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最大投資項目是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使56萬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和18萬平方公里準噶爾盆地的沙漠變成綠洲、牧場和千里沃野,在新疆創造1.2億個就業崗位,使中國3200萬個貧困家庭脫貧,實現中國西部經濟崛起。
藏水入疆工程方案:
新大西線藏水入疆工程方案通過人工壩洞渠聯通中國西部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鐵木里克河和米蘭河流域的水資源形成水網,借助人工智能化智慧和互聯網思維科學調度和配置水網水資源。
在緩解東南亞和南亞次區域洪災(或旱災)發生,整合亞洲次區域生存紐帶和經濟版圖的同時,可綜合利用水網水源資源開發柴達木盆地和(與法國面積相當的)塔里木盆地的國土資源。雅魯藏布江至米蘭河水網樞紐主干工程(不含自然河道利用)。
人工水渠和引水隧道總長約1300KM,可引藏水入疆約1000億M3,在香日德河、格爾木河和米蘭河形成約3.5個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的引水發電站群,可為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之中國西部發展和人口增長與亞洲次區域生存需求問題提供解決辦法。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簡稱亞投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總部設在北京。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0億美元,是亞投行最大股東。
中國主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的是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西部崛起。讓西方國家都加入,把世界各國資金通過亞投行投資到中國,服務于“中國崛起”戰略目標,并且,用亞投行把中國和亞洲及西方各國利益綁在一塊,讓各國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投資和共同收益的局面,減少中國崛起過程中出現的外部壓力和不必要的麻煩,把美國的壓力化解于無形。
2015年5月,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國是57個,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奧地利、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和巴西等國。
中國所以發起組建亞投行這個專為亞洲國家基礎設施項目量身打造的基礎設施開發性機構,主要是從亞洲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現狀考慮的,這也是亞洲國家加入亞投行的理由,但是,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項目是入股亞投行的西方國家的第一選擇,在亞投行最具有競爭力。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之所以用本國納稅人的錢入股亞投行,主要就是為了賺錢,給本國人民發福利,以達到長期執政的目的,在他們眼里最好賺錢的基礎設施項目就是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項目,首先,中國是給全球提供新的增長點,是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把錢放投資在中國基礎設施能增值;其次,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有錢還貸款,不像美國,政府發工資的錢都沒有,美國政府每年都要關門半個多月;再次,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不像希臘、斯里蘭卡等西方選舉制度國家,換了一個政黨上臺就可以推翻上屆政府簽的合同,說不還款就不還款,在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最后,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快,工期短,還款周期也短,是債主的最愛。總之,一句話,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項目安全有保證來錢快是入股亞投行的西方國家的第一選擇。
“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大基礎性工程
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之后,中國會像主導成立亞投行一樣,按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模式,成立亞歐大陸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專門為鏈接亞洲和歐洲之間互聯互通工程的基礎設施量身打造一個國際融資機構,從戰略上再向推進一步;但是,在戰術上中國會推動亞投行后退兩步,第一步不在亞洲之外開展業務,第二步盡量減少亞洲業務量,主要服務于中國“一帶一路”沿岸亞洲國家和中國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0億美元,是亞投行最大股東,中國在亞投行有擁有決定性的話語權,想在亞投行為中國做項目融資困難不大。中國完全可以用世界各國資金投資到中國西部基礎設施,創造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再造一個新中國,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就是這樣一個項目,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處于亞歐腹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間點上,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基礎性工程。
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是世統派智庫策劃的中國政府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交的一個中國融資項目,藏水入塔綜合基礎工程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工程,將為中國創造1.2億個就業崗位,在未來三十年將會成為中國社會穩定的鋼鐵長城。
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就是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集調水、治沙、灌溉、水電站、農林牧、脫貧、城鎮化、交通和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基礎工程。首先工程每年從西藏調1300億立方米水用于改造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把面積56萬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變成千里沃野和耕地良田,18萬平方公里準噶爾盆地變成肥美的牧場,創造1.2億人口就業崗位,使3200千萬個貧困家庭脫貧;在80萬平方公里沙漠盆地上空用混凝土和鋼筋建立鐵路公路一體的高架橋自動水渠灌溉系統,就地解決1.2億人口住房和生活,進行城市化建設,能消化鋼鐵、水泥和能源等中國過剩產能的95%以上,以帶動東部企業向西部轉移,作為開發大西部的基礎;在工程主干道上建設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20座左右大型水電站,發電量是長江三峽水電站的4倍,提供西部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電能;工程另一部分是建立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向西通過拉薩市和塔里木盆地到烏魯木齊的西南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網絡,作為拉動西部經濟發展的動力;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將使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多提高3%。
