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全國污水資源化利用現場會在西安召開。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住建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部門有關司局同志和各省發改委有關同志,有關專家實地來到西安市經開草灘污水處理廠、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污泥集中處置項目、西安湖進行調研參觀,現場會上北京、西安、重慶、寧波等地介紹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先進經驗做法。
調研參觀人員在西安市經開草灘污水處理廠參觀了生化池、膜設備間、出水口等,詳細了解了污水凈化的全過程;隨后在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污泥集中處置項目參觀了環保展廳、污泥接收倉、熱水解系統、厭氧消化系統、離心干化系統、中央控制室等,詳細了解污泥處置如何穩定化、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在西安湖看到湖水波光粼粼,魚兒又大又肥,西安湖的補給正是西安市經開草灘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在渭河邊,了解了目前渭河的治理情況。
近年來,西安在污水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頗多成果:
(1)總體形成了城市水系新格局。西安市建成污水處理廠32座,城區污水年處理總量7.5億噸,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準IV類標準;累計鋪設再生水管網200公里,設置再生水取水栓92處,城區年再生水利用量近2億立方米,利用率為26.5%,初步形成“東有浐灞廣運潭,西有灃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漢城湖,中有明清護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
(2)通過國家第十批節約用水型城市驗收。近年來,西安市遵循“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原則,開辟再生水這一“第二水源”,將其作為“全域治水·碧水興城”的重要手段,2020年順利通過國家第十批節約用水型城市驗收。十三五期間,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21座,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157.5萬立方米。
(3)相繼建成修復了15處河湖濕地。全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達到準IV類標準,用于護城河補水的水質更是達到準Ⅲ類標準。因地制宜在污水處理廠出水口和排水支流入渭口相繼建成修復了西安湖、浐灞、灞渭橋、渭等15處河湖濕地,進一步改善排水水質,美化生態環境。
(4)實施多處河湖景觀生態補水。西安污泥處置項目引入草灘污水處理廠再生水作為生產用冷凝水,年可利用近600萬噸,處置污水廠污泥3.6萬噸。大力發展生態補水、工業應用、市政雜用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實施護城河、幸福河生態公園、豐慶公園等多處河湖景觀生態補水,2020年利用再生水近1.4億噸。
(5)實現污水源熱泵供熱。編制了《西安市污水源熱泵供熱推廣實施方案》,推動污水處理廠周邊2.5公里范圍內實現污水源熱泵供熱,市財政加大補貼力度,先后支持利君未來城、浐灞生態區金融商務區供冷供熱等6個項目,帶動社會投資1.5億元,實現供熱123萬平方米。全市污水源熱泵累計供暖面積861萬平方米,污水能源回收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6)完成工業節水項目25個。重點限制造紙、化工、印染等高污染高耗水行業的發展,大力發展高附加值低耗水產業。引導工業企業加強用水管理,采取節水措施,開展節水改造,挖掘節水潛力,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在全市樹立了一批污水處理回用、節水設施改造、冷卻水循環利用等方面的節水典型,完成工業節水項目25個,42家企業被評為省級節水型企業。 華商報記者 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