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省審計廳報告披露,全省共有23家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而未用,其中包括婺城區瑯琊鎮污水處理廠。10月9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榮祥一行到瑯琊鎮污水處理廠進行督查。錢江晚報等媒體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婺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瑯琊鎮污水處理廠整改工作,按照市長暨軍民批示“面對檢查和媒體曝光,整改要快、力度要大、效果要好”的要求,10月12日、13日多次召集有關部門和瑯琊鎮負責人對整改工作進行部署落實。
瑯琊鎮污水處理廠于2009年9月開工建設, 2010年4月完成一期建設并通過驗收。該項目總投資1090萬元,其中包括污水廠投資279萬元,管網237萬元,設備229.75萬元,以及土地政策處理、配套附屬設施等其他費用,建成后日處理污水規模5000噸/天。瑯琊鎮污水廠建設時,該鎮范圍有30個行政村,并設有工業功能區,還有4家排污量較大的造紙廠,每天產生4400噸污水。此后國家環保政策調整,婺城區關停了該鎮境內金華金泰紙業有限公司、金華永盛紙業有限公司等3家高污染企業,瑯琊鎮污水處理廠收集污水量嚴重不足,而污水廠若是低負荷運行,成本十分高昂。
瑯琊污水處理廠建成后未正常運行,市、區兩級人大、政府領導都十分重視,多次進行視察、調研、反復論證,提出新建污水干管將瑯琊鎮污水連接白龍橋污水管網,最終接入婺城新城區污水處理廠的整改方案。新建截污干管從資金效益、環境效益等方面都優于重新啟用污水處理廠。
2015年4月,婺城區申請將瑯琊鎮污水處理廠作為截污干管加壓站使用。8月,市政府原則同意瑯琊鎮污水處理廠不再提標改造,選擇建設污水干管,將鎮區污水接到婺城新區污水廠進行處理。9月,婺城區政府常務會議專題對瑯琊鎮至婺城新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水干管建設工程進行研究,確定了建設方案。根據這個方案,為一攬子解決白龍橋鎮和瑯琊鎮的污水處理問題,將建設污水干管9.6公里,其中包括瑯琊段改建的2.5公里,白龍橋段7.1公里。整改后,原先的污水處理廠作為加壓站繼續使用,原先鋪設的大部分管道可以繼續用,并延拓白沙溪沿線5個村莊及白龍橋鎮區等區域截污納管,提升白沙溪水質,同時有效補充婺城新城區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進水量,最大限度發揮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資金效益。
申屠福華要求,一是高度重視,積極回應。要高度重視瑯琊鎮污水處理廠整改工作,雷厲風行抓好整改,積極回應社會和媒體關切。二是查清問題,吸取教訓。有關單位要進行自查、自剖、自析,迅速查清問題,舉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訓。三是加快整改,落實責任。瑯琊鎮作為整改實施主體,在建設局的配合下,成立專門辦公室、領導小組,細化整改方案,倒排時間表,按照11月招投標,12月開工,明年4月完工的時間節點,以一天都不能耽誤的實干精神,推進各項整改工作,限時完成整改。
瑯琊鎮黨委書記倪永洪表示,瑯琊鎮將堅決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明確目標,責任到人,倒排時間,加快項目推進,確保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整改工作。
設計規劃不合理,處理成本過高 |
浙江金華:耗資千萬元的污水處理廠 建成5年沒使用 |
全省23家污水處理廠建而未用,引來省人大督查 |
發布時間:2015-10-12 |
本報記者 陳久忍 文/攝
投資千萬建成的金華婺城區瑯琊鎮污水處理廠,驗收5年來從沒用過。
9月底,省審計廳報告披露,全省共有23家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而未用,5家在金華。10月8日到10月10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榮祥一行趕到金華督查。
相關單位會診后認為,瑯琊鎮污水處理廠無法開工,原因是當初規劃設計不合理,污水處理成本太高,現已申請關停。當地將鋪設污水管道,把生活污水將輸送到婺城區的污水處理廠處理。
對此,袁榮祥表示:“要吸取教訓,責任主體要落實,不要再花冤枉錢。”
現狀:
投資上千萬元的污水處理廠
閑置了5年多
金華婺城區瑯琊鎮污水處理廠是金華5個建而未用的污水處理廠之一,問題最為突出。
瑯琊污水處理廠投資1273萬元,建成設計規模為0.5萬噸/日。2009年9月污水廠開工建設,2010年4月完成一期建設并通過驗收。
然而,實際上,瑯琊鎮污水廠建成5年來,從來沒有使用過。污水管道也沒有完全建好,全鎮的生活污水至今仍然直排。
由于長期未用,污水處理廠的部分設施已經損壞,污水池里也積滿了雨水。
10月9日上午9點,袁榮祥一行來到婺城區瑯琊鎮污水處理廠。
“為什么不用?”袁榮祥詢問瑯琊鎮黨委書記倪永洪。
“污水量不夠。”倪永洪介紹,瑯琊鎮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是0.5萬噸/日,但鎮區人口只有5000人,也沒有什么企業,一天下來只有六七百噸生活污水。污水廠一運行就意味著虧損。
原因:
當初規劃設計不合理
污水處理成本太高
“那當時為什么要建?”袁榮祥追問。
金華市副市長張偉亞表示,主要問題是當時規劃設計不合理,“瑯琊鎮本來人就少,是個山區鄉鎮,污水收集成本太高”。
成本有多高?
