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序競爭的產業環境很關鍵。企業做到一定程度時,必然要注重品質。通過品質,才能把行業做好。做品質的一個大前提就是資金,因此呼吁行業共同維護,不要做惡意拼價格的事情。
——安徽通源環境節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強
要保證追求極致化的戰斗力,首先,核心團隊要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其次,一定要注重細節。需要不斷積累,在此基礎上,還要有非常標準的流程和程序去執行。
——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邵凱
調動員工具備極致化思想,有3點比較關鍵:第一,企業一定要有資金做后盾。第二,要高度重視具有創新、研發能力的人才,用合伙制的心態去做事。第三,要讓每個人在事業中產生自豪感。
——上海同臣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文標
◆中國環境報記者 崔煜晨
兩年前,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工張辰去日本考察,在參觀一座污水處理廠時,發現所有人員換上拖鞋進廠。這座運行了20年的污水處理廠內,所有設備被擦得很亮,換拖鞋的細節更說明運行方對廠內環境的愛護和極致化管理。
相比國外,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較晚。近年來,盡管國內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進度很快,但管理粗放、運營成本高、污泥處置不完善等仍是難題,能做到精細化管理的案例少之又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E20環境平臺近日舉辦2015上海水業熱點論壇,與行業內設計院、企業共同討論如何提升行業品質,實現精細化管理。
行業需要品質提升?
一些國內污水處理廠甚至連基本功能都達不到要求,現應在設計、建設、運行等環節都要求做到精細化
隨著我國污水處理廠的普遍建成,其品質的提升開始受到關注。而在日本之行后,張辰也開始了思考,國內污水處理行業提升品質的思路是什么?
他最后得出的結論包括3個方面:思想、創新、專業。其中,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技術人員要有思想,在項目建設規模、進度、技術方案選擇等方面,堅持科學、經濟、可持續的理念。
創新表現的是一個團隊的精神。由于創新過程像長跑一樣,很痛苦,所以在污水處理項目中需要發揮平臺和團隊作用,保持工程設計的創新。
專業體現在實際的污水處理工程設計、運營中,總會出現問題,這需要通過不斷提高專業性,來保持工程良好運轉。
那么,品質提升是否迫切?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主任、原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向平用汽車來形容我國污水處理廠的現狀,在可以普遍使用桑塔納后,行業開始需要奔馳、寶馬。
他對污水處理行業發展有明確定位,認為我國污水處理廠要首先做功能,其次做精品,第三做藝術。
“目前,國內不少污水處理廠甚至連基本的功能都達不到要求。因為之前我們是拿來主義,缺少在基礎上的升華與創新,現在應該在產品、技術、工藝等方面對國外技術進行趕超。”楊向平認為,如果在設計、建設、運行等每個環節都做到精細化,我國的污水處理廠效益將會非常高。
此外,國外的污水處理廠系統完善,不僅有污水、污泥處理,還包括初期雨水的收集處理。與之相比,國內污水處理廠差距不小,甚至一些在建污水處理廠都只有污水處理。
對此,楊向平認為,我們現在要加緊污泥處理的步伐,補上污泥的課。“‘十三五’可能還要補初期雨水處理的課。”
前端設計能有多大貢獻?
要加強技術研發,充分發揮技術集成優勢,吸引新形勢對環境治理服務的要求
在污水污泥處理工程中,前期的設計是關鍵一環,決定著后期能否實現經濟化運營。在這其中,設計院責任重大。
張辰認為,設計院是技術問題的解決者,要直面問題,加強技術研發,充分發揮技術集成優勢,吸引新形勢對環境治理服務的要求。
在行內擁有多年經驗的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也認為,在設計中要做到讓用戶滿意,幫客戶解決難題,實現產業鏈循環。
讓用戶滿意是做好設計的首要條件,“并不是設計得最尖端就是好的,而是要全面考慮到用戶沒有想到的方面,讓設計超出用戶的預期。”她說。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價格,而不是最低價。第二,要有舒適的環境,包括設備、設計的工程,讓客戶覺得舒適。第三,項目能夠非常安全的運行,讓客戶不必擔心。第四,維護要簡便。
同時,專業化的設計還要幫客戶解決難題。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曾接到這樣一個案例,北京昌平一家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泡沫在春節期間突然增多,當時的設計人員并不清楚原因,無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對此,杭世珺認為,在設計時就要為運營管理考慮,并在后期持續解決遇到的問題。不能做完設計、做完工程就不管,讓業主自己運行,而要能持續掌握項目情況。她建議在設計時,就要有扎實的數據基礎,尋找合適的工藝技術,并設計合理的參數。
為下一個環節著想,是專業化設計的重要考量因素,也能體現產業鏈循環的理念。“上個環節的廢物可能是下一個環節的原料,應該讓整個產業鏈自然循環起來,把能利用的都利用了,能資源化的資源化。”杭世珺說。
精細化需要哪些助推力?