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位于天山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約550千米,面積56萬平方千米,大體呈菱形,為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大沙漠東西綿延1000千米,南北寬約400千米,面積相當于9個多臺灣省的大小,達33.76萬平千米,占全國沙漠面積的47.3%,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七大沙漠之一,是僅次于西亞魯卜哈里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內部沙丘連綿起伏,一般高70-80米,最高可達250米,沙漠內部植被稀少,多為流動沙丘。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盆地中部塔克拉瑪干沙漠海拔1100-1300米,地勢由西高東低,并稍微向北斜,地勢的最低點是位于盆地東端的羅布泊洼地,海拔781米。邊界受東西向和北西向深大斷裂控制,成為不規則的菱形,并在東部以70千米寬的通道與河西走廊相接。塔里木盆地居亞洲大陸中心,氣候干燥,雨量特少,如若羌1957年全年降水量3.9毫米,民豐安迪爾1966年降水量5.0毫米,蒸發量卻很大,若羌達2952毫米,故以風力作用為主,風速常在5米/秒以上,石蘑菇和風城地貌發育。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天山、昆侖山阻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濕氣流的進入,降水量小,氣候變化大。夏季炎熱少雨,光腳不能在沙漠中站立一分鐘,因為沙面溫度高達70-80℃。冬季氣候又變得異常的寒冷,氣溫經常在零下20℃至零下25℃,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0℃。春季多風,平均每月大風4-5次,狂風怒吼,飛沙走石,聲音凄厲可怕。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北部一般在50-70毫米,南部一般在15-30毫米,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空氣十分干燥,風沙危害始終威脅著盆地周邊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部盛行西北風,使沙丘向東南方向移動,沙漠東部盛行東北風,使沙丘向西南方向移動,塔克拉瑪干流動沙丘總的移動方向是自北向南。故塔克拉瑪干沙漠不不斷向南擴張,向著昆侖山麓推進。2000多年來沙丘平均向南移動了100千米左右,使絲綢之路南道的絕大部分的古城被風沙湮沒。
現在,整個新疆和西部沙漠化都很嚴重,水力資源普遍短缺,嚴重威脅著西部的經濟發展,必須從西藏調水和土方到塔里木盆地,把塔克拉瑪干沙漠變成千畝肥沃良田,讓水再變成水蒸汽進入甘肅、內蒙、準噶爾盆地等西北沙漠地區,改善整個西部和西北部生態環境,為西部和西北部經濟崛起解決基礎問題。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可為新疆帶來年徑流總量1300億立方米水。工程主干道東南起西藏雅魯藏布江與其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西北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處進入塔里木盆地,中間鏈接江愛藏布江、波倉藏布江、扎加藏布江、拉薩河、尼洋河等等多條河流。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流出國境年徑流總量是1600億立方米,在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年徑流總量是1200億立方米,藏水入疆工程在1200億立方米中取其1000億立方米,引入到新疆,加上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經過的其它河流年徑流總量絕對會在1300億立方米以上,目前整個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總量才429億立方米,每年1300億立方米水完全可以把塔里木盆地變成良田,其余的水改造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海拔2800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之間落差相差1000米,中間地平面平均海拔是5000米。從西藏調水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走的不是明渠,全部是走隧道的暗渠。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可分為十段,每一段都有水源,工程建成每一段都是一個完整的引水工程。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路線是: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尼洋河的八一鎮--拉薩河的拉薩市--格仁錯湖--扎加藏布江的吳如錯湖--波倉藏布江的達側錯湖--江愛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三河并流的戈木錯湖--拉雄錯湖--牙代蘇拉卡河的羊湖--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主干道分為十段:第一段是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到牙代蘇拉卡河的羊湖;第二段是從牙代蘇拉卡河的羊湖到拉雄錯湖;第三段是從拉雄錯湖到三河并流的戈木錯湖;第四段是從三河并流的戈木錯湖到江愛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第五段從江愛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到波倉藏布江的達側錯湖;第六段是從波倉藏布江的達側錯湖到扎加藏布江的吳如錯湖;第七段扎加藏布江的吳如錯湖到格仁錯湖;第八段是從格仁錯湖到拉薩河的拉薩市;第九段是從拉薩河的拉薩市到尼洋河的八一鎮;第十段是從尼洋河的八一鎮到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從第一段新疆莫勒且河到牙代蘇拉卡河的羊湖建設工程完成以后就可以把牙代蘇拉卡河和羊湖水引入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再完成第二段把拉雄錯湖水引入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樣一直到把第十段雅魯藏布大峽谷水引入到新疆,每一段工程在地面上都有自己的水源,每竣工一段就是了一個完整的引水工程。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中間三大水源。第一大水源是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海拔2900米,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到達八一鎮是海拔2700米,在八一鎮地面上建立水渠,把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90%的水引到八一鎮段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第二大水源是雅魯藏布江與拉薩河交匯處,雅魯藏布江與拉薩河交匯處海拔是3500米左右,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到達拉薩市的海拔是2600米,把雅魯藏布江與拉薩河交匯處水引到拉薩市段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第三大水源是以達側錯湖為中心的地面湖泊河流群,把這些湖泊河流通過地面水渠或者凍土層下面隧道連接起來引到達側錯湖進入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例如,達側錯湖西南昂孜錯、當惹雍錯、許如錯、扎日南木錯、塔若錯、扎布耶茶卡、仁青休布錯、昂拉仁錯湖等等,達側錯湖東北色林錯、扎加藏布江、其香錯、茲格塘錯、瑪錯湖等等。
