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內再生水利用率逾3成 河北出臺10項節水措施
來源:環保在線 編輯:筱陽
導讀:河北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河北省推進全社會節水工作十項措施》(冀政辦字〔2020〕24號),圍繞節水任務再部署十項具體措施。尤其在工業節水方面,加大節水技術改造力度,加快創建節水型企業,推動節水型園區創建。
為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確保全面完成到2022年全省節水工作目標,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北省推進全社會節水工作十項措施》正式出爐。圍繞十大方面,接下來一年內河北將持續發力:
——強化組織領導,形成節水工作合力。完善政府主導、水利抓總、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節水管理體制。成立省節約用水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省節約用水工作統一領導。省有關部門結合任務分工和職責,按照“誰牽頭、誰協調、誰督辦”的原則,建立溝通會商、情況通報制度,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確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市、縣政府作為本地節水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強化組織領導,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確保節水目標完成。
——強化適水農業發展,壓減農業用水總量。到2022年底,進一步加大季節性休耕和旱作雨養種植試點力度,在穩定200萬畝季節性休耕、30.2萬畝旱作雨養種植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實施規模。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在實施140萬畝的基礎上,新增高效節水灌溉258萬畝。完善“以水定地、以水定產、以水定種”的適水種植制度,推廣節水種植技術,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到2020年底壓減非優勢區高耗低質低效農作物種植面積506萬畝。
——強化工業節水減排,倒逼企業節水降耗。推動重點行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引導企業加大節水技術改造力度,重點推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高效冷卻、熱力和工藝系統節水、洗滌節水、工業廢水處理等通用節水技術和生產工藝;安排省級工業轉型升級(技改)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節水技術改造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和優先安排;圍繞鋼鐵、化工、造紙、印染等高耗水行業,推廣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促進高耗水企業加強廢水深度處理和達標再利用,加快創建節水型企業。
推動工業園區統籌供排水、水處理及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建立上下游用水戶循環用水鏈條,推進企業間用水系統集成優化,加快節水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促進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實現一水多用和循環利用,推動節水型園區創建。到2022年,鋼鐵、石化、化工、食品、醫藥等高耗水行業用水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降低30%。
——強化城鎮節水降損,打造更多節水型城鎮。降低管網漏損率,增加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投入,到2020年底,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低到10%以內。加大節水型城市創建和縣域節水社會達標建設力度,到2020年底,全省所有缺水型城市全部達到節水城市標準,到2022年底,70%以上設區的市創建國家級節水型城市,5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標準。全面推進城市再生水回用,結合需求加強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逐步提高污水處理廠尾水利用效率,到2022年底,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2%以上。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落實以水定需要求。盡快發布全省第三次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明確市、縣水資源可利用量,在此基礎上精準確定市、縣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指標。貫徹落實國家重大規劃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完善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以取水許可為抓手,完善水資源有效管控、促進節約用水的最大剛性約束機制,建立由縣級上報、市級審核、省級審批的地下水開采審批制度。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可用水量的地方,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用水量的地方,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嚴格管制取用地下水,細化取水許可審查審批事項,及時向社會公布不予批準的情形。
——強化用水監督,提升用水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規模以上取水口監測全覆蓋。2022年底前,公共管網覆蓋范圍內年取水量5萬立方米以上的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基本實現監測全覆蓋,已安裝在線監控設施的用水單位,實現與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控系統聯網,保存原有監測記錄;未安裝計量設施的用水單位,由省級統一組織,市、縣具體實施;農村地區暫不具備安裝條件的井灌區,全面推行“以電折水”計量,加密測算復核“以電折水”系數,提升農業用水計量精準度。
——強化典型示范,創新節水發展模式。綜合運用工程配套、管理創新、價格調整、財政獎補等措施,解決農田工程管護不到位、節水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積極開展節水型高校建設,各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采用合同節水管理等模式,加大節水型高校建設力度,到2022年,15%省屬高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強化制度體系建設,提升節水治理能力。推進省節約用水地方法規的研究制定,探索建立用水審計、用水戶信用管理等制度。省水利廳、省市場監管局加快完善用水定額標準,按規定及時發布;有關行業主管部門配合做好用水定額制定的相關工作,到2020年底建立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和服務行業的用水定額體系。強化用水定額應用,在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水評價工作等方面嚴格使用用水定額,切實發揮定額導向和約束作用。
——強化考核問責,壓實地方和部門責任。依托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目標績效考核等,推動節水工作落實。對工作進度明顯滯后的市、縣和有關部門,省節約用水工作領導小組約談政府及部門主要負責人;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或造成不良影響的,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將節水成效作為省市文明城市、文明單位創建內容,納入評價體系,推動全社會節水。
——強化科技支撐,助力節水發展。積極開展水資源管理基礎研究,包括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核算方法、利用遙感技術核算區域農業灌溉用水總量、地下水位變化評價、地下水水文地質二維、三維可視化模型建立等,為掌握地下水資源、用水量、水位等狀況提供技術支撐。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33793.html
已群發消息
-
12:11發送完畢4452
-
昨天 10:01發送完畢1531
-
星期二 13:55發送完畢6282
-
星期一 11:30發送完畢5326
-
星期日 14:29發送完畢7352
-
星期六 00:01發送完畢2622
-
02月28日發送完畢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