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案例】中建三局〡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
時間:2020-08-27
來源:中國水網
項目基本信息
推薦單位:中建三局綠色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項目名稱: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
項目所在地: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東湖風景區
參與環節:投資建設運營
項目詳情
項目概況
武漢市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建設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地表完善系統:沙湖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網、二郎廟預處理站及配套管網、落步咀預處理站及配套管網、武東預處理站及配套管網。第二部分為污水深隧系統:二郎廟預處理站至北湖污水處理廠總共約17.5km污水主隧工程,主要為盾構法+礦山法施工,落步咀預處理站至環線支隧工程,長度約1.7km,為頂管法施工。通過污水深隧系統,可將四處污水預處理站收集的污水輸送至北湖污水廠進行統一處理排放。北湖污水廠近期規模80萬m³/天,遠期規模150萬m³/天。
項目示范意義
武漢市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為武漢市重點工程,是武漢市“四水共治”頭號工程,建成后將是國內首條污水傳輸深隧系統工程。
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的建設,將城市核心區污水廠搬遷至城市邊緣集中處理,解決目前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尾水不達標排放的問題,有效保護了城市中心湖泊和港渠,有利于水環境水質目標的實現;同時結合規劃的雨水深隧能夠統籌解決區域污水處理、雨季溢流、雨水排澇等問題,是向構建大東湖生態水網邁出的重要一步,環境效益十分顯著。污水處理廠的外遷,可將城市中心三座污水處理廠的土地騰退,通過二次開發換取經濟效益,作為城市其它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支撐。
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地表銜接系統+深隧系統+污水處理廠
工藝/裝備原理
污水主隧道起點為二郎廟預處理站,終點為北湖污水處理廠,主要轉輸沙湖、二郎廟、落步咀、白玉山(局部)地區污水至北湖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支線道起點為落步咀污水處理廠,終點為主隧道(青化立交處),主要轉輸落步咀地區污水至污水主隧道。
工藝/裝備特點
通過地表銜接系統將區域內污水收集并預處理,由豎井匯入深隧,傳輸至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工藝/裝備流程圖
項目亮點
1
實施效果
解決大東湖地區的水環境問題,滿足各污水處理廠自身升級改造及環保要求的需要;優化基礎設施布局,提升核心區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助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
社會效益
大東湖核心區污水傳輸系統工程的建設統籌解決區域的水環境和水安全問題出發,改善中心城區投資環境,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完善城市配套工程建設,吸引更多的商業投資,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
3
生態效益
工程立足于全面解決大東湖地區內的水環境問題,將城市核心區污水廠搬遷至城市邊緣集中處理,解決目前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及尾水達標排放的矛盾,又有效保護城市中心湖泊和港渠,有利于水環境水質目標的實現;同時結合規劃的雨水深隧能夠統籌解決區域污水處理、雨季溢流、雨水排澇等問題,是向構建大東湖生態水網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