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20天研磨出來的“無廢城市”指南
9月4日,生態環境部會同“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在京召開評審會。會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通過評審。
“方案的順利過審給我們4個多月的工作畫上了一個階段性圓滿的句號。”經開區環保局辦公室主任姚靜在評審會結束后激動地告訴記者,這也標志著4個多月研磨出的這個方案獲得了專家的認可。今年4月29日,經開區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名單,作為5個區域特例之一,經開區開始研磨“無廢城市”建設指南,這份指南誕生的背后凝聚了經開區多個部門的心血。
政企攜手“摸著石頭過河”
“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經開區環保局局長李英告訴記者,說白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為了摸清楚經開區的“無廢”家底,經開區環保局牽頭在區內走訪了150多家重點企業,發放調查問卷超過500份,先后協調多部門舉行了10余場次的項目對接會,同步推動成熟項目引進落地。“僅僅北京奔馳一個企業我們就對接了4、5次。”李英說。
“我們執著的態度換來了企業的支持,在我們第三次對接的時候北京奔馳主動提出來要求細化單臺車危廢產量的指標。”李英告訴記者,“無廢城市”是一個大目標,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還是在于企業。
實際上,經開區一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自2013年開始,經開區先后有60余家企業開展了強制或自愿清潔生產,并支持區內企業北京鼎泰鵬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成為國內首家集危廢收、運、分、貯為一體的試點企業。
同時,為進一步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經開區內新建及改擴建道路大規模鋪筑了橡膠瀝青路面,總里程超過100公里。經測算,五年來消耗廢舊輪胎約26萬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18.6萬噸,成為亞洲首個大規模在城市道路推廣運用橡膠瀝青達百萬平方米的區域。
經開區也先后榮獲全國首批循環化改造試點示范單位,國家級綠色工業示范園區等榮譽。2018年經開區統計數據顯示,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率約為80%,危廢綜合利用率約為65%,年均周轉貯存量約為2300噸,無歷史堆存情況。
“經開區前期這一系列的有益嘗試為《實施方案》的順利過審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李英說。
秉持三高理念編制方案
經開區始終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率的規劃方案編制理念。自從獲批成為“無廢城市”試點后,經開區迅速成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工委書記王少峰任組長。王少峰多次在會議上強調,要編制好“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
緊接著,經開區委托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李金惠團隊編制《實施方案》,并密切聯系行業專家學者出謀劃策。“李金惠教授是最合適的人選。”姚靜告訴記者,他不僅是固體廢物處理領域的知名專家,同時也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方案編制過程中,我們每周和李老師都會有一次固定的對接,共同探討編制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姚靜說,前后對接了大概有20多次。
除了聽取專家建議,經開區環保局還先后赴深圳、上海、天津、南京、常州、萊蕪等地進行10余次考察,重點就工業危險廢棄物、餐廚垃圾、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的先進技術和工藝進行調研。“當時我們在深圳參觀了一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他們的垃圾分類辦法簡單可行,物業管理也很到位。”姚靜回憶起那次深圳之行時仍顯得有些激動,“回來后我第一時間就和專家進行了溝通,學習吸收他們的先進經驗。”
此外,基于近兩年經開區固體廢物分類不細、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經開區先后舉辦了各部門參加的研討、座談會20余場次,并先后4次征求各部門的意見建議。同時,經開區環保局積極向市局匯報工作進展,得到了市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市局在政策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我們為了不影響其他的工作,把‘無廢城市’的座談會基本上都安排在周末,每周六、日肯定有一天在開會。”姚靜說。下一步,經開區將根據評審意見對《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并發布實施。按照《實施方案》大力推動“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各項工作,確保達到試點預期效果,并及時總結試點經驗,梳理出工業園區綠色發展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經驗,向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
力爭到2020年,建立起“無廢城市”建設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形成具有產業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經開區示范模式。到2025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無廢城市”建設模式在“亦莊新城”范圍內全面鋪開,初步實現園區趨零排放。
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