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成為除美國、歐洲之外的世界上環保產業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2008 年全球環保市場份額顯示,美國占全球的36%,居第一;西歐占29%,排名第二;日本占16%,排名第三。
日本環保產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 世紀50- 60年代,第二階段為20 世紀60-70 年代, 第三階段為20 世紀80 年代至今。1996 年,日本的環保產業產值估算為16 萬億日元,并成為日本新的經濟和技術增長支柱產業。據日本環境省統計,2001 年日本環保產業市場約為32.1 萬億日元;2009 年約72 萬億日元,雇用規模約185 萬人;2011 年日本環保產業產值GDP 占比達8% 以上,在整體經濟低迷情況下,對經濟起了較大的拉動作用。
日本政府對未來環保產業細分領域的規模和展望已經明確。如2025 年日本水處理行業在全球的市場規模有望達110 萬億日元,包括公共基礎設施、管理運營、相關機械設備等。
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日本的環保與電子、汽車已并列成為世界三大先進技術產業。那么,日本又是如何提升環保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力的呢?研究發現,日本構建的環保法律法規體系、實施的產業傾斜戰略及政策、建立的官-產- 學- 研合作體制、以“環境外交”開展的國際合作等均對日本提升環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產業創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完善的環保法律體系,權責明確,執行力強
日本在環保產業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果,首先應歸功于政府建立起了完備的環保法律體系。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日本開始構建環保法律體系,迄今為止已形成以《基本環境法》為基礎,涉及行政、民事、刑事等各方面,以污染物排放、企業責任、自然環境保護、土地利用規劃、財政補助及受害者補償等為主要內容的法律規范和體系。日本的環保法律體系明確了社會各界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協會和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規定社會各界應通過公平負擔、相互合作來努力保護環境。另外,日本頒布了一系列涉及糾紛處理、損害補償、事業費用開支等程序性法律規為法律的實施確立了更加明確的程序。可以說,日本環保法律體系不僅完備,而且權責關系明確,具有較強的執行力。
二、實施產業提升戰略及“21世紀環境立國戰略”、“日本復興戰略”以提升環保產業國際競爭力
為避免傳統制造業大量向海外轉移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的問題,增強21 世紀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日本政府有關部門初步擬定了旨在占領世界領先地位、適應21 世紀世界技術創新要求的四大戰略性產業領域。其中之一就是環保能源領域,包括環保機械等環保產業、資源再利用與廢棄物處理、新一代汽車產業及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通過發展上述戰略性重點產業,構造日本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全球尖端創造型”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的高附加價值水平,大大增強21 世紀日本經濟和產業的競爭力。
2007 年6 月,日本內閣經濟財政咨詢會議正式審議通過并發布了《21世紀環境立國戰略》,其目標是:創造性地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即建立一個“低碳化社會”、“循環型社會”和“與自然共生的社會”,并形成能夠向世界傳播的“日本模式”。該戰略的頒布,不僅進一步推動日本環保產業向深度發展,而且把日本環境保護推向了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2013 年,面向日本經濟的再生,日本政府實施了“日本復興戰略”,計劃通過“大膽的金融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促進民間投資的增長戰略”這“三支箭”力爭在未來10 年內實現GDP 平均增長3% 的目標。“日本復興戰略”包括三項行動計劃,分別為“產業復興計劃”、“戰略市場創造計劃”和“國際拓展戰略”。在“國際拓展戰略”中將通過實用化的規制與制度改革、尖端技術實證“零規制”激發創新。安倍在演講時提到,通過實施“日本復興戰略”,將力爭使日本成為享譽世界的“實證發達國家”,讓人們一旦想嘗試創新,就會聯想到“對了,去日本吧”。集中力量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環境,實現國際拓展成為21 世紀日本重要的戰略方向。
未完待續……
日本提升環保產業競爭力及技術創新力的國際經驗(上)
時間:2015-12-09
來源:中宜環科環保產業研究
作者:李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