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標準科技在污泥處理產業中的基礎作用
——2019年污泥處理與資源利用國際高峰論壇在呼和浩特召開
為破解我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難題,學習發達國家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理工程技術及污泥資源化利用方面的先進經驗,推動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創新與行業產業鏈拓展,“2019年污泥處理與資源利用國際高峰論壇”,9月19日在呼和浩特市召開。
法國標準化協會ISO/TC275主席斯特魯布.瑪麗.皮埃爾、法國標準化協會ISO/TC275秘書阿爾諾.高德勒出席,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邱月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SO聯絡處副處長任彥波,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張永強出席并致辭。
此次論壇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指導,內蒙古市場監督管理局、ISO/TC275污泥回收循環處理和處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標準院、《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聯合主辦,《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院聯合承辦;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梅凱尼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芬尼克茲節能設備有限公司、中國給水排水品牌委員會、《亞洲環保》、濟南浦華會展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水業網(www.imdsx.com );《給水排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呼和浩特春華水務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首創春華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海納源清水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呼和浩特市京城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北京京城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諾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耀環保實業有限公司、 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污泥安全處置與資源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林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北京排水集團 科技研發中心、東北大學、浙江大學、江南大學環境學院、西安理工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環保技術與裝備研究所、同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斯坦福大學威廉與克羅伊•科蒂加資源回收研究中心鼎力支持。來自德國、法國、意大利、芬蘭、日本從事標準化工作的嘉賓、專家以及國內外環保行業的代表共400余人參加了論壇。
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張永強在2019年污泥處理與資源利用國際高峰論壇致辭
張永強在致辭中對出席論壇的國內外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污泥處理與資源利用技術已經逐漸成為污泥回收、循環、處理和處置的有力手段,推廣和應用污泥回收、循環、處理和處置的技術和模式,標準作為技術和創新的紐帶,在保護環境、推廣技術方面有著十分廣闊的潛力。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邱月明在高峰論上發表講話
邱月明指出,隨著污泥排放量的不斷增加,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被關注,如何既能滿足經濟和環保要求,又能規范、有效處置污泥成為環保界關注的焦點。污泥處理處置是環境保護領域一項新內容,在處理工藝、設備、資源化產品以及安全和風險評估等方面都離不開標準的支撐。當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正積極推動在全國環保產業標委下籌建“污泥處理處置和利用分技術委員會”,以更好的推動污泥處理處置和利用標準化工作,促進我國污泥處理和利用的規范化。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SO聯絡處副處長任彥波在高峰論壇上致辭
任彥波說,標準在污泥處理產業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中國重視標準化工作的發展,尤其是國際標準化工作。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近700個技術機構的積極成員,并注冊了超過6000名專家參與ISO的活動。在污泥處理方面,法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家都在積極研究新的處理方法和處理技術,并牽頭開展國際標準的制定。中國國內污泥處理標準數量還比較少,標準存在很大空白。中國愿意在國際標準制定過程中貢獻力量。
論壇上,專家圍繞國內外污泥處理處置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新形勢下國際污泥處理處置現狀、技術與發展趨勢,針對污泥處理技術、工藝及發展方向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ISO/TC275污泥回收、循環、處理和處置標準化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首次由內蒙古承辦。2019年污泥處理與資源利用國際高峰論壇作為會議內容之一,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搭建了對話與交流平臺,對于推動標準科技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標準科技和經濟共同進步將發揮積極作用。
自來水廠污泥是廢物還是有用的資源 (趙亞乾,西安理工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教授, 國際水協會會士(FIWA), 陜西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 甘肅省“飛天學者”講座教授,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副主編。)
全文:http://www.imdsx.com/news/201910/12/12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