省住建廳城建處工作人員估算,目前瑯琊鎮污水處理廠每處理1噸污水成本達七八元,而現在大部分污水處理廠每噸污水處理成本只有1塊多一點,最高的也只有3塊。
金華婺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光明解釋說,瑯琊鎮污水廠建設時,鎮里還有4家造紙廠,每天產生幾千噸污水。當時經測算,可以建個污水廠,誰知道后來關停了3家。剩下的1家企業因為污水廠污水處理費太高,選擇自建污水處理設施,使得污水量不足的情況更加嚴重。
針對金華5家污水處理廠建而未用的情況,張偉亞總結了3方面的原因:一是規劃設計不合理;二是經費問題(之前建制鎮污水處理廠運營資金大部分由鎮里承擔,鎮一級財政負擔不起,接下來將主要由縣市一級財政承擔);三是管理問題。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委員趙玲認為,污水廠建而未用的問題應從三個層面去認識。“首先是污水廠閑置的問題;深一點的問題,是投資和效益問題;再深入下去,反映出在環境基礎設施中科學規劃、科學建設、科學管理的問題。”
整改:
關停這家污水處理廠
建管道輸送污水到其他處理廠
袁榮祥在督查中表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要怎么整改,誰的責任,要弄清楚。
目前,瑯琊污水處理廠的整改已經啟動。
2015年4月,瑯琊鎮污水處理廠申請關停。8月份,金華市政府通過專題會議,原則同意瑯琊鎮污水處理廠不再提標改造,選擇建設污水干管,將鎮區污水接到婺城新區污水廠進行處理。
據了解,根據這個整改方案,將建設污水干管9.6公里,投資估算3100多萬元。整個工程將于年內開工,2016年4月竣工。
為什么整改方案要花這么多錢?
瑯琊鎮鎮長解釋,要建設的污水管道比較長。
他說,瑯琊污水廠若要重新投入使用,光設備維修以及提標改造就要花1500多萬,運行后每年還要虧損運營,不如一次性花3000多萬整改合算。此外,整改后,原先鋪設的大部分管道可以用起來,還可以解決管道沿線5個村莊的污水處理問題,并緩解婺城新城區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量不足的問題。
23家污水處理廠
建成后處于閑置狀態
9月22日,省審計廳發布了2014年度審計報告(時間跨度為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發現投資7.81億元建成的23家污水處理廠,因受管網配套不到位等影響,處于閑置狀態。
為此,省人大派出了6個督察組,對這23個污水處理廠逐個督查,將各污水廠的情況(包括閑置原因,損失多少,誰的責任,如何整改等)匯總上報,并持續跟蹤整改進展,一直到這些污水廠整改完成為止。
這23個污水處理廠中,5個在金華,分別為蘭溪市香溪鎮污水處理廠、浦江縣第四污水處理廠、婺城區瑯琊鎮污水處理廠、永康市前倉鎮污水處理工程一期、義烏市赤岸鎮污水處理廠,涉及資金2.4億元。
這5個污水處理廠上報建成時間最早為2010年,最晚為2014年。
目前,浦江和義烏兩個污水處理廠正處于試運行階段,問題不大。婺城、蘭溪、永康3個污水處理廠實際上至今沒有建成,也無法投入使用。
蘭溪市香溪鎮污水處理廠建成時間為2010年,一期花了400多萬元,只建了污水廠部分設施。受洪水影響,進水主管網一直沒有鋪設。
記者看到,污水廠位于香溪堤岸一旁,裸露在地面,四周連圍欄也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之間長滿了荒草。由于長久未用,部分污水設施已經損壞。接下來,蘭溪市政府將投入1500萬元,對這個污水處理廠進行維修和提標改造,爭取在今年底完成污水廠改造和主管網建設。
永康市前倉鎮污水處理工程一期則于2014年建成,由于管網入戶沒做好,也沒有投入使用。目前,永康市政府已著手整改,爭取在年內完成管網入戶鋪設。
來源: 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