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6日訊 自2014年以來,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在PPP方面密集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以推動、引導PPP項目實施,此舉得到了各級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并紛紛推出PPP示范、試點項目。到目前為止,PPP改革已經進行了三年。三年間成效如何?
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
12月22日,在第五屆PPP全國高校論文競賽頒獎典禮上,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在書面致辭中表示,PPP三年改革成效超過預期,已經成為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據了解,PPP是政府和私人企業之間為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基于具體項目的合作融資模式,適用于具有長期穩定收益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目前國內PPP項目的建設運營,分別由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指導,各自發布了政策指南和合同范本,各自推出了示范項目,建立了各自的項目庫。據財政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綜合信息平臺統計,截至2016年6月30日,財政部示范項目232個,總投資額8025.4億元,其中執行階段項目105個,總投資額3078億元。此前,2015年5月,國家發改委建立了PPP項目庫,第一批向社會公開推介了1043個項目、總投資1.97萬億元,當年12月第二批公開推介了1488個項目,總投資2.26萬億元。
焦小平在發言中還指出PPP改革影響深遠。第一,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開始轉變;第二,市場活力得到釋放,市場在公共產品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作用越來越大;第三,老百姓在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圍繞不同的PPP適用場景,國內迅速成長起來了一批諸如華夏幸福等行業性龍頭企業。
2002年,華夏幸福就以綜合開發PPP模式推動固安產業新城的發展,實行“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市場化管理模式,政企雙方用“契約精神”取代了“身份觀念”,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
固安新型城鎮化PPP模式,構建了產業新城整體開發的政企伙伴關系機制。通過這一機制,華夏幸福承擔了產業新城規劃、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建設、園區融資、市政運營服務等整體運營工作。這種機制有效構建了雙方的互信平臺,減少了操作成本,從“一事一議”變為以PPP機制為核心的協商制度,大大提高了城市建設與公共服務效率。
如今,華夏幸福按照固安發展模式建設運營的產業新城,已實現在京津冀、東北、長江經濟帶、珠三角的多點布局。2015年底,公司相繼在印尼和印度開始了海外產業新城的投資開發,并在馬來西亞、緬甸、越南、埃及等國家設有常駐機構。同時,華夏幸福將以東南亞、南亞為重點,兼顧非洲、美國、中東歐等地區,持續發展產業新城業務。通過投資建設和運營國際產業新城,華夏幸福構建了國際產能合作的良好平臺,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有效載體,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發展貢獻力量。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PPP官員肖光睿
亞洲開發銀行PPP高級官員肖光睿認為,因為統計口徑的不同,傳統講英聯邦國家、歐洲國家是PPP活躍地方,美國近期也開始對基礎設施表現出“熱愛”,讓人看到PPP重新爆發的跡象,從總的數據來說,現在中國財政部12萬億的項目儲備,將近1萬多億的落地項目,中國的PPP發展將改寫整個PPP全球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