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污水治理市場越來越火熱,更多企業開始把觸角延伸到村鎮污水處理領域。但隨著市場的火熱,我們也看到很多問題和難點開始暴露出來。如何更好的布局村鎮污水處理市場,成為很多企業思考的重點話題。在2018(第四屆)環境施治論壇上, 桑德國際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村鎮環境集團總經理王俊安,從桑德多年來在村鎮污水處理領域的布局出發,圍繞“新時代、新村鎮——桑德村鎮污水處理系統解決方案SMART 2.0 ”做了主題分享。


以下是王俊安現場分享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桑德國際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村鎮環境集團總經理 王俊安
新時代、新村鎮,行業政策利好
王俊安表示,從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句話,可以解讀出新時代的含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他強調,要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這也是E20環境平臺在十九大學習心得中,提出的堅持政治正確、方向正確,行動正確,用四個字表示就是“順勢而為”。
從十三五規劃到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市場已趨于飽和,而村鎮污水處理市場呈現一片藍海:目前中國有12812個鄉,20883個建制鎮,600,000個行政村,2,000,000個自然村。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末,我國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0%,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十二五”存量污水處理規模達1000萬m3/d,十三五預計年建設產值近1000億元(含管網)。但王俊安也指出,未來還是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村鎮從經濟上、數量上都有很多不確定性,包括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未來的農村到底人口是增長還是減少的?這些還有待考核,沒有定論。
村鎮污水處理的桑德方案
目前村鎮污水治理的宏觀環境相對利好,但是行業的痛點也特別突出,如重建設輕運營、排放標準的日趨嚴格與地方經濟可承受力的矛盾不斷增加、融資收費困難、已建項目“一片狼藉”。
如何針對行業的痛點,找到解決方案,桑德也一直在做著探索和實踐。王俊安介紹了桑德多年來在村鎮環境處理領域探索的SMART系統解決方案,涉及供水、污水、固廢等領域實現綠色循環,采用智慧運維實現科學合理運營管理,確保村鎮環境綜合整治系統穩定運行,或可為破解中國農村環境治理難題提供借鑒。


十年村鎮污水治理探索之路
2008年,我國提出“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開始,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意識到中國的環境治理的重點將延伸至村鎮領域,因此,2009年開始,桑德開始積極探索村鎮環境治理領域,組建村鎮污水治理技術研發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一個房子、一個池子、一套設備”SMART1.0設計理念。
到2011年,推出桑德SMART中國村鎮污水處理系統解決方案,并將“區縣打捆BOT模式”成功應用于湖南省長沙縣18個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工程項目。
2013年,桑德又成立了北京市小城鎮污水處理與回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4年,“SMART小城鎮污水處理技術”獲得國家重點環保實用技術;“桑德SMART生物轉盤設備”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15年,桑德在國內成立智慧化運維管理中心,有是在這一年,桑德才在北京通州區做了第一個村級項目,創新提出了 “新麥田”村級污水處理站新模式。
2016年開始,桑德在農村的項目被快速在全國范圍內復制,也探索出了村鎮污水供排化的一體化模式,提出了“SMART供排水水務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
2017年,桑德“新麥田”列入《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技術目錄》; “桑德罐”戶級污水處理設備研發落地,村鎮污水處理專利技術產品實現從鎮到村再到戶的全覆蓋;村鎮水務云平臺(1.0)研發落地,并實現長沙、興化、姚辛莊等試點項目接入。
2018年,SMART2.0推出,標準化品質也得到了提升;探索村鎮環境綜合整治;實現村鎮智慧運維。王俊安認為,未來,互聯網+村鎮模式將會成為主流。

桑德村鎮污水處理核心技術及應用案例
村鎮污水治理在技術選擇上,有很多說法,但歸納起來,總體有三種技術: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自然生態法。王俊安認為,在村鎮污水處理領域,這三種技術一定是相輔相成的。
相比較于城鎮污水處理,村鎮污水處理技術、工藝設備和商業模式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絕大多數村鎮基本沒有能力單獨建設好和管理好污水處理設施,必須統籌規劃,結合社會與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考慮管網、工藝、建設、運營能力,制定適宜的整體解決方案。桑德村鎮污水處理系統解決方案SMART 2.0,以因地制宜、優先考慮資源化利用、高效低耗和易于管理等為原則,基于厭氧、生物膜法、生態處理等技術,按照規模大小,將村鎮污水處理系統分為戶級、村級和鎮級三類,并結合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和智慧運維管理系統,為村鎮污水處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在論壇現場,王俊安用桑德的具體項目案例,具體介紹了桑德的四大核心技術。

