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之河: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方案公布
記者今天獲悉,由上海市水務局制訂的《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總體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據悉,整治范圍西自江蘇省界,東至黃浦江,北起蕰藻浜,南到淀浦河,共855平方公里,涉及蘇州河水系內12個區。
根據整治目標,到2020年,蘇州河干流消除劣Ⅴ類水體,支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于78%;到2021年,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干流堤防工程全面達標、航運功能得到優化、生態景觀廊道基本建成。形成大都市的濱水空間示范區,水文化和海派文化的開放展示區,人文休閑的自由活動區,為最終實現“安全之河、生態之河、景觀之河、人文之河”的愿景奠定基礎。
蘇四期整治將以“市區聯動、水岸聯動、上下游聯動、干支流聯動、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聯動”為原則,通過點源和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防汛設施提標改造、水資源優化調度,以及生態、景觀、游覽、慢行的多功能公共空間集成策劃和建設等綜合措施,滿足水功能區劃要求,留足濱水空間,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將結合“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采取支流專項整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初期雨水攔蓄處理、雨污混接改造等措施,同步實施支流及周邊環境整治,實現區域污染全面治理。
同時開展支流專項整治。對蘇州河兩翼2012條(段)中小河道(含36條主要支流)進行專項整治,在各區“一河一策”支流整治方案基礎上,形成蘇州河水系內12個區“一區一本”“全市一本”的支流整治方案,做到整治全覆蓋。
整治期間完成生態修復。對938條(段)1008公里中小河道,采取疏拓河道、新建生態護岸、種植綠化等工程措施進行治理。在此基礎上,發揮科技引領作用,通過采用人工增氧、人工濕地、生態浮島和配置水生植物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工程和生物措施,改善水質,逐步修復河道生態系統。
據悉,上世紀90年代起,本市投入140多億元,實施了三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通過持續十多年的治理,蘇州河干流全部消除黑臭。但蘇州河干支流水質尚未達到國家要求的Ⅴ類水標準,干流(上、中段)還存在防汛安全隱患,兩岸仍存在臟亂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