在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上建立二十座左右水電站,完全滿足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需求。從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向東南開始建設第一段,以后每建設一段海拔就要平均向上抬高100米左右,這樣到達取水河口正好海拔是2800米,其實,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海拔是2800米以上。這樣每段兩邊的落差都在100米左右,從西北東南2800米向西北每段100米逐步遞減,在地下可建立十座水電站。每段地面上都有自然形成的河流和湖泊,這個落差更大,與工程水渠之間的落差3000米左右,在河流和湖水進入藏水入疆主干道的地面上可以再建十座左右的水電站。其中,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蘊藏了豐富的水力資源,大峽谷圍繞著南邊巴瓦峰拐了個馬蹄形大拐彎,大拐彎入口海拔2900多米的派區至海拔680米墨脫背崩河段長度約250公里,落差達2200多米。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達4425立方米/秒,可興建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的巨型水電站,年發電量可以超過3000億千瓦時,2014年長江三峽水電站2014年全年發電才988億千瓦時,是長江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的好幾倍,完全可以滿足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的需求。發電得到的收入可用于還修建藏水入疆工程貸款資金,更加可以提升西藏經濟收入,以后西藏財政不但不需要中央和其他地方政府補貼,還可以用于西藏的投資和建設,造富西藏人民。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不但是一個引水項目,還是一個集發電、運輸和旅游等為一體的綜合工程。藏水入疆主干道是暗渠也就是地下河流,是我們通常說的隧道,在隧道、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技術是世界一流的,決定沒有問題。現在,我們就是要挖隧道,挖一個大隧道,在這個大隧道里面要建設一條鐵路和一條公路,用來拉隧道里面的土方和車輛行走,從西北下游向東南上游施工,第一段主干道竣工以后,在鐵路和公路外面修建三層透明的玻璃鋼,把鐵路和公路包起來,第一段主干道地面上水源的水從玻璃鋼上面和左右通過,我們再向前對第二段工程施工,第二段工程產生的土方通過竣工第一段工程的透明玻璃鋼里面的鐵路和公路運輸到塔里木盆地,這樣一段一段的施工,即不耽誤正常引水,又不耽誤繼續施工,在水電站落閘停水后,我們還可以對隧道進行擴建和維修。在主干道全部竣工后,隧道里面的鐵路和公路就會成為西南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通過拉薩市到烏魯木齊市最近的運輸大通道,可以收取運輸和過路費。我們站在透明的玻璃鋼里面向上和左右看就像在海底世界公園一樣,也可以發展旅游產業,再為西藏增添一個經濟增長點,并且,多增加一個隧道維修費的來源。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兩邊同時向中間施工,產生的土方可以分為兩部分。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在尼洋河八一鎮的海拔是2700米,八一鎮本身海拔是2980米,也就是說工程隧道與地面之間距離只有280米,可以在八一鎮向東西兩邊同時施工,向東到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取水處,向西到塔里木盆地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方向,在八一鎮施工產生的土方由尼洋河水帶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后,到達印度洋,在八一鎮施工產生的土方也可以用來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水電站。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在塔里木盆地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產生的土方用于覆蓋塔克拉瑪干沙漠,在上面鋪路、修渠、建橋和植樹種田。用這些土方在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建立扇形三角洲,同時以扇形向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逐漸覆蓋,在上面建水渠、鋪路、植樹種田、發展農業。
準噶爾盆地南引北調水利工程
準噶爾盆地南引北調水利工程是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準噶爾盆地位于中國新疆的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準噶爾盆地位于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側為準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規則三角形,地勢向西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烏倫古湖(布倫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瑪納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點。南北寬450公里,東西長700公里,面積18萬平方公里。盆地一般海拔400米左右,東高(約1000米)西低。盆地腹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占盆地總面積的36.9%。盆地西部有高達2000米的山嶺,多缺口,西北風吹入盆地,冬季氣候寒冷,雨雪豐富。
盆地內平原可分為北部平原、南部平原和中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三部分。北部平原北起阿爾泰山南麓,南抵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北部平原風蝕作用明顯,有大片風蝕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古爾班通古特沙沙漠,盆地中部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沙漠。盆地南部平原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農業區,日平均氣溫大于10℃的溫暖期約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產棉花、小麥。盆地中部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優勢,流動沙丘僅占3%。沙漠區年降水量約100毫米,冬季有穩定積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蓋度約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約20%。丘間洼地生長牧草,夏季缺水,曾作冬季牧場,現已定點打井,夏季亦可放牧。艾比湖東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風移動沙丘,阻塞交通,危害農田。額爾齊斯河谷亦有沙丘多處,冬季風大,不能形成穩定積雪,春季作物難以生存。
在準噶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架水渠自動灌溉系統。烏東河、烏西河、準噶爾河和五條扇形主干高架水渠已經互聯互通,再以縣市為單位建立多條高架支渠,鏈接自己境內主干高架水渠把水引到地面沙漠,支渠高度要低于主干高架水渠,主干渠和支渠兩邊都有自動噴水設備,把水噴向兩邊深處沙漠,以高架水渠為中心在兩邊植樹造林、灌溉農田和發展畜牧業等,使準噶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變成中國糧食和畜牧業基地。準噶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主和支高架水渠互聯互通,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架水渠自動灌溉系統。
藏水入疆工程就是西部和西南部基礎性交通運輸網絡,這個基礎性交通運輸網絡把準噶爾盆地、烏魯木齊、塔里木盆地、拉薩市和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連接起來,成為西部和西南部最主要的交通運輸網絡。
看完此文,大家都默默的轉了!
-
今晚全印度都炸窩了!亞投行最大投資項目"藏水入疆"工程雷霆啟動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最大投資項目是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使56萬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和18萬平方公里準噶爾盆地的沙漠變成綠洲、牧場和千里沃野,在新疆創造1.2億個就業崗位,使中國3200萬個貧困家庭脫貧,實現中國西部經濟崛起。
