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世界經濟與環境大會綜述(三)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落實政策與行動
2018北京·世界經濟與環境大會于2018年9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主題是“一帶一路,經濟與環境同行;碧水藍天,創新發展生產力”。會議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國家生態環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支持,由北京市國際生態經濟協會、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主辦,北京市商務委員會、東城區人民政府給予了承辦支持。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中國政府官員、高校和研究機構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社會各界600余人參會。大會為期2天,分為學術主席團高層圓桌會議、大會開幕式暨“生態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論壇、“綠色低碳——政策與行動”論壇三個版塊;同時舉辦企業綠色低碳與生態經濟發展成果展示等活動。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落實政策與行動
9月23日,以“綠色低碳發展----政策與行動”論壇,分上午和下午兩場舉行。
上午論壇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主持。
國家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介紹了中國綠色經濟的三維測度,指出基于生態效率的綠色經濟,可以歸納為一個綠色經濟方程;基于生態產業的綠色經濟,綠色GDP核算包括1.0版本(淺綠色GDP)和2.0版本(深綠色GDP);基于環境核算的綠色經濟,這幾種測定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綠色經濟測定方法。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報告題為《共享生態經濟發展碩果,繪就“一帶一路”秀美畫卷》,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生態環保領域合作不斷深化;關鍵在于:推動綠色產業高質量集聚,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提供綠色平臺高科技支撐,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發揮綠色全球引領者作用,貢獻綠色發展新思路;把握綠色命運共同體思想,提供綠色發展新方案。
中國鹽業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強介紹中國鹽業總公司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鹽業企業,堅持低碳綠色發展,注重循環水改造,加大科技開發力度等,取得了突出成效。
大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健,提出要完善電商供應鏈,建議制定規范化法律法規,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健康產業發展。
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兵分析了促進生態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與措施,總結北新建材使命:“推動建筑、城市、人居環境綠色化”;倡導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建筑:安全、節能、環保、低碳、舒適、生態;努力實現產品綠色化、應用健康化、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堅持發展循環經濟。從生態文明的角度進一步完善裝配式建筑體系,減少和限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的使用;制定全生命周期的生態文明評價體系,促進和制定相關產業政策。
中科鋼研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巖介紹了廢輪胎熱裂解技術,變廢為寶,目的是減少黑色污染,減少碳排放,建立循環經濟體系,推向國際市場;為此需要加快行業立法工作。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立哲闡述了碧桂園綠色環保策略和實踐,倡導綠色建筑及施工、綠色運營、綠色辦公、綠色宣傳;打造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安全共享、科技創新、綠色可持續、優質高效;參與制定行業標準,領航綠色發展。
雄創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峰麟重點介紹了汽車尾氣綜合治理系統;分析霧霾成因,認為霧霾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開發三元催化器:基于廢氣再循環(EGR)和微稀燃技術,通過改善燃燒條件解決機內凈化問題,研發相應產品和瞬態產品。
下午論壇由國際生態經濟協會副秘書長、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院長朱法華主持。
國務院參事室原副主任蔣明麟對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進行解讀;生態文明發展遵循六大原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要建立五大體系:以生態價值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為要求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的良好運行和防控風險為底線的生態安全體系。做好四項重點工作:調整流域產業布局、經濟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體系;解決突出的民生領域的環境問題;有效防止生態風險,從源頭抓起,建立風險防范體系;提高環境治理水平,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展開對策性研究。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針對控制氣候變化問題,指出資源和環境約束已成為剛性約束,走低碳發展道路是必然選擇。分析了目標、規劃、實施路徑、措施、行動等。通過立法,加強法規建設,提供保障;確定追求目標,采取措施,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作為重點;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加強低碳技術的研發,為企業減排提供技術支持;提高公眾意識;發展綠色金融、低碳金融;目標分解,確保實現目標。
興邊富民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萬紹鴻講解了煤礦乏風及低濃度甲烷、抽放瓦斯氧化利用問題,煤礦乏風排入大氣海量溫室,煤礦乏風攜入大氣海量PM2.5煤塵微粒,是大氣的重要污染源;而煤礦乏風排入大氣的瓦斯(甲烷)是寶貴的清潔能源。未經治理利用而排空的煤礦瓦斯占煤礦全部瓦斯總量的83%以上,這些排空甲烷相當于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1%,這是亟待填補的碳減排、大氣污染減排和清潔能源利用的巨大空白。
北京佳業佳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軍分析了中國黑臭水體治理誤區與解決之道,指出黑臭水體污染現象出現了幾十年,2015年底《水十條》出臺,黑臭水體治理開始納入對地方政府考核目標;河流生態修復,可以通過截污納管、清淤、自凈能力提升三個方面,實現水質達標,景觀改造;要區分原位生態修復與自凈能力的概念差異,打造一個水體內部高效的基于微生物的生化系統,是自凈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本屆大會外方代表來自法國、南非、瑞典、墨西哥、波蘭、葡萄牙、瑞士、菲律賓、埃塞俄比亞、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等國家和國際組織;中方代表來自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全國政協、國家生態環境部、國資委、國務院參事室、中國工程院、九三學社、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政府機構、高校、社會團體以及企業、媒體等。如何應對當前世界復雜的形勢,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方面尋求協調,政府與企業、專家學者如何有所作為,更好地開展國際合作,這是大會集中研討的問題。通過跨國別、跨領域、跨專業的交流和探討,既有宏觀的政策分析,又有具體的企業案例,突顯問題意識,具有現實針對性,很多問題也具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