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友]推進我市村鎮生活污水治理的幾點思考
推進我市村鎮生活污水治理的幾點思考
市住建委 黃文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農村是生態文明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也是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抓好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就要進一步加快村鎮生活污水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污水治理。這點在我市尤為重要。
一、我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有涉農鄉鎮32個,行政村410個,按照2017年初68.86%的城鎮化率計算,加上部分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約有近50萬左右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洗滌污水、廚房污水、廁所污水以及一些養殖業污水、家庭作坊農產品加工所產生的污水等。
我市是全省較早就開始實施農村污水處理的設區市,已編制完成了《新余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今年4月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了《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全市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余府辦發〔2017〕26號),2017年初,我市還專門成立了全市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委。一年來,市住建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主動作為,按照“政府主導,總體規劃,市場運作,統籌推進”的原則,督促指導縣區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效推動了全市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初具規模,污水治理的擴面覆蓋工作向縱深發展。2017年計劃完成88座,已完成89座。32個涉農鄉(鎮、辦)中,分宜鎮、水西鎮、河下鎮、鈐東辦、仰天崗辦、城東辦已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其余26個鄉鎮中有25個鄉開展了污水治理工作,其中17個已運行、8個在建。累計23個運行,占比72%;在建8個,占比25%;渝水區新溪鄉已進入招投標程序,占比3%。全市行政村中,已建成處理設施66個,其中,分宜縣34個,渝水區6個,仙女湖區20個,高新區6個,在建13個。分宜縣已編制農村污水專項規劃,計劃用3年時間到 2019年完成138座污水處理設施,達到農村生活污水全覆蓋。渝水區計劃從 2017 年至 2018 年完成11 個鄉鎮的集鎮,132 個自然村,共新建污水處理站 145 座;其中集鎮污水處理站 12 座,村級污水處理站 133 座,污水處理廠合計總規模為 25115m³/d。高新區馬洪集鎮污水處理站建設已委托金達萊公司對污水處理一體化系統設施進行施工,預計12月份完工;管網一期工程施工達75%。15個村莊污水處理設施項目采用EPC(設計、施工、采購)總承包模式確定中標單位為江西銀龍水環境建設有限公司、金達萊和九江城市規劃設計院三家聯合體公司,目前已開工5個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其中2個已竣工。仙女湖區與中國水務簽定了合作協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已開標并確定了施工單位10座。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薄弱,污水處理率不高。由于我市多數集鎮、村莊半徑均在5千米左右,居住人口較少,分布廣泛且分散,加上過去在農村建設中缺乏系統規劃,管網普及率較低,個別工程設計不合理、管理不到位,收集范圍小,戶接入面窄,導致污水收集率低。此外,農民在自建房過程中,自建、改廁工程不徹底,三格式化糞池比例很低,且基本沒做防滲處理,化糞池滲濾液直接滲入地下,導致潛水污染較嚴重,為污水收集帶來較大困難。
二是環保意識薄弱,建設積極性不高。長期以來,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生活污水直排已成習慣,農民對生活污水處理缺乏環保意識、健康意識、處理意識,導致對推動污水治理積極性不高。
三是農村生活污水濃度低,變化大,集中處理困難。大部分農村生活污水的性質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質波動大。其排放量和農村居民生活規律相近,早晚比白天大,夜間排水量小,水量變化明顯,污水排放呈不連續狀態,具有變化幅度大的特點。部分水源地處于邊遠山區,地形條件復雜、施工難度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
四是建設資金籌集困難。農村點多面廣,地形復雜,且有部分還處在較偏遠地方,管網建設、污水設施建設投入資金需求大。一方面,這些資金單靠地方財力和村級集體經濟負擔較為困難。從我市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資金投入渠道來看,仍以各級政府財政支持為主,目前涉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部門包括農辦、環保、水辦等,治理資金分散,多頭管理問題嚴重,導致管理權限交叉,職責不明,資金籌措存在一定困難,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公益性強,投資回報慢,民營資本不愿或很少介入,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還沒有形成較完善的資金投入和回報的有效機制。
五是建設和處理模式選擇難。目前,我國對農村污水處理的模式大約分為集中處理和分布處理兩種。集中式處理適宜人口集中,收集容易的地區,分布式處理適宜人口分散,收集不易的地區。我市村鎮千差萬別,給很多地方在選擇處理模式和建設模式上帶來困難。此外,由于污水處理設施數量和種類較多,設施分散,維護難度大,鄉鎮又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一旦發生設備故障,無法保障設施正常運行,而如果安排專人負責,人工成本又比較高,一些村鎮對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后的管理、運行、維護也不到位。
三、幾點思考
一是明確工作任務,堅定推進決心。農村污水治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目標,堅定推進我市農村污水治理的決心。全市到2019年底,計劃村鎮建成污水處理站243座,覆蓋全市鄉鎮集鎮、200戶以上自然村、中心示范村、傳統村落、旅游村莊、孔目江仙女湖水源保護地3公里范圍內100戶以上自然村。農戶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80%以上。
二是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選擇經濟實用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堅持以“分散處理為主、集中處理為輔”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理念。集鎮可以適度采用集中式處理,廣大的農村,要根據不同區域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環境背景條件,充分考慮不同流域及流域內部不同部位的環境容量和自凈化能力,選擇工藝效果穩定,處理效果好,維護管理簡單,運行費用低廉的農村生活污水多元化處理模式。
三是堅持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確保建設資金到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拓寬社會資本進入渠道,鼓勵各地采取PPP模式,引入“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治理”機制,綜合采用財政獎勵、投資補助、融資費用補貼、政府付費等方式,推動社會資本參與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同時,積極與發改部門對接,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市、縣(區)都安排財政專項資金,根據三年任務預算情況,合理增加村鎮生活污水治理建設補助經費,完善機制,強化措施,加快推進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四是堅持建管并重,長效運作。建立健全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管理機制,探索村鎮生活污水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模式,減少污水產生,結合農業種植開展循環利用;加快啟用已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使接入的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實現治理一片、水清一片。
五是加強督辦考核,確保治理效果。將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工作列入縣(區)和市直單位年度績效考評體系,市住建委會同市委農工部、市環保局等單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明察暗訪相結合的方式,對縣(區)進行調度和督查,促進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選擇專業化公司,市場化管理為主,自我管理為輔管理模式,加強村鎮生活污水設施維護管理,確保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正常有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