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水平的30%,大部分地區缺水或嚴重缺水。一方面水資源需求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水環境污染也日益嚴峻。再生水的高效利用顯得愈發緊迫。水資源危機之下,再生水-新生水技術革新已經提上政府和業界的重要議程清單,并有望在國內加快普及。
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新生水及水資源高效利用國際研討會上獲悉的內容。本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北控水務集團環境產業聯合研究院主辦,旨在探索應對水資源危機的科技創新路徑,推動包括新生水在內的高品質再生水回用、零排放等相關產業升級和發展。
“我國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隨著社會用水需求的不斷升級、自然水循環的不斷惡化,傳統的解決之道已經很難滿足當下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使用傳統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首先資源受限,其次這些水使用后再排出會造成二次污染。
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劉書明看來,促進國內外先進的污水處理高品質回用研究和應用,推動包括新生水在內的高品質再生水的回用零排放以及相關產業的升級和發展重要性凸顯。
新加坡是再生水利用的代表性國家。“水資源匱乏一直是制約新加坡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擺脫用水困境,新加坡一直在積極探索未來水資源問題的解決途徑。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新加坡已成為新生水領域的領軍國家。”新加坡PUB污水管網署署長兼中國區主任梁俊輝在會上表示。
據介紹,新加坡樟宜Ⅱ新生水項目已經得到成功踐行,并獲得了新加坡政府的高度認可,產水經過多達189項主要指標檢測,水質大大優于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環保署和中國對飲用水的標準要求,為新加坡提供高質量的半導體工業用水和自來水水源補充。“未來新加坡將在可持續性生產新生水領域投入更多研發力量。”梁俊輝說。
“新加坡的經驗告訴人類在水資源利用上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關鍵是怎么來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認為,新生水在飲用水上的安全性得到了長期的驗證,如果從2002年新加坡開始發展新生水計算,到現在已經有15年以上的經驗。
新生水的國內市場空間巨大,行業巨頭們早已把目標瞄向于此。“下一個十年發展規劃,‘新生水及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將成為北控水務集團的重要發展方向,將持續加強科研投入。”北控集團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北控水務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永成表示。
事實上,經濟效益本身也非常可觀。據楊光介紹,新生水的標準根據用戶使用目的的不同而制定,比如景觀水和飲用水的標準不同,在成本比較上也不同。雖然與天然水源相比不占優勢,但是與工業用水、景觀用水所使用的自來水相比,使用再生水的成本就低很多。再生水經濟效益非常明顯,特別是規模化使用的經濟效益非常高。“后續還可以通過銷售新生水來完成污水處理的全過程。改變傳統的污水廠收取處理費模式,為政府‘省錢’的同時,更好地實現社會效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推廣新生水還面臨標準規范的問題。“要為再生水制定標準規范,不僅僅是水質技術標準,還要有國家相關的政策。實際上清華大學已經在國際組織上參與了這種研究,會給國家提供相關的政策依據,包括標準規范的建立。”楊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