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已于2003年7月1日起實施。為了便于考生準確的理解和查找,考拉小編特整理了最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全文獻給大家!且考拉網會及時更新各種最新國家政策文件,敬請關注考拉網!該資料僅限于學習參考使用,若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正和見諒,最終以中國環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為準。
一線污水處理廠廠長及專家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看法
時間:2017-07-27 10:26
來源:中宜環科環保產業研究
作者:李瑞玲
2015年11月4日,環保部發布《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對已實施10余年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進行首次修訂。
2017年4月份,由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與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共同組織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實務培訓首期技術班水務競技沙龍上,來自67個公司的100多名廠長(共8組)結合各廠的經驗對該征求意見稿的指標項次、監測方法、可達性等進行了探討。同時,我們也邀請了清華大學施漢昌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王洪臣教授、江南大學李激教授、江蘇省(宜興)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陳珺總工、中持綠色李彩斌總經理5位專家進行了點評。
一線污水處理廠廠長對標準的看法和共識
1、執行新標準,需要考慮深度處理技術的成熟度
“現在執行的GB18918-2002標準實際上已經比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標準嚴格。在全國很多地方還沒有實行一級A標準的情況下,又前置性的推出這種排放限值,會造成很多剛剛改造完1年的污水處理廠可能又要進一步改造”,義烏市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楊春榮講到。對于這個標準,需要考慮深度處理技術的成熟度以及配套的設備與實施是否跟得上,未來改造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也需要提前考慮。
2、新標準,需要考慮電耗、藥耗、碳源的增加與污染物降低間的平衡
征求意見稿的限值提高很多,以現在成熟的水處理技術也能達到,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大量的電耗、藥耗及碳源的增加。杭州市排水有限公司七格污水處理廠廠長嚴國奇提到,“污水處理廠在從一級B提標到一級A過程中,我們已經切身感受到了能耗和藥耗的大量增加”。新增加的能耗和藥耗也是對碳排放的貢獻,而碳排放的增加與最終污染物的減少之前的平衡在制定新標準時需要考慮。
3、對征求意見稿中一些指標項次限值的意見與建議
糞大腸菌群:建議刪除,或從寬規定
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出水糞大腸菌群限值為1000個/L,這比自然水體(20000個/L)及自來水廠的要求均要低,而糞大腸菌群進入自然水體會快速繁殖,對其控制值得商榷。同時,多個廠長反映,考核指標中雖明確指出以24小時混合樣作為監測水樣,但目前考核采樣仍以瞬時樣為主,取完樣之后可能要過一天才能監測。“污水處理廠在投加次氯酸鈉和氯之后糞大腸菌群瞬時已經達標了,但是經過一天的分裂繁殖可能又超標了,監測的水樣取樣方式和保存方式都值得研究”,義烏市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周建新提到。同時,建議根據污水處理廠出水的去處制定消毒控制指標。
COD:由50 mg/L降為30 mg/L值得考慮
水體富營養化的影響指標主要為氮、磷等,需要對TN、TP、BOD5等進行控制,但COD指標由50mg/L降為30mg/L需要考慮。對于污水處理來說,一是污水廠出來的COD由于可生物降解的COD已經去除,因此排放到河道中的COD對溶解氧影響不大;二是“脫氮時需要增加碳源,加碳源會導致COD升高,TN和COD同時控制也是個矛盾”,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運行主管鮑資茂講到。
SS:由10 mg/L降為5 mg/L,檢測難度大
出水SS指標小于10 mg/L一般很難檢測出來,降到5 mg/L檢測更難。在實際經驗中發現,SS檢測取樣100ml誤差會很大,取樣300-500ml誤差較小。在實際化驗時,SS指標為5 mg/L,“化驗員可能手一抖,就超標了”。
重金屬:市政污水處理廠沒有去除能力
多個污水廠廠長反映,市政污水處理廠一般采用生化處理方法,對于重金屬基本沒有去除能力。增加重金屬指標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執行。
選擇性控制指標:指標項次多,且污水處理廠實際沒有去除能力
