永嘉縣環保局介紹,目前永嘉縣的中心鎮還有8個污水處理廠,有400多個地埋式厭氧加濕地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除此之外,楠溪江沿線517個村居(社區)把生態建設納入了村規民約,具體包括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家禽定點圈養、生活垃圾日清日運、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等十項內容。這些措施讓楠溪江變得更加清澈。
■污水處理廠有“絕招”
永嘉的小型農村污水處理廠讓楠溪江變得更美麗,而樂清的虹橋片區污水處理工程本身就是一座小型公園。
7月23日,考察團一行來到樂清市南岳樂清灣臨港產業區內,這里有一座可服務31.24萬人口的污水處理廠。“這里根本就不像是一座污水處理廠,更像是座公園。”考察團中有人如此驚嘆道。
走進虹橋片區污水處理廠,遠處碧波蕩漾,近處魚兒暢游,湖中美人蕉、鳶尾等水生植物點綴其間,猶如一個水上花園。每當傍晚時分,附近的村民經常來這里游玩,鍛煉身體。該工程負責人陳云介紹道,污水處理廠總投資1.4億元,管網建設總投資4.7億元,服務范圍為虹橋、石帆、天成、淡溪、蒲岐、南岳、樂清灣片區,服務面積183平方公里。
“我們的污水處理在處理過程中不會產生異味。”陳云說,該項目采用由美國引進的生態組合塘處理工藝,會將污水處理放入水下面進行除臭,而處理出來的污泥產量少且無機化,即便是一連處理污水20年也不會產生過厚的污泥。除此之外,該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以養殖塘為原址,采用生態組合塘這種新型工藝,不僅避免了近五十萬立方的填方工程量,更讓每噸污水處理成本比常規的節省0.2元下來。
目前,虹橋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污水1.8萬噸,出水各項指標均符合并優于國標一級A標準并能穩定持續達標。接下來該項目將建設遠期規模為處理能力8萬噸/日。
|
2015/07/2 來源:溫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