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水規院”)于7月9日披露了《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公司正式進入發行階段,7月13日在全景網進行了網下路演。
深水規院自成立以來,依托水務環保咨詢核心產品優勢,在做精做優做大水務勘察設計、規劃咨詢主業的同時,全面開拓建管運營、智慧水務等業務板塊,向水務環保工程產業鏈兩端布局,不斷提升公司在水務環保工程規劃研究、勘測設計、檢測監測、工程管理、運營維護等領域的綜合服務能力,為工程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化集成服務,成為系統解決涉水問題的集成服務商,并成為水利勘測設計行業的領軍者和標準制定者。
2018-2020年,深水規院的營業收入從5.17億元增長至8.63億元,凈利潤從5161萬元增長至9346萬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深水規院有5.22億元已簽署的水環境治理設計運營一體化業務合同,以及26.65億元在執行合同,該公司具備確定性的業績增長。
深水規院以“水”為核心,圍繞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三個方向,致力于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核心業務是面向水利和市政給排水建設工程領域的勘測設計。
2008年,深水規院作為國內較早具備水利行業和市政給排水專業雙甲級資質的勘測設計企業之一,提出了水務一體化規劃設計理念,致力于水利、市政、風景園林等多行業多專業的融合,為各級水利水務部門、社區和企事業單位客戶解決水問題。
在水資源保障方面,深水規院參與的東深供水改造工程獲新中國成立60周年100項經典暨精品工程、中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996年首次提出東部第二條供水水源,為深圳市的戰略發展和承載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構建了水源——供水網絡——水廠——用戶完備供水保障可持續體,提前預留了近千萬人的用水冗余;創新性地提出構建城市儲備應急水源策略,并在深圳市付諸實施;在國內較早提出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理念;在國內較早研究高污染城市水源地保護技術路線。
在水安全方面,深水規院基于“海綿城市”(LID)的概念,在深圳后海、前海及大空港新城開發中,創新提出并踐行“水系先導下的多規合一”、“離島式填海”等規劃概念,構建了“分區設防、雨洪分治、立體排水、智慧管控”的規劃體系。建立了“安全、韌性、生態、智慧”的防災安全格局,奠定了城市生態發展的架構。
在水環境治理方面,深水規院依托“流域規劃、綜合治水、生態治河”“無邊界河流”“離島式填海模式”“水系先導下的多規合一”,引入“初小雨”沿河截污、“淺表流”雨水收集系統等先進理念及前沿技術,完成了深圳市五大干流(除茅洲河界河段)及大部分支流的治理,創造了深圳水庫排洪河、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觀瀾河、龍崗河、鹽田河等精品項目,以無邊界的思維,將傳統河道的“護欄式”管理,轉變為開放河道空間、融入城市街區,實現了“水清”“岸綠”,為“景美”創造了條件,保留了再提升的空間;主持設計了深圳市近半的市政污水處理設施,以及深圳唯一一座再生水廠——橫崗再生水廠。
在水務信息化方面,深水規院長期作為深圳三防專家組組長單位,為三防應急搶險與技術支撐,建立運營深圳、深汕三防決策指揮系統,實現水量監測、洪水預報等實時化;開發“河務通”等多個軟件平臺,成立了大數據中心,為推動了深圳水務信息化作出了貢獻。
深水規院在深圳開展業務時面臨的新問題和新發展思路,對拓展全國其他地區有較強的借鑒價值。憑借粵港澳大灣區廣闊的水利工程市場前景,深水規院正以此為跳板,加速布局全國其他地區。
深水規院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當地水利工程市場規模和增速均位居全國前列。2018-2020年,全國新增水利工程建設投資額分別為6873億元、7260億元、7700億元,2019年、2020年增長率分別為5.63%、6.06%,總體保持平穩態勢,而2018-2019年,深圳市完成的年度治水政府投資額分別為392億元、529.8億元,相應增長率分別達到98.08%和35.15%,投資規模較高,投資增速高于全國水平。2020年,深圳市完成治水政府投資311.52億元,總體投資規模仍處于較高水平。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謀劃了至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長期發展規劃。深水規院主動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在2019年度、2020年度將更多的業務資源用于深耕粵港澳市場,繼續鞏固和加強在廣東、深圳地區水務勘測設計、規劃咨詢、項目運管領域的優勢地位。截至2020年末,深水規院及其子公司、分公司正在執行的廣東省內合同金額22.42億元,廣東省內訂單儲備充足。