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城鎮污水處理廠應每年至少一次對表2中列出的所有項目進行采樣監測,檢測出的項目均納入選擇控制項目。表2中選擇性控制指標82項,項目多,檢測費用昂貴,同時,即使檢測出,市政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法對這些指標也無法控制。
4、檢測方法與考核或督查中實際做法沖突
對于監測方法,征求意見稿以及之前的要求均為“取樣頻率為至少每2h 一次,取24h 混合樣,以日均值計”。多個污水廠廠長反映,在實際考核或督查中,基本均是瞬時取樣,并以此為標準。執行與方法的不一致也讓污水處理廠“有苦說不出”。
專家觀點
施漢昌:大家都來自污水處理廠,提了許多非常好的建議和問題。這些問題肯定可以通過這個會議以及參加標準制定的專家反應到環保部,讓這個標準更切實際。毋庸置疑,增加成本是肯定的,不然達不到更高的標準。從中央政府的重視度來看,寧可多花點錢也要把環境治理好。
有兩個問題我想和大家探討下。環保部發布的這個標準內容,其實更多地考慮了環境風險的影響。
第一,是剛剛討論的COD從50mg/L降到30mg/L有沒有必要? 其實現在污水處理對總氮、總磷、COD、BOD5、SS都已經制定了較嚴格的標準,除了這些指標,還有沒有后續我們需要監控的新指標?從我們人類生活來說,再往下找污染指標的話,一類是抗生素,一類就是內分泌干擾物。現在打針吃藥,以及豬牛羊乳品里都有抗生素,這些東西都會通過人體排放匯到污水里。這些指標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會逐漸成為污水處理的限制指標。COD從100mg/L降到80mg/L,再降到60mg/L甚至更低,實際上COD越低, 剩下的東西往往是有環境風險、不易降解的物質,所以這就是導致新標準要把COD再往下降的原因。
第二,是糞大腸菌群指標有沒有必要?最初污水處理里出現糞大腸菌群是作為一個代表來考慮的,它代表人類腸道細菌或病毒對水的感染。但全部測定各種細菌非常困難,所以就選擇糞大腸菌群這個代表作為限制值。像飲用水限值現在是0個/L,之前還有一個小于3個/L的標準,它實際上代表水體里這些容易讓人得腸道疾病的微生物減少了多少,所以它是個代表,控制的并不僅僅就是糞大腸菌群。為什么選糞大腸菌群呢?因為它對人體影響相對比較小,同時對實驗室要求低,如果選擇其他的菌,要好幾層防護才能去做。糞大腸菌群這個指標是代表人的糞便污染對水影響的程度。
王洪臣: 今天我覺得第3組在深度和寬度上都講的很好,他們把業內關注的幾個點都說的很清楚,比如針對特別排放限值來看,COD降到30mg/L,糞大腸菌群限值為1000個/L,SS降到5mg/L的難度與必要性,以及TP小于0.3mg/L需要考慮進水中有機磷的含量等,這些問題和矛盾都把握的比較準確。
李激:今天各位廠長都說的很好,也是最真實,最擔心的問題。在監測方法上,我補充一點,目前總砷的測定,標準里的方法非常復雜,實際監測中基本上不用;另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環保部標準所已經很久沒有生產標準樣了,這些問題也都值得商榷。其他的我都同意大家的看法,關于因地制宜來制定標準,實操難度很大,我個人也比較擔心標準就按照這個來實施。
陳珺:行業內對這個標準討論了很長時間,且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今天來自污水處理廠一線的廠長對標準的討論我認為反應了一些真實的情況,我認為各位廠長的很多意識都很好,比如考慮了合格率的問題、采樣方法的問題、技術和標準的矛盾等,這些都說明各位對污水處理的特點、監測、技術工藝的了解都很到位,有這樣的思維很不錯。
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涉及到技術性能、標準限值、采樣方法、評價方法,而這些又是互相相關。COD作為衡量有機污染物去除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對環境的污染在100年前活性污泥工藝發明之后已經得到了解決,沒有必要再對其進行過分的苛刻,除非出于水的回用等其他目的。氮、磷污染物總體來說需要進一步嚴格,尤其是在敏感水體的地區。今天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新興污染物,這是今天的挑戰,而不是對COD的過分追求。
如何才算達標?這實際上涉及到一個評價方法的事情,是采用年均值,還是月均值,還是每個水樣都達標,還是一定比例的水樣都達標,這牽涉到技術的性能、不同國家管理環境問題的思維,比如歐盟要求10萬人口當量以上的污水廠總氮年均值小于10mg/L,用的是混合樣。而德國、奧地利等國家用的是瞬時樣,總無機氮小于13mg/L,但規定5個連續的水樣中容許有1個超標,超標的幅度需小于100%的限值。因此,國家排放標準的制定應基于國情、歷史、環境、技術等綜合考慮。很多廠長都提到了糞大腸菌群,這個指標在加拿大也測,但是是用幾何平均值,而非算術平均值。總之,標準制定是很復雜的一件事,來自基層最真實的聲音的確是制定標準時需要考慮的。
李彩斌:這個標準征求意見的時候,我也參加了會議。各位廠長都關注了表中的指標數據,其實標準中關于一些文字的描述也不夠嚴謹的,比如關于一級A、一級B、二級標準、80%工業水的說法都不夠嚴謹。還有一個現實問題,按照現行的自來水標準,自來水過了污水廠排出去之后就是超標的。今天各位廠長都說的特別好,作為一線人員,對監測工作都有深深的體會,糞大腸菌群、COD、SS的指標限值以及監測方法問題我認為都講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