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8月26日至28日,泰安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2019泰汶環保世紀行”活動,以“捍衛藍天碧水,建設生態城市”為主題,對環保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情況,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治理情況,大氣、水污染防治情況等進行考察,促進突出環境問題解決。8月26日起,齊魯網、閃電新聞對活動進行專題報道。
齊魯網泰安8月31日訊 畜禽污染等有機廢棄物污染環境,危害公眾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
在泰安肥城就有一個畜禽污染治理與綜合利用項目,這個項目可不一般, 它是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山東省畜禽污染治理與綜合利用(收集、轉化、應用“三級網絡”)試點項目、環保部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重點縣試點項目。

項目是以肥城市畜禽養殖糞便、果蔬垃圾、秸稈等農村污染物為原料,通過厭氧處理,產生生物燃氣、沼液沼渣等有機肥料的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態農業工程。
項目建立了收集、轉化、應用三級網絡,分別為有機污染原料收集網絡、處理污染物生產生物燃氣、有機肥的工程設施網絡、有機肥使用、生物天然氣推廣及生態農業項目。項目可日收運、處理廢棄物150噸,糞便60噸,果蔬垃圾70噸,秸稈20噸。經過預處理、厭氧消化反應后,產生沼氣10000m(生物天然氣5000m),沼液80m,有機肥20噸。可年產有機肥7300噸,生物天然氣182萬m,年產值達1000萬元,有效解決畜禽養殖和農業生產廢棄物污染環境問題。

目前,收集網絡已建設完成,與肥城市59家養殖場、養殖戶簽訂了畜禽糞污收運合同,現已開始糞污收運。轉化平臺建設完成,正在進行試生產。已與燃氣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生產的生物天然氣全部并入肥城市天然氣管網,流轉土地約300畝,已完成農業設施建設和果蔬種植,即將進入收獲季。
此項目可輻射周圍15公里內的有機廢棄物處理問題,以肥城全縣域為服務單元,建立畜禽糞便收集、轉化和利用三級網絡體系,同時處理肥城市的秸稈和果蔬垃圾,對全市有機廢棄物進行協同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綜合解決區域內有機廢棄物的污染問題,生產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資源化產品。
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地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改善大氣環境,還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能源結構,形成生態循環農業,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打造區域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可推廣可借鑒的“肥城模式”。
閃電新聞記者 王迅 泰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