藏水入疆工程方案:
新大西線藏水入疆工程方案通過人工壩洞渠聯通中國西部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香日德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鐵木里克河和米蘭河流域的水資源形成水網,借助人工智能化智慧和互聯網思維科學調度和配置水網水資源。
在緩解東南亞和南亞次區域洪災(或旱災)發生,整合亞洲次區域生存紐帶和經濟版圖的同時,可綜合利用水網水源資源開發柴達木盆地和(與法國面積相當的)塔里木盆地的國土資源。雅魯藏布江至米蘭河水網樞紐主干工程(不含自然河道利用)。
人工水渠和引水隧道總長約1300KM,可引藏水入疆約1000億M3,在香日德河、格爾木河和米蘭河形成約3.5個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的引水發電站群,可為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之中國西部發展和人口增長與亞洲次區域生存需求問題提供解決辦法。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簡稱亞投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總部設在北京。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0億美元,是亞投行最大股東。
中國主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的是實現“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西部崛起。讓西方國家都加入,把世界各國資金通過亞投行投資到中國,服務于“中國崛起”戰略目標,并且,用亞投行把中國和亞洲及西方各國利益綁在一塊,讓各國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投資和共同收益的局面,減少中國崛起過程中出現的外部壓力和不必要的麻煩,把美國的壓力化解于無形。
2015年5月,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國是57個,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奧地利、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和巴西等國。
中國所以發起組建亞投行這個專為亞洲國家基礎設施項目量身打造的基礎設施開發性機構,主要是從亞洲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現狀考慮的,這也是亞洲國家加入亞投行的理由,但是,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項目是入股亞投行的西方國家的第一選擇,在亞投行最具有競爭力。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之所以用本國納稅人的錢入股亞投行,主要就是為了賺錢,給本國人民發福利,以達到長期執政的目的,在他們眼里最好賺錢的基礎設施項目就是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項目,首先,中國是給全球提供新的增長點,是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把錢放投資在中國基礎設施能增值;其次,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有錢還貸款,不像美國,政府發工資的錢都沒有,美國政府每年都要關門半個多月;再次,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不像希臘、斯里蘭卡等西方選舉制度國家,換了一個政黨上臺就可以推翻上屆政府簽的合同,說不還款就不還款,在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最后,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快,工期短,還款周期也短,是債主的最愛。總之,一句話,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項目安全有保證來錢快是入股亞投行的西方國家的第一選擇。
“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大基礎性工程
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之后,中國會像主導成立亞投行一樣,按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模式,成立亞歐大陸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專門為鏈接亞洲和歐洲之間互聯互通工程的基礎設施量身打造一個國際融資機構,從戰略上再向推進一步;但是,在戰術上中國會推動亞投行后退兩步,第一步不在亞洲之外開展業務,第二步盡量減少亞洲業務量,主要服務于中國“一帶一路”沿岸亞洲國家和中國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500億美元,是亞投行最大股東,中國在亞投行有擁有決定性的話語權,想在亞投行為中國做項目融資困難不大。中國完全可以用世界各國資金投資到中國西部基礎設施,創造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再造一個新中國,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就是這樣一個項目,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處于亞歐腹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間點上,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基礎性工程。
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是世統派智庫策劃的中國政府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交的一個中國融資項目,藏水入塔綜合基礎工程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工程,將為中國創造1.2億個就業崗位,在未來三十年將會成為中國社會穩定的鋼鐵長城。
中國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就是把西藏的水引入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集調水、治沙、灌溉、水電站、農林牧、脫貧、城鎮化、交通和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基礎工程。首先工程每年從西藏調1300億立方米水用于改造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把面積56萬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變成千里沃野和耕地良田,18萬平方公里準噶爾盆地變成肥美的牧場,創造1.2億人口就業崗位,使3200千萬個貧困家庭脫貧;在80萬平方公里沙漠盆地上空用混凝土和鋼筋建立鐵路公路一體的高架橋自動水渠灌溉系統,就地解決1.2億人口住房和生活,進行城市化建設,能消化鋼鐵、水泥和能源等中國過剩產能的95%以上,以帶動東部企業向西部轉移,作為開發大西部的基礎;在工程主干道上建設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20座左右大型水電站,發電量是長江三峽水電站的4倍,提供西部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電能;工程另一部分是建立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向西通過拉薩市和塔里木盆地到烏魯木齊的西南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網絡,作為拉動西部經濟發展的動力;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將使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多提高3%。
