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前,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將全面完成截污、清淤,實現污水不下河。實現污水不下河,不能一堵了之,更需要給污水以出路。

  作為城市污水凈化的末端設施,污水處理廠正是實現這一功能的關鍵節點。污水經市政管網匯集到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再通過管網為中小河道補水。


 

 

  昨日,記者和成華小學的同學們一起走進了離市區最近、位于成華區跳蹬河北路的成都第四凈水廠。參觀的大部分處理流程都是封閉的,同學們貼著窗戶觀察處理中的水體,過程中沒有人說有聞到異味。

 

  生化池的房頂綠草如茵,還有不少灌木叢,如果不是通道盡頭巨龍一般的管道,可能會被人誤以為是屋頂花園。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展示了進水、出水以及自來水的樣品。進水渾濁不透明,而出水除了一些氣泡外,與自來水看上去并沒有什么不同。

  據悉,第四凈水廠2004年建成投運,負責處理我市第三排水分區生活污水。2016年6月,該廠在不新增建設用地、不停產正常運行的條件下,完成了提標升級改造,處理規模由10萬噸/日擴容提標至15萬噸/日,出水水質由一級A標提升到地表水Ⅳ類標準(不計總氮)。今年4月,成都市第四凈水廠及主城區其他凈水廠,由原“污水處理廠”正式更名為“凈水廠”。
 

  目前,我市共有242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每日能處理362.6萬噸污水。其中有4座執行類地表水IV類排放標準(不計總氮)、128座執行一級A標、110座執行一級B標。

  主城區、縣城、鄉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7%、87%、70%。主城區(高新區和五城區)共有9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每日能處理204萬噸污水。

  到2019年底,全市將新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約123萬噸/日,完成提標改造約234萬噸/日,新增污水再生利用能力72萬噸/日,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610噸/日。成都商報記者 林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