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研究新加坡如何應對水資源緊缺望吸取經驗
【環球網綜合報道】近來,加利福尼亞州等美國西部地區的持續干旱,引發探索新的水資源來源的討論。《今日美國》3日報道了被海洋包圍,但其實嚴重缺乏清潔水資源的新加坡,希望從這個亞洲國家學習應對水危機的經驗。
據報道,新加坡民眾往往把他們經常飲用的一種水叫做“新水”(NEWater),但事實正好相反,這種水其實是裝在干凈塑料瓶中經循環利用的水。
報道說,被海洋包圍卻極度缺乏干凈水資源的新加坡,這個國家希望到2060年可以做到55%的飲用水來源于循環水。對于那些一直以來都未曾遭遇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國家而言,這個標準可能聽起來有些荒唐。
據報道,目前“新水”占新加坡所有用水的30%,大部分都是用于工業使用,但有時候在一些城市生活場合也會有這種塑料瓶出現,以讓人們逐漸習慣,人們喝的水其實也可能來源于大海。
加利福尼亞的干旱情況持續了四年,議員們正努力讓居民們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此舉效果很明顯,據2015年4月的加州水務董事會統計數據,整個加利福尼亞城鎮生活用水量比2013年同月減少了13.5%。但此項節水措施依舊不足夠應對加州干旱而帶來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因此,多水地域也在新資源的考慮,但那很昂貴。因此,有些學者認為,循環水是另一可以優先考慮的選擇,經濟且不會破壞環境。(實習編譯:韓淑亮 審稿:譚利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