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位于天山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約550千米,面積56萬平方千米,大體呈菱形,為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大沙漠東西綿延1000千米,南北寬約400千米,面積相當于9個多臺灣省的大小,達33.76萬平千米,占全國沙漠面積的47.3%,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七大沙漠之一,是僅次于西亞魯卜哈里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內部沙丘連綿起伏,一般高70-80米,最高可達250米,沙漠內部植被稀少,多為流動沙丘。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盆地中部塔克拉瑪干沙漠海拔1100-1300米,地勢由西高東低,并稍微向北斜,地勢的最低點是位于盆地東端的羅布泊洼地,海拔781米。邊界受東西向和北西向深大斷裂控制,成為不規則的菱形,并在東部以70千米寬的通道與河西走廊相接。塔里木盆地居亞洲大陸中心,氣候干燥,雨量特少,如若羌1957年全年降水量3.9毫米,民豐安迪爾1966年降水量5.0毫米,蒸發量卻很大,若羌達2952毫米,故以風力作用為主,風速常在5米/秒以上,石蘑菇和風城地貌發育。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天山、昆侖山阻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濕氣流的進入,降水量小,氣候變化大。夏季炎熱少雨,光腳不能在沙漠中站立一分鐘,因為沙面溫度高達70-80℃。冬季氣候又變得異常的寒冷,氣溫經常在零下20℃至零下25℃,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0℃。春季多風,平均每月大風4-5次,狂風怒吼,飛沙走石,聲音凄厲可怕。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北部一般在50-70毫米,南部一般在15-30毫米,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空氣十分干燥,風沙危害始終威脅著盆地周邊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部盛行西北風,使沙丘向東南方向移動,沙漠東部盛行東北風,使沙丘向西南方向移動,塔克拉瑪干流動沙丘總的移動方向是自北向南。故塔克拉瑪干沙漠不不斷向南擴張,向著昆侖山麓推進。2000多年來沙丘平均向南移動了100千米左右,使絲綢之路南道的絕大部分的古城被風沙湮沒。
現在,整個新疆和西部沙漠化都很嚴重,水力資源普遍短缺,嚴重威脅著西部的經濟發展,必須從西藏調水和土方到塔里木盆地,把塔克拉瑪干沙漠變成千畝肥沃良田,讓水再變成水蒸汽進入甘肅、內蒙、準噶爾盆地等西北沙漠地區,改善整個西部和西北部生態環境,為西部和西北部經濟崛起解決基礎問題。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可為新疆帶來年徑流總量1300億立方米水。工程主干道東南起西藏雅魯藏布江與其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西北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處進入塔里木盆地,中間鏈接江愛藏布江、波倉藏布江、扎加藏布江、拉薩河、尼洋河等等多條河流。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流出國境年徑流總量是1600億立方米,在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年徑流總量是1200億立方米,藏水入疆工程在1200億立方米中取其1000億立方米,引入到新疆,加上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經過的其它河流年徑流總量絕對會在1300億立方米以上,目前整個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總量才429億立方米,每年1300億立方米水完全可以把塔里木盆地變成良田,其余的水改造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海拔2800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之間落差相差1000米,中間地平面平均海拔是5000米。從西藏調水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走的不是明渠,全部是走隧道的暗渠。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可分為十段,每一段都有水源,工程建成每一段都是一個完整的引水工程。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路線是: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尼洋河的八一鎮--拉薩河的拉薩市--格仁錯湖--扎加藏布江的吳如錯湖--波倉藏布江的達側錯湖--江愛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三河并流的戈木錯湖--拉雄錯湖--牙代蘇拉卡河的羊湖--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主干道分為十段:第一段是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到牙代蘇拉卡河的羊湖;第二段是從牙代蘇拉卡河的羊湖到拉雄錯湖;第三段是從拉雄錯湖到三河并流的戈木錯湖;第四段是從三河并流的戈木錯湖到江愛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第五段從江愛藏布江的依布茶卡湖到波倉藏布江的達側錯湖;第六段是從波倉藏布江的達側錯湖到扎加藏布江的吳如錯湖;第七段扎加藏布江的吳如錯湖到格仁錯湖;第八段是從格仁錯湖到拉薩河的拉薩市;第九段是從拉薩河的拉薩市到尼洋河的八一鎮;第十段是從尼洋河的八一鎮到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從第一段新疆莫勒且河到牙代蘇拉卡河的羊湖建設工程完成以后就可以把牙代蘇拉卡河和羊湖水引入到塔克拉瑪干沙漠,再完成第二段把拉雄錯湖水引入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樣一直到把第十段雅魯藏布大峽谷水引入到新疆,每一段工程在地面上都有自己的水源,每竣工一段就是了一個完整的引水工程。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中間三大水源。第一大水源是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海拔2900米,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到達八一鎮是海拔2700米,在八一鎮地面上建立水渠,把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90%的水引到八一鎮段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第二大水源是雅魯藏布江與拉薩河交匯處,雅魯藏布江與拉薩河交匯處海拔是3500米左右,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到達拉薩市的海拔是2600米,把雅魯藏布江與拉薩河交匯處水引到拉薩市段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第三大水源是以達側錯湖為中心的地面湖泊河流群,把這些湖泊河流通過地面水渠或者凍土層下面隧道連接起來引到達側錯湖進入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例如,達側錯湖西南昂孜錯、當惹雍錯、許如錯、扎日南木錯、塔若錯、扎布耶茶卡、仁青休布錯、昂拉仁錯湖等等,達側錯湖東北色林錯、扎加藏布江、其香錯、茲格塘錯、瑪錯湖等等。
