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圭白、彭永臻兩大院士走進污水處理廠給大學生上課
原標題:李圭白、彭永臻兩大院士走進污水處理廠給大學生上課

圖為:李圭白院士拄著拐杖,為大學生講解污水處理工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韓曉玲通訊員熊名揚攝﹚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藍靜 李洋洋
4月16日上午,武漢工商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課堂,搬進武漢市湯遜湖污水處理廠。87歲的李圭白院士拄著拐杖,站在幾米高的大型污水處理罐前,與42名大二學生面對面交流。一起給學子們上課的,還有69歲的彭永臻院士。
兩位老院士都是中國水界學術泰斗,目前分別擔任該校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該校客座教授。在污水處理廠一處實驗項目工程現場,他們一邊帶著大學生參觀污水深度處理的過程,一邊生動講解著污水處理的專業知識。
“你們看,污水怎么在這個環節變得更黑了?”來到一個正在深度處理污水的蓄水池,李圭白院士指著池里的黑水發問。學生們頓時熱烈討論起來:“這是因為活性炭溶解了嗎?”“是不是加了化學藥劑的原因?”這時,李圭白院士因勢利導,細致講解了“粉末活性炭+超濾膜”深度處理污水的工藝,學生們恍然大悟。
彭永臻院士不僅講授了有關專業知識,還告訴這群“95后”:他帶的一名博士生并非來自985、211高校,但通過刻苦努力,在學術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他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研究的道路上不斷進取,爭取在水污染防治領域為國家作出貢獻。
院士現場講解,讓學子們對污水處理技術的實際應用有了更加直觀、深入的理解,也感受到院士們科學嚴謹的大家風范、一生執著追求的治學精神。學生周定威說:“今天的實踐課真特別。走進污水處理廠,和院士近距離接觸,向他們請教,激發了我對科研和技術應用的濃厚興趣。”
當天下午,李圭白院士、彭永臻院士還為師生們做學術報告。
武漢研發一項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技術
原標題:武漢研發一項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技術
新華社武漢4月17日電(記者俞儉)武漢市湯遜湖市政污水處理廠排放的一級A標尾水,經過最新技術處理后,變成潔凈透明的清水嘩嘩流出,達到地表III類(湖庫)水標準,可作為飲用水水源。
武漢市水務局16日組織“湯遜湖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至地表水III類(湖庫)標準每日1.5萬噸示范工程”成果鑒定會,專家們認為,“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應器+大孔樹脂脫氮”關鍵技術具有創新性,成功開發了一種水處理廠深度處理新的工藝技術,應用前景廣闊,意義重大。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彭永臻為主任委員的鑒定委員會專家們一致認為,針對湯遜湖污水處理廠現有出水水質及提標要求,示范工程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及“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應器+大孔樹脂脫氮”關鍵技術,有效解決了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總氮、總磷、氨氮等指標深度去除的難題,此項工藝自動化程度高,運行操作穩定可靠,工程經濟與技術指標好。
2017年,湖北君集水處理公司與武漢工商學院合作,技術團隊在李圭白院士帶領下,研發出“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應器及大孔脫氮樹脂深度處理”集成技術工藝,對湯遜湖污水處理廠一級A標尾水(相當于地表劣五類水)進行深度處理,這種質量的處理水,可以直接作為自來水廠的水源。
此項技術應用已經試運行一個多月。武漢市水務局負責人表示,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提標至地表Ⅲ類水后,將會為城市提供大量的資源性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