SMART-SDT桑德罐戶級污水處理技術,適應項目處理規模為0.5~10m3/d,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出水可用于回用沖廁、灌溉等。適用于農村、居民小區、社區、醫院、賓館、學校、部隊營房、別墅區等生活污水及河道點源污染治理。


SMART-SDT桑德罐戶級污水處理技術,適應項目處理規模為0.5~10m3/d,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出水可用于回用沖廁、灌溉等。適用于農村、居民小區、社區、醫院、賓館、學校、部隊營房、別墅區等生活污水及河道點源污染治理。

SMART-PFBP多級生物接觸氧化村級污水處理技術,適用于污水處理規模為10-1000m3/d,排放標準可以達到國家一級B、一級A、北京地標B。
該技術在北方、南方,包括西南山區等都有很好的應用。如吉林和龍村級項目、北京姚辛莊村級項目、遼寧沈陽點源治理項目、江蘇丹陽村級項目、貴州習水一中村級項目等。很多項目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其中,北京姚辛莊村級項目累計接待參觀人次超過1000人次,包括全國各地政府領導、國內外學者、企事業單位等都曾參觀考察過姚辛莊污水處理廠。

SMART-HRBC高效生物轉盤技術堅持“一個房子、一個池子、一套設備”創新設計理念,是桑德針對鎮級污水處理項目自主研發的一項技術,處理規模為300-10000 m3/d,并自主研發生物轉盤、精密過濾、移動式污泥處理等核心設備,升級后的SMART 2.0具有模塊化、標準化、建設周期短、運營成本低、易實現智慧運維等優點。
其中,湖南省長沙縣18個鄉鎮污水處理工程被列入生態環境部的服務試點項目,是長沙市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的標志工程之一,也是長沙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工程,率先在全省實現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在中心集鎮的全覆蓋,對減少環境污染、保護水體、改善集鎮居民生活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將發揮出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SMART-wCLOUD系統是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體系架構,采用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而定制開發的一套標準的、智能的、可遠程管控的智能互聯運營管理平臺,可真正 實現村鎮污水治理專業化、運營管理智能化、站區看守無人化、人員管理規范化和響應機制快速化。通過采用桑德集約化管理、分片運維的模式,實現“各個污水處 理廠(站)→控制中心→桑德總部云平臺”三級信息化云端監測和控制,對下屬各站點實行統一管理,確保各站點設施長效穩定運行,從而達到減員、增效、提質、挖潛、降耗的目標。
在商業模式上,桑德創新提出建管一體化模式(按效付費),避免建成的污水站出現曬太陽的現象。根據政府需求和地區經濟水平,可靈活組合,比如PPP(合資、合營)、BOT+BT(廠網同步建設)、設備+OM(智慧運維)、EPC+OM(智慧運維)、ROT(品質提升)等。村鎮污水項目由于規模小,需形成規模效益,因此,適用于鄉鎮打捆(以市區縣/流域為單位)、農村打捆(以市區縣/流域為單位)、村鎮打捆(以市區縣/流域為單位)、市縣打捆(以市區縣/流域為單位)、城區中就地截污治污(不方便接入市政管網的污水就地處理)等項目類型。
目前,桑德國際村鎮污水處理項目已分布全國近30個省市自治區,近100個縣,近1000個鄉鎮,近10000個村,服務近1000萬人口。未來,桑德村鎮污水處理技術還將在更多的村鎮項目中得到應用。王俊安表示,技術一定要不斷升級迭代,用技術引領,品質驅動,創新迭代,一切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導向。要通過模式創新,打造生態化平臺,全面合作,加強內外部戰略協同。
最后,王俊安用一副對聯表達了他對村鎮環境治理的期待,未來村鎮要天藍、地綠、水清,就需要行業一起來振興和治理農村環境。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看2018年環境施治論壇直播專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看2018年環境施治論壇直播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