在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上建立二十座左右水電站,完全滿足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需求。從莫勒且河上游海拔1800米向東南開始建設第一段,以后每建設一段海拔就要平均向上抬高100米左右,這樣到達取水河口正好海拔是2800米,其實,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海拔是2800米以上。這樣每段兩邊的落差都在100米左右,從西北東南2800米向西北每段100米逐步遞減,在地下可建立十座水電站。每段地面上都有自然形成的河流和湖泊,這個落差更大,與工程水渠之間的落差3000米左右,在河流和湖水進入藏水入疆主干道的地面上可以再建十座左右的水電站。其中,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蘊藏了豐富的水力資源,大峽谷圍繞著南邊巴瓦峰拐了個馬蹄形大拐彎,大拐彎入口海拔2900多米的派區至海拔680米墨脫背崩河段長度約250公里,落差達2200多米。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達4425立方米/秒,可興建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的巨型水電站,年發電量可以超過3000億千瓦時,2014年長江三峽水電站2014年全年發電才988億千瓦時,是長江三峽水電站發電量的好幾倍,完全可以滿足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的需求。發電得到的收入可用于還修建藏水入疆工程貸款資金,更加可以提升西藏經濟收入,以后西藏財政不但不需要中央和其他地方政府補貼,還可以用于西藏的投資和建設,造富西藏人民。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不但是一個引水項目,還是一個集發電、運輸和旅游等為一體的綜合工程。藏水入疆主干道是暗渠也就是地下河流,是我們通常說的隧道,在隧道、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技術是世界一流的,決定沒有問題。現在,我們就是要挖隧道,挖一個大隧道,在這個大隧道里面要建設一條鐵路和一條公路,用來拉隧道里面的土方和車輛行走,從西北下游向東南上游施工,第一段主干道竣工以后,在鐵路和公路外面修建三層透明的玻璃鋼,把鐵路和公路包起來,第一段主干道地面上水源的水從玻璃鋼上面和左右通過,我們再向前對第二段工程施工,第二段工程產生的土方通過竣工第一段工程的透明玻璃鋼里面的鐵路和公路運輸到塔里木盆地,這樣一段一段的施工,即不耽誤正常引水,又不耽誤繼續施工,在水電站落閘停水后,我們還可以對隧道進行擴建和維修。在主干道全部竣工后,隧道里面的鐵路和公路就會成為西南從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通過拉薩市到烏魯木齊市最近的運輸大通道,可以收取運輸和過路費。我們站在透明的玻璃鋼里面向上和左右看就像在海底世界公園一樣,也可以發展旅游產業,再為西藏增添一個經濟增長點,并且,多增加一個隧道維修費的來源。
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兩邊同時向中間施工,產生的土方可以分為兩部分。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在尼洋河八一鎮的海拔是2700米,八一鎮本身海拔是2980米,也就是說工程隧道與地面之間距離只有280米,可以在八一鎮向東西兩邊同時施工,向東到雅魯藏布江與帕隆藏布-易貢藏布匯合處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取水處,向西到塔里木盆地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莫勒且河方向,在八一鎮施工產生的土方由尼洋河水帶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后,到達印度洋,在八一鎮施工產生的土方也可以用來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水電站。藏水入疆工程主干道在塔里木盆地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產生的土方用于覆蓋塔克拉瑪干沙漠,在上面鋪路、修渠、建橋和植樹種田。用這些土方在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建立扇形三角洲,同時以扇形向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逐漸覆蓋,在上面建水渠、鋪路、植樹種田、發展農業。
準噶爾盆地南引北調水利工程
準噶爾盆地南引北調水利工程是藏水入疆綜合性基礎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準噶爾盆地位于中國新疆的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的內陸盆地。準噶爾盆地位于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西側為準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規則三角形,地勢向西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烏倫古湖(布倫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瑪納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點。南北寬450公里,東西長700公里,面積18萬平方公里。盆地一般海拔400米左右,東高(約1000米)西低。盆地腹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占盆地總面積的36.9%。盆地西部有高達2000米的山嶺,多缺口,西北風吹入盆地,冬季氣候寒冷,雨雪豐富。
盆地內平原可分為北部平原、南部平原和中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三部分。北部平原北起阿爾泰山南麓,南抵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北部平原風蝕作用明顯,有大片風蝕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古爾班通古特沙沙漠,盆地中部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沙漠。盆地南部平原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農業區,日平均氣溫大于10℃的溫暖期約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產棉花、小麥。盆地中部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優勢,流動沙丘僅占3%。沙漠區年降水量約100毫米,冬季有穩定積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蓋度約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約20%。丘間洼地生長牧草,夏季缺水,曾作冬季牧場,現已定點打井,夏季亦可放牧。艾比湖東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風移動沙丘,阻塞交通,危害農田。額爾齊斯河谷亦有沙丘多處,冬季風大,不能形成穩定積雪,春季作物難以生存。
在準噶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架水渠自動灌溉系統。烏東河、烏西河、準噶爾河和五條扇形主干高架水渠已經互聯互通,再以縣市為單位建立多條高架支渠,鏈接自己境內主干高架水渠把水引到地面沙漠,支渠高度要低于主干高架水渠,主干渠和支渠兩邊都有自動噴水設備,把水噴向兩邊深處沙漠,以高架水渠為中心在兩邊植樹造林、灌溉農田和發展畜牧業等,使準噶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變成中國糧食和畜牧業基地。準噶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主和支高架水渠互聯互通,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架水渠自動灌溉系統。
藏水入疆工程就是西部和西南部基礎性交通運輸網絡,這個基礎性交通運輸網絡把準噶爾盆地、烏魯木齊、塔里木盆地、拉薩市和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連接起來,成為西部和西南部最主要的交通運輸網絡。
看完此文,大家都默默的轉了!
16年 |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為何遲遲不動工 已活久忘
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至今仍處于研究階段,尚未有開工時間表。崔荃從來沒有想到,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進展會如此緩慢。這位1987年就到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會)負責西線工程的老專家至今仍在為此勞碌奔走。