通過根植深圳地區,做全省、市兩級市場,深水規院繼續保持粵港澳大灣區水務市場競爭的優勢地位,同時依托在水環境綜合治理、水資源供水、城市防洪排澇等方面的人才儲備和技術優勢,加速布局國內市場。鞏固和擴大涉水環保、市政等行業工程咨詢市場份額,形成深水規院新的發展支柱。
深水規院經過多年的項目實踐積累,在水資源、水安全與水環境等三大領域,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并系統應用到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勘測設計和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為公司持續保持城市水務規劃設計方面的競爭優勢、不斷獲取水利行業、市政給排水行業的訂單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技術支撐。
從水利細分行業來看,深水規院是廣東省內三家擁有水利行業甲級設計資質企業之一,也是深圳市唯一一家。截至目前,深水規院累計獲得省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14項,各類專利36項,參編國家、地方和行業標準16項。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水規院設有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等科創平臺,是廣東省首批全過程咨詢試點企業之一,目前致力于通過BIM協同設計、水務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打造“創意+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的集成服務平臺”。
在核心技術層面上看,深水規院依托研發部門,不斷創新理念,自主研發形成了8大核心技術:城市供水引調水改造建設工程設計技術、城市水庫消漲帶水土生態修復技術、變化環境下南方濕潤區水資源規劃關鍵技術、雨洪資源綜合利用(規劃)技術、高污染城市河流綜合治理集成創新規劃設計技術、復雜地質區水庫滲漏承壓機理及安全和環境協同的風險防控技術、河灣生態健康改善工程系統集成技術、水庫群壩體變形實時監測技術。
深水規院表示,公司主營業務中水利、市政給排水行業的勘測設計、規劃咨詢以及項目運管等細分業務,在報告期內的主營業務中的收入占比均超過9成。而上述行業內的細分業務均在一定程度上應用或借鑒了公司核心技術對應的規劃設計理念與思路、配套解決方案等技術成果。可見,深水規院核心技術在主營業務產品或服務中起到了積極的貢獻和作用。
水利行業的國家戰略是保障水安全,創新方式治水興水,構建節水型社會,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加快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
根據水利部統計數據,2010年以來,我國水利建設年度新增投資額總體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期間僅2013年、2018年較上年略有回落,年度新增建設投資至2019年已達7,260億元,是2010年的3.13倍,年復合增長率達13.51%。
這意味著,深水規院所處的細分領域的需求空間巨大。參考《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修訂版》,一般工程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費用約為工程建安費的3%左右,而根據項目各自特點,工程建安費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一般在60%-80%。
如前所述,2019年僅水利基建領域的新增投資額即已達到7260億元,針對這些水利基建項目投資,簡單按上述標準測算,可以初步測算每年僅水利建設相關的工程勘測、工程設計市場規模約為130-175億元;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蘇偉在記者會上表示,2020-2022年我國將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總投資約1.29萬億元,帶動直接和間接投資約6.6萬億元。
未來,水利行業成長空間明確。
在此背景下,深水規院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擬募集4.51億元用于總部建設項目、智慧水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協同設計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深水規院招股書顯示,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全部圍繞主營業務開展,通過擴充高素質的設計人才隊伍、提升公司技術水平,全面開拓建管運營、智慧水務等業務板塊,向水務環保工程產業鏈兩端布局,不斷提升公司在水務環保工程規劃研究、勘測設計、檢測監測、工程管理、運營維護等領域的綜合服務能力,是對公司現有核心業務的強化、拓展與提升,是公司落實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為公司實現加快全國業務布局、加快業務發展夯實基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