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近六年半。通水以來累計調水入渠量超過380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7900萬人,已經成為沿線城市的“供水生命線”。
半年多前的2020年10月23日,注冊資本1500億元的新央企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掛牌,迄今已200余天。
掛牌半年多以來,南水北調集團公司都做了哪些工作?對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所在的河南省相關工作又有哪些推進?
2020年10月23日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此舉標志著已經承擔南水北調工程任務18年的組織有了屬于自己的“名分”,原來一直由水利部代管的南水北調工程終于轉移到國務院國資委名下。
天眼查數據顯示,該集團公司注冊資本1500億,其規模超過中國三峽集團。
在南水北調集團成立之初,就有業內人士指出,成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形成獨立的法人單位,可以明確其責、權、利。可以為西線工程的實施做好相應的組織工作。同時,成立南水北調集團還可以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籌措足夠的資金。特別是公司化運營可以籌措社會資本,利用股市、債券等不同渠道進行資金運作,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建設提供巨大的資金支持。
那么,成立半年多以來,南水北調集團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發現,在南水北調集團成立后不久,其集團高層與相關央企頻頻互動。
今年1月,中國鐵建黨委書記、董事長汪建平,總裁、黨委副書記莊尚標在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總部拜會中國南水北調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蔣旭光,總經理張宗言,雙方就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及相關產業合作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并達成共識。
隨后在4月21日,中國鐵建與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此次簽約為新起點,不斷深化戰略合作,在重大工程建設、水生態環保、科技創新等領域打造更多的合作平臺,攜手為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貢獻力量。
4月12日,南水北調副總經理趙登峰會見了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建玲,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交流,拓展深度合作交換了意見。
除了與業務部門加強對接之外,在金融合作方面,南水北調集團的相關工作業已啟動。
2020年12月23日,北京銀行董事長張東寧、行長楊書劍與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宗言等領導進行座談交流。
根據媒體報道,北京銀行將加強與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的業務合作,建立“總對總”長效溝通機制,并將進一步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為國家水利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今年2月5日,南水北調集團在北京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時傳出消息,南水北調東、中兩線圓滿完成2020年度供水任務,累計調水94.63億立方米,工程運行安全平穩,設備設施正常,水質穩定達標。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當時在會上指出,南水北調正式通水以來,累計調水超過400億立方米,為保障上億群眾飲水安全、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治理和沿線生態環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始省份,河南在南水北調工程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從南水北調集團成立后對河南的調研次數就可見一斑。
根據鶴壁日報報道,今年4月8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于合群帶隊到鶴壁調研重大水利工程項目。
據了解,于合群一行到魚泉調蓄水庫壩址現場及附近制高點,聽取了調蓄工程、抽水蓄能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實地查看了周邊環境,詳細了解了水文、地質等有關情況。
在調研中,于合群表示,要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科學把握工程特點,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要素保障,搞好工作銜接,共同推進魚泉調蓄工程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促使項目早日實施,早日發揮效益。
隨后在4月22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蔣旭光一行到再次到鶴壁調研。
根據媒體報道,蔣旭光一行首先來到南水北調中線鶴壁管理處,走進淇河倒虹吸閘站,仔細詢問了管理處工程巡查、設備維護、防汛準備、安保巡邏等情況。
隨后,蔣旭光一行來到南水北調中線調蓄工程大壩選址及附近制高點,實地察看了工程周邊環境,詳細了解了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地形地質條件及前期工作推進情況。
蔣旭光表示,建設南水北調中線調蓄工程,對于提高中線輸水能力,統籌區域調蓄平衡,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加強溝通協調,搞好工作銜接,匯聚形成合力,全力加快推進各項前期工作,力爭項目早日實施,早日發揮效益。
一月之內,南水北調集團高層兩次調研,可以看出河南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上的重要作用。而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渠丹江清水向北,為沿線5310多萬居民送去了好水,也改善了沿線的生態環境。
5月13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管局河南分局(下稱河南分局)獲悉,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來至2021年5月10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輸水363.01億m³,其中向河南輸水128.4億m³(生態補水15.35億m³),惠及沿線11個地市2300萬人。
通水6年多時間,河南分局鶴壁管理處累計向鶴壁市分水超過7.98億m³,向鶴壁“母親河”淇河生態補水共計8189.05萬m³。
“可以說,南水北調工程有效緩解了鶴壁水資源短缺和用水供需矛盾問題,提高了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保證率,改善了居民生活用水水質。”鶴壁管理處處長蔡廣智受訪時說。
供水量逐年增加,發揮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越來越顯著。而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生態補水,各受水區的水生態得到修復、水環境得到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截至5月13日上午8時,河南分局禹州管理處潁河退水閘累計供水2.69億m,其中生態補水1.19億m³。
“通水6年多來,南水北調禹州段受水地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發揮顯著。”河南分局禹州管理處處長趙寶印介紹。
在南水滋潤下,沿線生態環境改善有多明顯?受益頗多的漯河有發言權。
此前,漯河市南水北調辦副主任于曉冬受訪時介紹,過去臨潁地下水既苦又澀,南水北調工程明顯改善了居民和工業用水水質。同時,依托南水北調生態補水,臨潁利用原有窯坑廢棄地,規劃建設了黃龍濕地公園。隨著濕地公園的建設,近幾年臨潁地下水位提升明顯。
他說,過去漯河飲用的是澧河水,改用南水后,騰出來的沙河、澧河水可以用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此外,臨潁有諸多食品加工企業,使用優質的南水后,對企業產品質量提升也有幫助。
-
11:23已群發
-
昨天 15:53已群發
-
星期日 12:36已群發
-
星期六 00:00已群發
-
星期五 12:01已群發
-
星期四 00:00已群發
-
06月16日已群發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