“都研究60多年了,可以建了。”崔荃迫切希望,國家能夠盡快把西線工程的建設提上日程,尤其是在東線和中線工程相繼通水后。同樣著急的還有崔荃的繼任者、現任黃委會南水北調西線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的楊立彬以及寧夏、內蒙古、甘肅、陜西在內的多個黃河上游省區,它們將西線工程當作救命稻草,希望借此緩解日益緊張的用水問題。不過,西線工程到底何時能破土動工,崔荃、楊立彬們都不知道,“只能等著”。他們甚至擔心,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忘了還有這個工程。
16年后重提西線工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再次被提起,已是16年后。
1978年,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興建把長江水引到黃河以北的南水北調工程”。
一年后,水利部成立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統籌協調全國的南水北調工作,南水北調至此正式由內部想法落實到政策執行上。
為加快推進南水北調的前期調研工作,南水北調辦公室做了詳細的部門分工:黃委會負責西線工程、長江水利委員會負責中線工程、淮河水利委員會負責東線工程。 此后,黃委會重啟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勘察工作,在1978~1985的8年間又組織了4次考察活動,在梳理總結以往多次西線調研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更深一步規劃西線調水方案。
“此時的調水線路研究范圍大大縮小,放棄了以往提出的遠距離調水,改由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等3條距離黃河比較近的長江支流調水,每條河流研究一條調水方案。”崔荃說。
考察結束后,黃委會最終提出了從上述3條河流到黃河調水的條規劃線路,但這4條線路不是自流方案,均是落差500米左右的抽水方案,“自流方案的線路會比較長,為了降低壩高,減少長度才設置了抽水方案”。在黃委會結束此次調查的兩年后,當時的國家計委決定將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規劃研究項目,要求“八五”期間繼續推進,并要求黃委會在1995年(后延至1996年)完成西線工程規劃研究綜合報告。
彼時,按照國家計委的要求,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重點放在論證上述幾條調水工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上,不再是此前多次重復的前期基本資料調查。國家計委為此還特別要求地礦部等四部委以及黃河中上游6省區積極協助調查。
也是在這一年,國務院審議通過關于黃河水資源分配的“八七”分水方案,確定了黃河實行水資源定額分配的原則,這是國內最早,也是目前僅有的大江大河分水方案。“
分水方案的出臺代表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已經出現,且分水方案未能滿足沿岸各省區的用水需求,因此很多省區轉而將希望寄托在西線工程上,希望借由西線調水來緩解用水緊張。”崔荃說。
此后,青海、山西、寧夏等沿黃省份曾數次向國務院請求加快西線工程規劃工作,直接推動了西線工程的規劃研究進度。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必要性
黃河是我國西北、華北的重要水源。黃河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580億立方米,20世紀
5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徑流量122億立方米,到90年代,年均耗用河川徑流量已達307億立方米(其中流域外耗用106億立方米);20世紀50年代入海水量480億立方米,90年代僅120億立方米。嚴重缺水,造成黃河下游頻繁斷流,供需矛盾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水質污染加重,對河口地區的濕地和生物多樣性構成嚴重威脅,同時使黃河主河槽淤積增加,平灘過流能力減少,防洪負擔加重。
1999年對黃河干流實行水量統一調度以來,斷流的現象雖有緩解,但黃河流域屬資源性缺水地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西部大開發的實施,需水量不斷增加,黃河流域未來缺水的形勢更為嚴峻。據預測,黃河流域在充分考慮節水的情況下,下游流域外供水按國務院分水指標控制,正常來水年份2010年流域缺水40億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億立方米,中等枯水年份缺水更多。
四川學者“上書”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九大問題拷問“人工天河”
它時而隱顯在崇山峻嶺間,時而漂浮在漫漫草原中,時而游走于戈壁黃沙,經過貫通巴顏喀拉山的總計長達490公里的輸水隧洞后,再橫跨雅礱江、大渡河,最后呼嘯至黃河。
按照規劃,西線工程主要目標是將長江上游大渡河、雅礱江支流和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之水調至黃河上游,解決黃河流域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6省(區)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
作為繼三峽工程之后中國啟動的又一項世界級工程,南水北調的主要目標是將長江水分東線、中線、西線調往嚴重缺水的華北和西北地區。
東線、中線工程已于2002年底開工;西線工程計劃于2010年開工,分三期實施,調水規模總計約為170億立方米。
根據規劃,40年間西線工程將完成投資3040億元(2000年估價),也有人估算實際可能超過5000億,雖然,西線工程調水量僅占南水北調總調水量的37.9%,但工程投資額卻超過了60%。與東線、中線工程相比,西線工程要復雜艱巨得多、影響深遠得多。
停滯的項目
5年后,經過多輪專家論證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綱要及第一期工程規劃報告》(以下簡稱規劃報告)出爐。和5年前的研究報告相比,規劃報告改動較大。
規劃報告共規劃了12條引水線路,包括4條通天河引水線路、5條雅礱江引水線路、3條大渡河引水線路,比研究報告多出3條引水線路,其中9條自流線路、3條抽水線路。
除上述提到的3條推薦線路外,其余9條規劃引水線路皆為重新設計,與之前的研究報告完全不同。
即便是上述提到的3條推薦線路,引水量的設計也更為保守。比如“雅礱江長須-黃河恰給弄”此前設計的可調水量是40億立方米,新版的改為35億立方米;大渡河此前設計的可調水量是50億立方米,新版改為40億立方米。
規劃報告最終給出了5個備選方案,形成了兩種調水組合,調水量分別為160億立方米和170億立方米,“這基本能夠緩解黃河流域2050年以前的缺水情況。”
2002年,國務院正式批復《南水北調總體規劃》,確定將從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到黃河上游,其中通天河55億~80億立方米,雅礱江35億~40億立方米,大渡河30億~50億立方米,規劃年均調水120億~170億立方米。
但這并沒讓崔荃和楊立彬興奮太久。此后,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工程陸續開工建設,但西線工程卻始終留在規劃階段。
直到14年后的今天,南水北調的東、中線工程都已建成通水,西線工程還未起步。
“這中間很多人提了意見,包括調水線路和調水量,我們一直在不停地調整方案。”楊立彬告訴本刊記者,黃委會甚至還邀請專業機構評估調水可能給水生物帶來的影響,“盡一切努力去完善方案。”
他認為,導致西線工程進展緩慢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調水區域屬于少數民族聚集區,民族宗教問題復雜;一是工程區內的地質條件復雜,建設難度高,投資大。
當然,西線工程也引發了一些省份的疑慮,比如四川。因為目前確定的調水線路基本上都位于四川境內,由于擔心調水會影響其下游水電站的發電,四川一直并不積極,甚至激烈反對。
西線工程目前處于停滯狀態的現實,短期內頗難改變。
“西線工程的建設方案至今仍停留在黃委會層級,尚未送達國務院審核。”楊立彬說,至于何時能夠進入建設階段,他也不知道。而他能做的,就是繼續完善西線方案。 來源: 中國建筑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李津成: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前期論證應快開展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前期論證工作應盡快啟動。”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南水北調原副主任李津成在政協小組會上表示。