公眾參與倒逼地方政府更注重環境治理效果,迫使項目需求方走向理性
目前,行業內對精細化管理的探索已經提上議程,并期待以此解決污水處理廠運營成本高、污泥處置不完善等問題。
對此,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薛濤指出,精細化管理應該來自于企業管理的各個細節,包括研發方向、服務方向、建設團隊。這勢必對團隊和內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杭世珺對此表示贊同,她認為運行好一座污水處理廠的因素,設計占50%,而管理也同樣重要,占50%。在德國和日本等國家,對污水處理廠的精細化管理可能具體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縫隙都沒有灰塵。
“這給環保企業帶來了全新的考驗,整個行業都需要用耐心和時間去雕琢打磨自己的作品。”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認為。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末端參與對污水處理行業品質的提升,在工具、途徑上可以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他解釋說,如果甲方(項目需求方)對項目性價比有清晰的選擇思路,那么將逼迫乙方(項目設計運營方)必須做到最好,因為做不好就沒有市場。之前對環保行業沒有要求治理效果,行業內兩大甲方辦事不認真。比如,地方政府是花別人的事辦別人的事,愛理不理;業主企業是花自己的錢辦別人的事,能省就省。
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公眾參與倒逼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環境治理效果,也逼迫甲方走向理性,乙方提升品質。“有了到位的甲方就有到位的乙方。公眾倒逼政府到位,政府到位了,供給者一定會優勝劣汰。”傅濤說。
此外,楊向平認為,環保從業者在推動品質提升方面也可以做不少工作。以污泥處理處置為例,雖然行業內對污泥資源化基本認可,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需要有政策、監管、制度和技術支撐。這就需要行業間多溝通,行業內多努力,營造社會共識。
“今后,希望行業共識者可以聯合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影響政策制定者及相關部門。有拿得出手的技術,讓政府和社會對污泥處理處置有清醒、科學、客觀的認識,這個行業才能在提升品質的道路上更具動力。”他說。
相關報道
能否與污水處理廠和睦相處?
提標改造廠區設施解決噪聲和臭氣問題
中國環境報記者 崔煜晨 上海報道 近年來,城市污水處理廠成為新的“鄰避”,而建于高檔居住區的上海市天山污水處理廠近年接到的投訴卻很少。原因是這家運行了20多年的污水處理廠,一直秉持精細化管理、精品化產品的理念。
過去,廠區附近是郊區,后來高檔社區建立,廠區內的污泥處置項目離最近的居民樓只有40米。當時,天山污水處理廠儲泥池等設施存在能力不足、維護保養費用昂貴等問題,也曾因噪聲、臭氣污染接到周圍居民不少投訴。
天山污水處理廠因此開始實施污泥高端定位處理,項目設計方上海市政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對廠區設施進行提標改造,把污泥含水率從80%降到60%;并同步解決噪聲和臭氣的問題,最終實現精細化管理。
由于廠區污泥處理工程規模很小,工藝流程相對簡單,可以采用高干脫水工藝。因此,重新建設改造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最終完全保留原工程中儲泥池,并新建了一座脫水機房。
在噪聲控制方面,如何從源頭控制成為難題。經過調研發現,只有密封空間才可以有效控制噪聲,因此確定住宅一側的外墻上不設窗戶。此外,設計方還在廠區進行了布置綠化、布置隔聲棉等措施,使降噪設計達到了較高標準。
臭氣處理方面,隨著標準要求的提高,設計方決定控制中沉池、污泥濃縮機房等每一個可能泄漏臭氣的環節。
最終,天山污水處理廠的環境問題得到控制,居民投訴大大減少。2014年,天山污水處理廠首度設立“公眾開放日”, 邀請附近居民參觀,了解污水處理的工藝以及工廠為減少污染影響所做的努力,增加居民對污水處理廠的認可度。
污水處理行業該提升品質了
實現精細化管理,堅持科學、經濟、可持續理念是關鍵
污水污泥處理將迎來哪些商機?
污水處理能力擴建四千萬噸,提標改造帶來四百億元市場
●現有處理設施節能降耗改造、污水處理廠擴建與提標改造、污泥處理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將為環保企業提供商機
中國環境報記者 崔煜晨 報道 “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包括外部市場化和內部市場化。其中,外部市場化包括目前的PPP模式;內部市場化包括各地從事公共事業的國企提高效率,更注重運營能力。”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薛濤在2015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表示。
根據E20環境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污水處理領域,2014年,通過PPP模式實現的市場化比例達到52%。其中,非市場化或由地方國有企業運營的污水處理廠最大能耗為3.23%,而BOT模式最大能耗僅為1.7%。由此可見,市場化企業更重視運營效率。
薛濤認為,在市場化趨勢下,污水和污泥處理技術領域將迎來4大商機。
“現有處理設施節能降耗改造為環保企業提供商機。市場化驅動下,不少企業開始注重對污水、污泥處理固定設施的節能降耗改造。”他說。
同時,污水處理廠擴建也提供巨大商機。薛濤表示,未來我國城鎮化率將從54.77%提高到60%,城鎮人口要從6.02億增加到6.59億。這必將帶來更多黑臭水體治理問題,城市所配備的污水處理廠也將增多。“根據預計,我國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還要擴建4000萬噸,到2020年,總處理能力將達到兩億噸。”
此外,他表示,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還有很大空間。“水十條”中提到,敏感區域和新建設施的污水處理水平要達到一級A標準,以此推算,我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將帶來400億元的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污泥處理處置基礎設施建設將呈現商機。“考慮到污水處理量不斷增加,以及污泥處置標準提高,未來這一市場規模達800億元。”他說。
然而,資金從哪里來?薛濤介紹說,以北京為例,北京排水集團污水處理費全成本為2.3元/噸。實際上,北排集團收取的污水處理費僅為1.36元/噸,還需1元/噸的財政補貼。因此,地方政府為了履行環境治理的責任,需要進行財政補貼。
他也對產業發展抱樂觀態度。“實際上,環保企業正處于較好的發展時期。2015年,各家上市水務公司包括工程公司、投資公司,營業收入比2014年上半年同期上漲了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