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雜志2015年第18期目次
述評與討論
蕪湖市城市供水備用水源規劃研究
徐得潛,陶豐收,程 瑞,王元立,蔡紅,賀憶
二次供水管理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周廣安,張魯洋,孫靜克,魏廣艷
供水管網主動漏損控制方法與管理流程
陳迪超,奚衛紅,江標初
算量軟件在建筑設備工程中的應用及問題探討
柳 超,海 洋,李 曄
水箱溢流管道防蟲措施特性分析
張立成,曲芯慧,包海峰
污泥厭氧消化的沼氣轉化性能討論
楊 光,張光明,王洪臣
上海市浦東新區通溝污泥處置新工藝探討與研究
馬安衛,黃 慧,王潔瓊
高硫酸根高氯根高硬度含鹽廢水處理工藝的選擇
吳海波,龍國慶,唐 剛
設計經驗
佛山新城裕和路綜合管廊工程設計
張 瑩,李 睿
水幕除塵措施在機場不停航施工中的應用
鄭曉丹,潘春花
蓋板渠檢查井(人孔)間距和孔徑尺寸設計探討
汪良珠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設計難題及結構方案的選擇
陳 軍
廈門本島雨水排放口截污工程設計探討
許東興,芮道強
佛山市第二水源工程的設計與運行
邵 爽,羅曉敏,李 晶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路東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設計
林 蔓,劉緒為,李金河,孫鵬
石化污泥干化焚燒工程設計
靖丹楓,耿 震
成都市固體廢棄物衛生處置場滲濾液處理擴容工程設計
呂國慶,江海莎,岳 崢,胡福梅,孫月馳,張亞琳,劉保成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率計算公式探討
陳曉光,王 碩,聶新宇,陳宇,李激
某大型水廠原水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工程設計
邵 爽
工程實例
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工藝處理涂料廢水
胡 進,朱 雷,郭 超,范奎
曝氣沉砂池浮渣處理系統技術改造
廖建勝,張 思,彭 毅
隴西縣城區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設計及運行
趙群英,張 輝,趙 炎
保定市三座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
仝恩從,郭中偉,王思宇,張文生
太陽能發電在水處理行業中的創新應用
劉曉明,嚴俊泉,黃棚蘭
脈沖水解/EGSB/倒置A2/O工藝處理玉米淀粉廢水
楊 衛,李 孟,閆愛萍
污水深度處理氣浮活性炭池改造為混凝沉淀池的實踐
白雪娟,陳凡陣
新疆油田某集中處理站污水外輸系統改造工程
馬 堯
分析與監測
直接進樣液相色譜質譜法測定水中呋喃丹、滅草松和莠去津
姚宏武,魯 松,劉昆善,羅衛國,周軍,姚永鋒,李文
飲用水高濃度顆粒數檢測方法的探討
劉宏遠,周 勇,朱海濤,樊戰鋒,田孝禾,史偉,孫海平
運行與管理
高密度沉淀池-V型濾池處理鋼廠廢水并回用
李 杰
施工與監理
小管徑污水管CIPP翻轉內襯修復實踐
祝君喬,劉 云,劉 剛,漆磊延
水工業窗口
自來水廠排泥水處理零排放技術
吳勝華,葛能強,周 平
=========================================================================
本期推薦文章
污泥厭氧消化的沼氣轉化性能討論
楊光1,張光明1,2,王洪臣1
(1.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北京100872;2.清華大學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3)
摘要:污泥厭氧消化能夠有效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與資源化,在當今許多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外廣泛采用VSS去除率、VS去除率、產氣量等作為厭氧消化效率的評價指標,但這些指標對于厭氧消化效率的評價效果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準確地表征厭氧消化效率,為此提出采用一種新指標即產甲烷效率來評價厭氧消化效率。介紹了各種預處理手段對污泥厭氧消化產甲烷效率的促進效果,探討了達到相同預處理效果時不同預處理方法對污泥厭氧消化產甲烷效率的改善情況,并分析了預處理效果和污泥厭氧消化產甲烷效率之間的關系及原因。
上海市浦東新區通溝污泥處置新工藝探討與研究
馬安衛,黃慧,王潔瓊
(上海市浦東新區排水管理所,上海200127)
摘要:現今的通溝污泥處置多采用干化直接填埋的方式,會帶來污染環境和浪費土地資源的問題。上海浦東新區選擇采取預處理+回收利用聯合處理的新工藝來處置通溝污泥,先初步分離出大塊物料,然后通過裝置對污泥進行沖洗分離,沖洗干凈的顆粒物(粒徑為0.2~10 mm)進行回收利用,污泥中的有機物質、有害物質經污水管道輸送至污水廠處理,能夠基本解決通溝污泥直接填埋對土壤的污染問題。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設計難題及結構方案的選擇
陳軍
(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南京210008)
摘要:城市河道工程設計涉及到河道規劃、排水、城市防洪、結構安全、環境治理、景觀等諸多因素,具有復雜性。河岸經常有建(構)筑物無法拆遷,使得河道布置和結構設計比較困難。結合此類工程設計,介紹了河道設計中所遇問題及解決方法。
成都市固體廢棄物衛生處置場滲濾液處理擴容工程設計
呂國慶1,江海莎2,岳崢1,胡福梅1,孫月馳1,張亞琳1,劉保成1,杜昱1
(1.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300074;2.成都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63)
摘要:成都市固體廢棄物衛生處置場滲濾液處理擴容工程于2013年建成投入運行,工程規模為1 000 m3/d,目前已穩定運行2年,出水水質執行《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2008)表2標準。滲濾液處理采用“外置式膜生物反應器+納濾” 工藝,納濾濃縮液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工藝,濃縮液處理后出水與納濾出水混合后達標排放。
太陽能發電在水處理行業中的創新應用
劉曉明1,嚴俊泉2,黃棚蘭2
(1.江蘇省揚州市城建國有資產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揚州225000;2.江蘇省揚州市潔源光伏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揚州225000)
摘要:在污水及自來水處理廠建設太陽能發電設施具有集約化用地、自發自用、用電負荷高、就地消納、穩定性好、融資環境佳、可與水處理生產工藝完美結合等優點。鑒于水處理池體結構的特殊性,項目的結構設計是整個項目實施的難點,需要兼顧到經濟投資、結構安全、水處理池運行調控以及實施的難易程度。詳細分析了方案的施工可行性以及相關經濟造價。
高密度沉淀池-V型濾池處理鋼廠廢水并回用
李杰
(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100176)
摘要:通過總結高密度沉淀池-V型濾池在幾個鋼廠廢水處理及回用工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了水質變化給鋼鐵企業循環水處理造成的影響,并給出該工藝在運行管理中的應對措施,使得回用后的水質有利于循環水處理系統保持穩定運行。
自來水廠排泥水處理零排放技術
吳勝華1,葛能強2,周平1
(1.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廣東惠州516003;2.上海原青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437)
摘要:針對國內外供水企業自來水廠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排泥水超標排放和利用率低的問題,介紹了排泥水處理零排放新技術的工藝流程及其核心技術裝置“泥水分離塔”特點。并通過案例進行了技術經濟環保效益分析,認為該新型自來水廠排泥水處理技術具有推廣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