南水北調是我國緩解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根據2002年國務院批復的《南水北調總體規劃》,南水北調工程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成我國“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
“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相繼建成通水,綜合效益逐步顯現。但西線前期工程前期工程進展緩慢。”李津成表示。
據李津成介紹,西線工程將從長江流域向黃河流域調水,解決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促進多民族共同發展、保障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同時實施西線調水對保持黃河生態基流,保護母親河安全重大,可以增加黃河清水水量,減少上中游泥沙淤積,補償多年來人類活動對黃河水生態的傷害。”李津成說。
在李津成看來,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的相繼通水為實施西線工程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應盡快啟動西線工程的前期論證工作。
來源:人民政協網 黃河網
我的黃河故事丨難忘的南水北調西線查勘夜
文/崔荃
參加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工作至今,我已到青藏高原查勘有30余次,風雨交加,雷電冰雹的天氣并不少見,但再沒有像1988年在青藏高原經歷的那次暴風雨那樣,能讓我如此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了。
那年的7月29日,我們騎馬來到位于青藏川西高原的雅礱江源流,考察長須調水壩址。傍晚查勘隊駐扎在雅礱江畔,白色的馬庵帳篷、綠色的充氣帳篷和彩色的旅游帳篷一字排開,夕陽西下,太陽的余暉不失時機地在萬物輪廓上鑲著金邊,山的陰影漸漸吞噬著明媚的空間,炊煙飄蕩四散,牦牛馬匹悠閑地啃著青草,高原顯現出它的恬靜溫柔,讓我暫時忘記了難受的高原反應,身心沉浸在美麗的高原風光中。
不久,西南生出一團烏云,潑墨般擴展著,漸漸彌漫了整個天際,剛才還斜陽夕照的高原變得漆黑一團,狂風夾著雷鳴電閃裹著冰雹凍雨鋪天蓋地而來,仿佛要蕩滌一切罪孽,凈化大千世界,高原展現出它的威嚴壯烈,使人對大自然頓感敬畏。雷電像是在頭頂暴閃,肆虐的狂風任性地摧殘帳篷,像是要把帳篷扯成碎片,或將帳篷吹得氣球般送上天空。隊友有的按緊帳篷底邊,防止風將帳篷吹走;有的手撐鋼架,以防帳篷倒塌。這時,大家忽感撐鋼架的手疼痛冰冷,原來寒雨夾冰雹而下,鋼管變得冰冷凍手,大家只好手持飯盒支撐鋼架。但是風越來越大,狂風突然拔起帳篷一角的木樁,固定木樁的繩索像鞭子一樣抽打著草地,門字形的鋼管也發生了扭曲,帳篷坡面的排水功能幾近喪失,里面下起小雨,淋濕了被褥行李。我們只好轉移到尚且安全的旅游帳篷內,平常住三個人的帳篷擠進了8個人。忙碌過后,大家不顧擁擠與被褥潮濕,倒頭便睡。
終于熬到了天亮,走出帳篷,我們立刻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只見風消雨停,云開霧散,紅日噴薄而出,藍天彩云間劃出一道彩虹。被沖洗后的山坡草地更加青蔥翠綠,山頂白雪皚皚,江水閃閃發光,高原如此莊嚴輝煌。我仿佛置身于靈山圣境,心胸豁然開朗,神思頃刻升華,大自然以它的萬千變化啟迪著我的靈魂。調水乃為福澤眾生的善事,但風雨過后,方見彩虹,須經歷千難萬險,才能至善若水,功成德滿。暴風雨的洗禮更增強了我們將查勘進行到底的信心,大家抖擻精神,穿著被雨水淋濕的衣服,騎上駿馬,繼續長須壩址的查勘。
那一夜距今已有28年,我參與西線前期工作也近30年,回顧前期工作的起伏跌宕,從規劃論證的中東線大戰,西線無戰事的祥和靜謐,到項目建議書期間有關西線的爭論、異議、叫停的暴風疾雨,30年的工作歷程和查勘風雨夜的經歷何等相似。但自然法則早有定論,成功常在風雨后,風雨過后必見彩虹。(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來源: 黃河網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備忘錄(增訂版)
本書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進行了再研究,收錄了全國著名水利專家學者錢正英、趙業安、周學文、郭樹言、魏廷琤等同志的論述。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關系國家全局、子孫萬代的大事,其工程的不可知、不可預見、不可逆的因素很多,青藏高原無論自然地理、生態環境、人文社會等哪一個方面,都是應該保護的地方。我們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依據科學發展觀,謹慎決策。
內容節選自: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備忘錄(增訂版)
ISBN 978-7-5141-5962-2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簡介
南水北調是我國繼三峽工程之后,又啟動的一項世界級巨大調水工程。主要目標是根據科學配置我國水資源的原則,將較為豐富的長江水,分東線、中線、西線調往嚴重缺水的華北和西北地區。靜態總投資約5000億元。東線、中線工程已于2002年12月27日同時開工,西線工程計劃于2010年開始實施。
“南水北調”的設想是1952年10月毛澤東同志第一次視察黃河時提出的。之后,歷屆政府部門經過數十年的研究論證,最后確定分東、中、西三線分別向北方調水的方案。南水北調整個工程建成之后,將形成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相互連接的“四橫三縱”水網格局,達到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優化配置目標。到2050年,調水總量將達到448億立方米,相當于在黃淮海平原和西北部地區增加一條黃河的水量,可基本改變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的嚴重短缺。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具有重大意義。
西線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標是將長江上游大渡河、雅礱江支流和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之水調至黃河上游,解決黃河流域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和山西6省(區)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根據6省(區)經濟、社會、生態發展對水的需求,西線工程總體規劃綱要規定,調水規模為多年平均為170億立方米,其中,從大渡河上游支流調水25億立方米,從雅礱江上游調水65立方米,從金沙江上游通天河調水80億立方米。三個調水區年均徑流量為256億立方米,調水比例為65%~70%。工程計劃分三期實施:第一期從雅礱江、大渡河支流調水40億立方米,第二期從雅礱江干流調水50億立方米,第三期從通天河調水80億立方米,全部工程擬于2050年完成。總投資為3040億元(2000年價)。
調水工程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東起四川松潘草地,西至通天河上游楚瑪爾河口,南臨川西高原,北抵青海阿尼瑪卿山。調水工程區的主要特點:一是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地質條件復雜,地質構造呈斷裂活動性和地震活動性;二是地形北高南低,調水區比受水區低80~500米,除建高壩蓄水、修渠輸水外,還必須開鑿長達490公里(一期工程為260公里)的隧洞把巴顏喀拉山打通;三是工程區海拔3500米左右,氣候寒冷、含氧量低、氣壓低,施工時間短、困難大;四是生態環境脆弱,淹沒草原、耕地面積大,形成干熱河谷面積大,工程棄渣數量大,生態環境進一步受到影響;五是人煙稀少(每平方公里2.4人),交通不便,經濟、社會、文化處于落后狀態,施工用道路、電力、通信、機械、材料、勞動力、食品等均須由內地調入;六是地處少數民族藏族聚居區,居民篤信宗教,有獨特的文化習俗,崇拜神山、神水和喇嘛寺廟,移民搬遷工作量很大。
由于西線工程有上述特點,因而科研難度、勘察難度、施工技術難度等都很大。雖然調水總量僅為南水北調總調水量的37.9%,而工程投資卻占到整個南水北調投資總量的60.8%,說明西線工程比東中線工程都要艱巨得多。
來源 : 經濟科學出版社
這個女孩的演講,值得全世界的人深思!你是否也感到可怕?
這個女孩的演講,值得全世界的人深思!
保護環境,愛護地球,人人有責,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自己,為子孫后代!
強烈推薦。
來源:冷眼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