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壁壘與千億契機并存:污泥處置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來源 :中國環保在線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水環境治理行業發展。其中妥善處置污泥、提高處置效率等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隨著污泥處理逐步趨向“五化”進程,未來污泥資源化有望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水環境治理行業發展。其中妥善處置污泥、提高處置效率等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隨著污泥處理逐步趨向“五化”進程,未來污泥資源化有望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多重壁壘與千億契機并存:污泥處置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快速增長以及如何安全、穩定地無害化處置,正使污泥處置難題愈發凸顯。
在污水處理和制水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污泥。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后變清了,但水中的污染物并未消除殆盡,它們只是富集、濃縮在沉淀下來的如同膠體一般的污泥中。然而,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長期以來存在“重水輕泥”的現象,污泥成為亟待解決的行業難題。
污水治理的產物——污泥卻一直被忽略,污泥的無害化處理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公開資料顯示,迄今已超過每年4000萬噸,由于“重水輕泥”、污泥處理處置未同步跟上,我國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有80%以上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截止2017年11月,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在45%左右,預估48%左右污泥仍未經合法化的無害化處理處置,去向不明。預計2020年,我國市政污泥產量將接近8000萬噸。
在國內,不少地方的污泥處置方式仍以土壤填埋為主,缺乏正規處理途徑。如若不能妥善處置,勢必成為引爆環境危機的“定時炸彈”,讓污染減排成果大打折扣。較之垃圾,污泥對環境所產生的危害看似更為隱蔽,實則更直接、更難治理消除。誠如污泥所散發的氣味和揮發性有機物會污染周邊空氣,同時污泥還會造成局部土壤的污染物濃度提高。特別是從工業廢水中脫離出來的污泥,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容易造成二次環境污染。
隨著“水十條”、海綿城市建設以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的頒布,對污泥處置的設施建設和處置目標提出了具體的高標準: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等。多位專家表示,污泥處理要始終把無害化和控制環境風險放在首位,同時實現污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最大限度減少污泥產生量、提升污泥處理處置能力。
明確了污泥環境管理的重要性,但受多重因素掣肘,大量市政污泥并未得到妥善處置。業內認為,污泥消化是普遍應用的污泥穩定技術,但目前國內污泥消化設施可實現穩定運營的只有一半左右。據了解,僅僅是污泥輸送階段,就成為限制污泥好氧發酵大規模連續運行的關鍵環節。加之污泥產業鏈太短,主要依賴于上游污水處理廠,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設備供應和運營服務兩個板塊,行業非常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表示,現在對于污泥問題,最重要的是梳理污泥治理的技術路線,補短板、有針對性創新。只有“產品化”,并最終推向市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泥的出路。為加速污泥治理速度,“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投入2000億元用于污水廠的污泥處理。值此發展背景,污泥處理的技術路線和產業政策正逐步得以明晰,產業化和市場化即將啟動。
“十三五期間,污泥處置將是今后國內環保處理的三個主攻方向之一。”環境工程專家侯立安指出,當前,污泥處置的技術、政策及運作方式在不久的未來將有所突破,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在政策推動下有望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因為污泥處理處置行業,一頭挑著污水處理行業,一頭挑著固廢行業,可從兩大行業中同時受益。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預測,未來3年內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利潤水平可達15%左右,市場規模可達1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