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長沙以“河長制”強化“一江六河”治理,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為全面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特別是要把“一江六河”治理好。5月15日從市住建委了解到,目前長沙88處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已全部完成,眼下正深入推進“一水一策”、精準治理,接下來將實現“長治久清”的目標。
曾經的臭水湖變身城市景觀區
位于開福區的楚家湖是長沙88處黑臭水體整治項目的典型代表。
楚家湖是一個城市內湖,早幾年,由于農村面源污染,污水直排入湖,垃圾亂堆等,導致水體渾濁,不時散發出惡臭,附近居民避而遠之。“以前散步都不往湖這邊走,一到夏天家里不敢開窗戶。”家住楚家湖附近的市民蘇杭對記者說。
2017年,楚家湖被列為全市88處黑臭水體整治項目之一,并于2017年9月動工。開福區農林水利局局長李新民介紹,楚家湖黑臭水體整治采取了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我們首先對三條入湖撇洪渠進行清淤疏浚,并分別安裝一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李新民說,這樣就相當于給每條水渠增設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實現全面截污。
同時,通過圍堰施工對湖底進行全面清淤,共清理淤泥12萬立方米。李新民介紹,現在每一滴水從排水口到融入湖里,要闖過3道“關卡”:格柵負責“攔截”水中漂浮物,沉淀池沉降泥沙,根系發達的水生植物對水質進行自然調節,達到“生態修復”的效果。
了解到現在楚家湖已實行“湖長制”,由開福區一位副區長任“湖長”,每天安排4人沿湖進行打撈清理,沿線還修建了親水棧道和景觀平臺。“現在每天我都會在湖邊走一走,感覺自己像生活在景區里,經常可以看到白鷺飛來飛去。”蘇杭說。
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
楚家湖的蝶變,是長沙整治黑臭水體的一個縮影。2017年以來,長沙共有88處黑臭水體得到整治。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黑臭水體整治,長沙專門建立“區日調度、住建委周調度、市月調度”的調度機制,有力推進整治工程進度。調度之后還有考評,88處整治點每月一次考評排名,全市通報結果。有的項目整治完后又出現反彈,為此還會開展“回頭看”。
2017年,長沙出臺《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意見》,全面建立市、區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4級河長制體系,以“河長制”促“河長治”。明確將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一江六河”干流基本完成“清亂、清養、清岸”,湘江干流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表水水質達標率達100%。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長沙將重點從長效管護、項目建設、城鄉統籌三個抓點推進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強化水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全面實現污水全收集,努力消除鄉村黑臭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