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助力移動式污水處理設施,可實現無人化值守。 王子謙 攝
中新網海口12月1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中國水務行業正快速向智慧領域升級,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平臺,實現全行業的智慧化變革。
正在此間進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新技術設備博覽會上,智慧水務成為全場關注焦點,水務行業從供水、節水、污水處理到水環境整治各環節,全面搭上科技快車。
在水源保護環節,智慧水務有發揮舞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曲久輝說,對水源地保護要精準管控,利用遙感、云計算、大數據等新的技術,實現信息化的流域管理和決策知識系統,實現多元的水源地保護和管理。

在供水環節,智慧水務已從小而散的分散式平臺發展到大型云平臺。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智慧水務中心技術研發部經理李瑞華介紹,正在建設的國家級服務平臺采用阿里巴巴“飛天”分布式互聯網架構,可從云數據庫、彈性云、大數據平臺等多維度滿足系統每秒幾百萬甚至幾億級別瞬間爆發式用戶訪問。供水企業可極大降低建設投資,減少運營管理復雜、人才缺乏等困難,數據資源可以統一管理、分析和處理。
上海凱泉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林凱文介紹,未來水泵發展將進入互聯網+泵房智慧管理接入時代,通過智慧云平臺提供二次泵房的接入和管理,在設備上增加探頭并對傳感器增加智慧泵概念,會對泵進行高效匹配,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污水處理上,智能的可視化大數據可供管理者進行決策。北京博匯特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遲金寶介紹,智慧水廠與污水處理結合可通過對污水廠的大數據分析,為其提供預測性檢修維護計劃,實現建模導引并優化運行參數,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兼運營中心總經理劉偉巖說,該集團在國內外的317座水廠開展智慧水務升級,以“北控智慧水務云”為核心,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包括污水、供水、水環境及村鎮水務等各業態、全方位的智慧水務系統。目前通過遠程控制已運行4座“無人值守水廠”,通過建立虛擬的“數字雙胞胎”水廠,對在營水廠的復雜環境進行模擬。
信息化建設對城市治水亦有積極作用。海口市水務局副局長孫副林說,該市將所有水體納入信息化建設,對全河道資料進行整理做基礎數據支撐,對正在整治的水體進行實時監管,建立河長制+12345政務服務熱線+網格員巡查的共同進行治理模式。他介紹,海口市從6月至今受理圍繞水體辦件2406宗,通過大數據進行問題的分類統計,成為政府著力解決的基本方向,未來將對水體斷面實時監控和數據匯總,點對點解決水體治理問題。
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工金必慧指出,在水環境建設中,要統籌協調政府服務、水務企業、集成服務商、感知集成商、大數據建設集成商,還要注意信息數據共享的安全性問題。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國際水協中國委員會主席仇保興建議,未來中國應加強城市水務的微調控,利用信息化促進城市水務的綠色轉型,這種建設模式可通過傳統的網格化管理到公共信息平臺,再通過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使系統不斷升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