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文圖
污泥是污水處理行業目前的“老大難”問題,如何讓污泥低碳環保地重新進入自然循環?我省的工程技術人員探索出了將污泥調理干化后、變廢為寶的新法子。
7月26日至27日,由省住城廳召開的“河南省污泥處理處置現場會”在中原環保港區水務分公司舉行,參會的全省各市、縣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廠)相關負責人330余人,現場參觀了行業領先的污泥閉環熱泵低溫干化項目,見識了污泥經過調理干化后,成為顆粒狀干料,可作為熱電廠搶手燃料等再利用的華麗變身。
目前,全國污水處理廠達到3000座以上,每年產生的污水處理副產品——污泥量達到3560萬噸(含水率80%)。以鄭州為例,每天,鄭州市區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含水率80%)就達1700噸左右。隨著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如何處置污泥,成為迫切的現實問題。傳統的填埋、堆肥工藝,由于二次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問題,使用場地受到很大限制;而焚燒工藝由于污泥的高含水率,需要消耗巨大能源,干化成本又太高。
致力于研發環境領域內的新技術、新模式的中原環保,是河南省內唯一一家公用事業及環境生態類國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其吸引眾人參觀的污泥閉環熱泵低溫干化項目,有啥獨特之處?如何實現污泥華麗變身?
記者現場了解到,目前,污水處理行業處理污泥的方式通常為離心式、壓濾式以及板框機脫水,污泥含水率通常為80%。該干化項目通過專業化系統,實現污泥的低成本、資源化干化處理。
首先,在污泥調理方面,之前,每噸絕干污泥需加石灰200公斤,鐵鹽(三氯化鐵)150公斤。2016年初,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新型污泥調理劑,每噸干泥只需加純液體調理劑10公斤,不改變污泥性狀,使污泥后續處置方式無論是堆肥、干化,都變得更容易。同時,經過改造,污泥處理費用由之前的折合每噸水0.085元,將至折合每噸水0.06元。
其次,污泥的干化是一種深度脫水,是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污泥中去除大部分水分的過程。污泥閉環熱泵低溫干化項目的核心,是中原環保經過近2年多的努力,研發出的具有占地面積小、建設周期短、運營成本低以及對環境無影響的污泥閉環熱泵低溫干化機。該干化機工作原理是利用熱泵出口的熱風,將污泥中的水分蒸發帶走,經過過濾器后通過熱泵的蒸發器,將濕空氣中的水分凝結,然后經過熱泵的冷凝器加熱,去干化機加熱污泥。
據中原環保專業技術人員介紹,該項目可在現有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改造,將市政污泥(含水率50%-80%之間)經低溫干燥處理后含水率降至20%-30%,整個干化裝置密閉,不會產生不良氣體,干化后污泥可以再進行資源化利用,如建材利用、熱電廠摻燒發電、生物質燃料等,“可以說,中原環保這項技術研發為污泥處置的‘老大難’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對推動全省乃至全國的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來源:大河客戶端
實習編輯: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