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環境產業“走出去”,看桑德首創葛洲壩等如何布局海外
時間:2016-08-25 09:57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葉馨、趙喜亮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內區域平衡發展的態勢,推動了產能過剩產業的國際化轉移。面對過剩產業轉移的環保需求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身的環境污染治理難題,我國的環境產業應該如何把握“走出去”的機會?
8月19日,E20環境平臺特攜手國觀智庫,舉辦了一場以“環境產業走出去”為主題的沙龍活動。來自E20環境產業圈層A、B、C方陣代表企業的高管以及政府代表等,針對環境產業“走出去”的機遇、挑戰和應對策略等進行了充分的探討。E20環境平臺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助理肖瓊,介紹了與會嘉賓并主持了該場沙龍活動。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王曉東、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技術交流部負責人段飛舟、國觀智庫總裁任力波作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政策助力環境產業“走出去”
在沙龍主題演講的開場,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王曉東,從環保產業的發展背景、政策與市場現狀、“走出去”面臨的挑戰、“走出去”的機遇與建議這四個維度,系統解析了我國環境產業“走出去”的方方面面。
王曉東特別提到,習近平主席近日在人民大會堂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習主席提出了八項要求,并強調要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向前推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支持節能環保產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若干意見》等,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環保企業應當充分借助政策提供的契機,積極實現國際化發展。
王曉東介紹說,據E20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31家環保企業已經完成或正在實現“走出去”的業務布局,足跡遍布五大洲。針對“走出去”過程中環保企業普遍面臨的五大問題,王曉東從政策引導、風險防范、平臺服務、切入點、融資和人才等角度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同時,他表示,E20環境平臺愿意為環保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搭建橋梁和通道。
“一帶一路”框架下環保產業究竟如何“走出去”?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技術交流部負責人段飛舟,在主題演講中介紹了東盟中心的情況和“中國-東盟綠色使者計劃”。
東盟中心是環保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主要承擔單位,可以為國家區域環境合作提供支撐服務。“中國-東盟綠色使者計劃”則是環保企業宣傳企業形象、了解國外市場、建立官產學聯系、尋求合作伙伴、提升自身“走出去”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據段飛舟介紹,該計劃自2011年啟動以來,已舉辦14次活動,在推動中國環保理念、制度、標準“走出去”的同時,也在幫助企業“走出去”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例如:幫助深圳企業走向柬埔寨;指導宜興環保基地企業了解東南亞國家的市場現狀及需求,為其搭建合作伙伴交流平臺;面向四川環保企業,開展“走出去”培訓等。
談及未來的主要工作,段飛舟表示,東盟中心將注重加強產業合作與能力建設合作,從而加快推動產業基地建設,并結合基地特色開展務實合作。此外,中心還將實施“海上絲綢之路綠色使者計劃”、“綠色絲路使者計劃”,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員交流,推動合作網絡以及環境技術和知識分享平臺的建設。
國觀智庫總裁任力波,隨后針對《中國環境產業“走出去”的現狀分析及國別機會研究》主題作了精彩演講。任力波認為,從規模優勢、政策支持、技術儲備看,我國的環境產業已具備“走出去”的條件,“一帶一路” 將是未來產業投資的重要方向。環境產業“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產業中的民企將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任力波介紹說,按照聯合國發展署的分類,人均GDP在3975美元至12275美元的中高收入水平國家,處于庫茲涅茨拐點附近,具有環保投資潛力的國家。在“一帶一路”的64個國家中,環保投資潛力較大的國家共有23個,其中包括中國。
通過分析我國環保企業“走出去”的案例,國觀智庫發現其存在的不足體現為:較少涉及新興市場、所在國審批嚴格、先進技術成本高、水土不服、難以推廣等。任力波以巴基斯坦水行業為例,分析了巴基斯坦水處理產業的行業狀況、市場情況和投資環境,為中國環保企業赴巴投資提供了建議,并分享了國觀智庫的國別投資機會研究情況。
環保企業布局海外的“方法論”
市場很大,環保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如何,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存在著怎樣的機遇和難點,又需要政府、平臺機構或第三方提供怎樣的支持?在沙龍的案例分享與交流環節,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遠、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冬溦、中成進出囗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肖萬駿、桑德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姜安平、藍德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助董小霞、中國葛洲壩集團水務運營公司總經理楊丹、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發展部總經理趙亮等,均與大家分享了自家企業“走出去”的戰略與案例。
作為E20環境產業圈層B方陣企業的代表,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遠,率先分享了云南水務“走出去”在東盟國家取得的一些成績,例如在泰國普吉島的水務項目。
E20環境產業圈層C方陣企業的代表,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冬溦,主要講述了博世科憑借其技術和產品在國外市場“硬碰硬”走出的發展路徑,與其間的一些突破嘗試與不足之處。
E20環境產業圈層A方陣的代表企業北控集團,為大家分享了其“引進來、走出去”、立足滇中、服務云南、面向全國、輻射兩亞(東南亞、南亞)的昆明空港環保產業園區案例,并提出了以重大環保服務采購為先導市場、激活產業要素的“走出去方法論”。
同為A方陣企業的典型代表,中國葛洲壩集團水務運營公司總經理楊丹,以企業在敘利亞的項目為例,特別提出環保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政治層面的因素,從而規避風險。
A方陣的桑德集團、首創股份,C方陣的藍德環保,以及大型央企代表中成進出囗股份有限公司,也都分享了“走出去”的項目案例,以及當中存在的問題、收到的教訓。大家視角不同,關注點各有側重。但環保企業如何消除壁壘、更好地“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是大家共同的關注點,也引發了與會人士深層次的思考。
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左)提問、中國-東盟(上海合作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技術交流部培訓交流室主任丁士能(右)發言
針對一些企業分享的案例,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技術交流部負責人段飛舟進行了專業的點評。環境保護部規劃院政策部的翁智雄博士,就一些企業存在的困惑進行了解答,并分享了有關“綠色金融”和“一帶一路”環保基金的情況。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助理肖瓊談到,當前中國的環境產業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例如,以北控、首創為代表的A方陣企業已在收購德國、新西蘭等國的環境資產,以賽諾為代表的C方陣企業也在布局國際化市場……E20環境平臺專題討論環境產業“走出去”的話題,很重要的一個契機是有東盟中心的支持和專業研究機構國觀智庫的聯合研究關系支撐。E20其實從2009年開始就致力于服務會員企業“走出去”,2012年開始與東盟中心深度合作,并已發布了系列研究成果。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王立章對沙龍活動進行了總結。他表示,該次沙龍活動討論的話題非常“接地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走出去”的頂層設計上,東盟中心在政策層面做了很多工作。國觀智庫則對產業政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國別機會研究也將為環保企業“走出去”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我國的環保產業如何“走出去”,在渠道、商業模式的選擇上,不同的企業方法不同,但如何更好地在海外市場“落地”,環保企業需要合作,從而共同應對困難,化解障礙與風險。王立章表示,E20環境平臺也愿意為環保企業的資源整合與“走出去”提供助力。
與會者合影
(觀點梳理:易貫香、趙喜亮;攝影:呂凱)
附:沙龍參會企業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中國-東盟(上海合作組織)保護合作中心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政策部)
國觀智庫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
桑德國際有限公司
中國葛洲壩集團水務運營公司
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浦華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賽諾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開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曉清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藍德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愛爾斯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紫禁城漆業有限公司
中成進出囗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億維訊科技有限公司
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大頭針PPP問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