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漾年華 | 楊慶:學思踐悟、修身篤行,為水處理發展添磚加瓦
編者按
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中文科技期刊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作為水務行業科技研發和工程實踐領域的骨干力量和未來領袖,青年專家在科研創新和實踐應用方面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新銳的靈感和思考。作為致力于服務水務行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的專業科技媒體,《凈水技術》為青年學者提供展示、交流與相互促進的平臺,發揮不同領域青年專家和行業需求的紐帶作用,籌備組建了《凈水技術》第一屆青年編輯委員會。
為樹立行業榜樣,傳播水務行業科技進步正能量,《凈水技術》“水漾年華”專欄為廣大讀者逐一展示青年編委的風采,歡迎您持續關注。
個人介紹
楊慶,工學博士,教授,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全國百篇優博提名獎獲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優秀人才,首屆中國水業杰出青年,北京工業大學青年教師委員會主任,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師,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主講教師。兼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水循環利用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凈水技術》雜志社青年編委,《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中國給水排水》等國內外刊物的審稿人等。
研究平臺/團隊介紹
1、所在學科
北京工業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第四輪學科評估全國排名并列第8名,進入前10%),是ESI全球前1%高被引學科,2020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排名前350。
2、研究平臺
以國家重大發展需求為導向,發揮在污水生物處理領域良好的研究基礎和優勢特色,北京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彭永臻院士的帶領下,學科平臺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擁有“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一批高水平教學科研平臺。
研究方向及代表性科研成果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以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 SCI他引231次,出版專著3部;申請發明專利19項。
【理論研究】
方向一:污水生物脫氮過程中N2O的產生機制研究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污水生物脫氮過程中N2O的誘因診斷與減量控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中N2O產生機理與影響因素研究。
研究內容:發現并證明了城市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N2O產生的主要途徑為:好氧氨氧化過程氨氧化菌的反硝化作用,系統地研究了污水生物脫氮過程中N2O的產量與誘因。提出了基于分段進水的生物脫氮新工藝N2O 減排方法,該方法能有效降低產生N2O的兩種底物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濃度,強化了缺氧反硝化作用,且有利于生活污水短程生物脫氮的穩定。應用該方法,成功地降低了短程脫氮過程中N2O的產生量達50%。研究工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領域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
論文(向上滑動查看)
Qing Yang, xiuhong Liu,et al. “N2O Production during Nitrogen Removal via Nitrite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Main Sources and Control Method”《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43(24),9400-9406.
Qing Yang*, Bin Cui,et al. “Impact of gas water ratios on N2O emissions in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and analysis ofN2O emissions pathway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Volume 723, 25 June 2020, 137984。
方向二:污水處理廠全流程臭氣產生原因及影響因素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城市污水處理廠過敏原氣體釋放與減排控制研究。
研究內容:污水處理廠釋放的多種揮發性污染物對大氣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日益嚴重,其中污水處理過程釋放的含硫化合物及MVOCs等惡臭氣態污染物易造成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目前,國內外對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有害氣體的治理,仍采用末端收集綜合治理的方式,尚未從根源上解決有害氣體的產生和釋放問題。通過深入研究地上和地下建設的2類污水處理廠不同構筑物過敏原氣體的釋放規律及影響因素,選取過敏原氣體產量最多的污水處理單元開展機理研究,探究含硫化合物及MVOCs等過敏原氣體的產生途徑及形成機制。在此基礎上,確定過敏原氣體釋放量最少的運行方式和操作參數,采用工藝調控與優化的方式減少過敏原氣體的釋放,以從根源上解決過敏原氣體的減排問題。
【技術研發】
方向一:污水低溫短程生物脫氮新工藝及其快速啟動技術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城鎮污水污泥安全處置及同步資源能源回收;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城市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關鍵技術研究等。
研究內容:提出了城市污水低溫短程深度脫氮方法,突破了短程深度脫氮30℃ ~35℃的溫度條件限制,最低反應溫度可降至12℃以下,比國際同類報道低10 ℃以上。提出了好氧饑餓配合SRT控制快速實現短程硝化的方法。該方法的系統啟動時間可縮短至7天左右,與同類方法相比縮短40%以上。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論文(向上滑動查看)
Qing Yang, Yongzhen Peng,et al.“Nitrogen Removal via Nitrite form Municipal Wastewater at Low Temperatures using real-time Control to Optimize Nitrifying Communitie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7,41(23),8159-8164 .
Wenlong Liu, Qing Yang*, et al. “Rapid achievement of nitritation using aerobic starvation for anammox proces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51 (7), 4001–4008.
方向二:可用于主流城市污水處理的厭氧氨氧化生物濾池工藝
主持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基于胞外多聚物調控的自養生物膜形成、維持與恢復作用機理研究等。
研究內容:基于菌群調控策略,強化了曝氣生物濾池的自養脫氮能力,從菌群結構、功能基因豐度和反應活性的角度解析了調控策略的作用機制,并進一步構建了污水深度處理的短程反硝化-厭氧氨氧化生物濾池工藝,74.6%的氮素通過厭氧氨氧化途徑去除,且長期運行下濾池中優勢菌群從Ca. Kuenenia轉變為Ca. Brocadia。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
論文(向上滑動查看)
Bin Cui, Qing Yang*, et al. “Achieving 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mmox in biofilter for 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0 May,Volume138: 1-7.
Bin Cui, Qing Yang*, et al. “Improving nitrogen removal in biological aeration filter for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via adjust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December,Volume293: 1-7.
Bin Cui, Qing Yang*, et al. “The effect of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long-term stability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 proces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0 April,Volume 90: 343-351.
【工程應用】——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優化與升級改造
針對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廠不能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與運行能耗高等問題,形成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優化控制技術,實現了污水處理過程低成本穩定運行。作為核心骨干參與的相關工程設計、調試項目10余項,包括:北京翠湖再生水廠工程設計與調試、合肥市朱磚井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方案設計與調試、大連泉水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方案設計與調試、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北區污水處理廠工程設計與調試、天津重科第二污水處理廠運行優化、江蘇省江都綠源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方案設計與調試等。
主要獲獎情況
獲得“水業杰出青年”稱號、、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一等獎、北京市發明創新大賽銀獎、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同時,指導的學生也在全國各論文獎評選中獲得優秀成績。
1、參加第三屆全國水處理與回用學術會議,指導的研究生楊忠啟獲會議優秀論文獎。
2、參加第十四屆大學環境類課程報告論壇,并主持水污染控制課程分會場。
3、2019年獲得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水系統工程與技術分會評選的“水業杰出青年”稱號。
4、2019年到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科技進步獎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