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年中國環境監測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2016-2022年中國環境監測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內容如下:
環境檢測和治理,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新興行業。而走入室內環境檢測治理的經理人員面對新興行業,無論是市場運作,還是檢測標準、檢測流程,行業的職業特點,以及治理產品或施工方法都要從頭開始。而參加系統的專業培訓是最有效的途徑。 環境檢測的介質對象大致可分為水質檢測、空氣檢測、土壤檢測、固體廢物檢測、生物檢測、噪聲和振動檢測、電磁輻射檢測、放射性檢測、熱檢測、光檢測、衛生(病原體、病毒、寄生蟲等)檢測等。
隨著我國工業結構調整與產業技術升級的發展,面向“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監測和專用優化系統將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以鋼鐵行業為例,該行業正進入以結構調整、產業優化、裝備升級、品種精細為重點的發展期,對儀表、自動控制等相關產業有明顯的帶動作用。2009年出臺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加大技術進步及技術改造投入。
目前,隨著客戶對產品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鋼鐵企業日益重視過程參數的檢測與控制,以及生產信息的分析和模型的建立,使得過程分析儀器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為了滿足實現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要求,鋼鐵企業在環境監測系統和安全監測系統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其他石化、電力、有色金屬等行業也面臨著迫切的產業升級需求,這將帶動工業過程分析系統、環境監測系統、安全監測系統的市場進一步發展。
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84億元上升為2015年的227.74億元。近幾年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5-2015年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3年1月份以來華北地區的霧霾天氣,PM2.5連續四次爆表,似乎讓華北居民特別是北京居民回到了曾經的“霧都”倫敦。這次事件充分說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三十年之后,已經為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這次事件之后,前瞻認為中央乃至全國各個地區都將加大環保建設的投入,這必將有利于環保行業的發展,環保監測儀器行業也必然在這輪建設中受益。
“十二五”期間,我國冶金、石化、電力、生物制藥、造紙等行業均存在較大的發展機遇,同時,這些行業都屬“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業,是國家節能減排重點控制的對象,行業中企業將成為污染物排放重點監控企業。因此,為了滿足實現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要求,這些行業對在環境監測系統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 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
一、環境監測細分市場分析
2013-2015年細分市場規模及增速
從環境監測的主題來看,環境監測產業分為環境治理監測(主要為大氣和水)、污染源監測和其他監測(土壤、噪聲、輻射、應急等)三個部分,其中,環境治理監測主要由各級環境監測站構成,而污染源監測則由主要排污企業的監控構成。目前,我國各級環境監測站體系建設相對成熟。目前已經形成從中央到各省、地、市以及鄉鎮的監控體系,市場較為穩定。而污染源監測無論是覆蓋面還是檢測深度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增量空間巨大。具體來看,目前污染源監測產業分份額最高,其次是環境質量監測產業。
二、我國環境監測行業供求分析
1、需求規模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需求結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區域市場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國內市場共計分析:供給規模
2014年我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產量49.95萬臺,比2013年同比增長81.6%。我國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產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從2010至2013年,其產量一直處于小幅下降趨勢。2014年一反常態,其產量出現正向增長,并且一路高升至49.95萬臺,同比增幅達81.6%。或許是受2014年政策或市場行情的變化,2014年的產量才出現這種較為明顯的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原標題:2016-2022年中國環境監測市場深度分析及市場發展前景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